阿特新闻
徐乔斯:我那恨铁不成钢的深圳
图片资料
近一年来,对于深圳各类空间形形色色的艺术展,鄙人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当然,曾经在我看不透的时候,也是相信自己做的展览开幕的时候人声鼎沸才成功。可是深圳毕竟是一个小地方,展览的参与人群来来回回无非都是518、梧桐山、大芬村……这几个地方的排列组合。还有那几个所谓响当当的名字,我实在是不想听到外人对着我说:“啊,你们深圳那儿有一个XXX……”“是,整天在做一些鸡飞狗跳的事情。”
很多人会问我:“诶,深圳的艺术环境怎样?”能怎样呢?该有的全都有,美术馆有了;艺术区有了;创意园有了;当代艺术中心有了;双年展有了;艺博会有了;艺术系有了;“本土”有了;“青年”也有了;还有那个坚挺的大芬村,无奇不有。
我承认,其实我对于深圳的当代艺术的态度是很消极的。本来就是一个离文化的传承甚远的小村落,改革开放是一块试验田,推翻重建的崭新面貌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怀疑这个城市是否存在过历史或者代代相传过一些迷人的气质。在深圳,有包容,却没有归属;有前沿,却没有前瞻。这是一个适合文化/艺术/消费的选择模式自由存在的地方,而并不应该期待她自身从内部生长出什么顶天立地的根基与系统,风格和流派。换句话说,到目前我认为对于这个城市来说有起着积极作用的艺术力量是来自外部的而不是内部。应该有更多的策展人、经纪人、将更多元的展览/活动/艺术家引入,而让本地的艺术爱好者去自由地选择欣赏或者消费。在这一点上,旧天堂书店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深圳文化形态的例子。
众所周知有当代的地方就有圈子,有圈子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比如,总会有人在你耳边吵吵“给我们做个展览”、“你来宋庄都没来看我”,云云云云。我说我每次去宋庄只看萨子,难道这弦外之音,兄弟你听不出来么?
我为了与久未谋面的吴味相见,才去了一个展览的开幕。一个刚刚成立的深圳几个艺术家在一起搞的艺术小组。布展上基本就是把东西扔进空间任君选择,作品从概念到质量已经不是粗糙可以形容的了。其中一个艺术家,在互换名片过后,底气十足地说:“其实我们是希望可以通过展览的形式,慢慢的,把深圳的艺术家联合起来……还有广东的……这样做出自己的特色。”当时我就愕然了,我心想有你跟我这儿吧啦吧啦的功夫麻烦你把你自己作品旁边那些张牙舞爪的电线和拖板收拾得规矩些好吗?而我转念一想,这些不拘小节、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最后就是什么都不行的“艺术创作”不正是内心浮躁急功近利睡不着觉的本质体现吗?什么“团结”啊“联合”啊“南方北方”啊,这根本就不应该是艺术家所思所想的事,更不应该是艺术家所言所说的问题。吴味在后来的研讨会里说到艺术家不上网、不看新闻、不跟进当下的艺术进程从而导致了观念的闭塞。而我恰恰觉得他们就是关心的太多了,杂念扼杀了真正的内心需要。我始终相信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管他“成功”与否——他的创作动力和能力是从内心自然而然的生长出来的,比如众所周知的萨子。而发现自己的内心需要并将其逐步转化为创作,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掌握一套举重若轻驾轻就熟的语言系统是决定艺术性有无和高低的关键,这里就牵扯到一个媒介的问题。不要为了放弃架上而放弃架上,转向一种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语言系统这可笑得很。于是我们看到的只是观念和材质的不统一,装置与空间的分离,符号在选择上的大意和随意,最后作品只有不成立。所以吴味说深圳的东西一拿到北京去就显得很“初级”,这不是因为艺术家跟不上时代,观念滞后(我相信深圳一定有拿得出手的艺术家,如果我们一定要站在一个PK的角度的话,比如邓春儒,即便他画了七年的平面)同样北京也有很多很多很“初级”的艺术家,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确,如果真的是悲观到了一定要打人海战术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如今的艺术环境,全中国都一个样,百里出一,北京多大,总能出来若干个吧,深圳太小了,518、梧桐山、大芬村,加起来还不够一个一百的基数,怎么出?哪个城市都一样,该有的全都有,可是发现自身的内心需要为什么那么的难?!
后来空间的负责人对我说:“我明年想搞一个年轻一些的艺术家的展览,有什么好推荐?”这语气让我觉得他需要的是一个厨师长而不是策展人。其实这个空间坐落在高档住宅区里,我说您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作为画廊呢,就应该把作品进入家庭的消费因素考虑进去。我这么说纯粹是为他好,不挣钱怎么维持啊?如果是纯粹实验呢……“我们就是想要好玩一点的、时尚一点的,什么都可以的。”那就不好意思了,您还没考虑清楚呢,钱还是留着慢慢烧吧。
吴味在送我去地铁站的路上,一直语重心长地说我应该在深圳多做些展览和活动。他是站在批评家的立场上对于一个城市艺术生态的期许。我莞尔一笑,作为策展人,我认为一个地区的艺术活力不在于一个晚上赶多少场子,一个月有多少展览开幕,其实跑来跑去都是那些面孔,都是开了幕就死去,再也无人过问,这对于生态,一点帮助也没有。那么,我宁愿在不空间花上半天时间去培养一个艺术消费者,去接待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去组织一个卓有成效的小型研讨。如果策展人也有职业道德,当艺术家已经脱离了艺术创作的本质或者作品还在初级阶段的时候,我们能不能选择放弃推出,或者再等一等,如果大家的心态都是健康的,如果艺术家和策展人是相互尊重的。当然我知道,展览我不做,钱给别人挣,自会有人做,自会有人臭气相投,而这不会影响我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