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多“80后”的艺术家一样,岳杨的作品有很重的“独白”气质。从早期表现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散发着紧张气息的画面,到后来描绘开阔的自然场景,岳杨都是以看似旁观者的视角用心感受着自己观察到的一切,而每种体验都有着它特殊的意义。相信很多人都和岳杨有着一样的感受,在生活中实践,发现更多生命中的感动和自足。
商报:儿时家中的艺术氛围和父亲多年的指导使你后来进入专业艺术院校的学习显得顺理成章。但在西安美院完成了研究生的课程后,校方曾邀请你留校代课,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在那时为什么会选择来北京做职业艺术家?
岳杨:西安是一个挺好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时间和历史的痕迹。当时的想法其实很单纯,我只是想换一换环境。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已经任课了。留校任教和之前的学习生活没有很大的差别。我希望自己能感受不同的生活状态,有一些不同的生存体验。这对年轻的自己可能更有好处。
商报:在你研究生毕业时,已获得了“罗中立奖学金”,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第四届“学院之光”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当时也有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画廊向你投来橄榄枝,但那时的你似乎并不急于进入市场,而是相对低调地继续创作。
岳杨:当时这些奖项的评选对我来说是认可和鼓励,也使我更有信心面对创作。但作为刚毕业的新人,对市场的了解有限,也许太早地介入并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并且当时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支持创作。我知道一直以来萦绕在我心中的主题需要时间去沉淀、积累,得慢慢来。
商报:你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关于大卫·霍克尼的创作,而你早期的创作似乎也有一些大卫·霍克尼的影子。他的绘画风格对你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岳杨:我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关于霍克尼的早期艺术创作中对于摄影图像素材的运用,关注他在摄影图像素材大量出现后绘画观察方法、绘画性、视觉意识的改变、作品空间性及时间性表达上的创新,关注摄影和绘画之间存在矛盾的思考并以生动活泼的作品形式将这种矛盾呈现了出来。比较喜欢他的画面中画家作为创作主体对于对象的直觉把握。他本身对自然主义的崇尚也对我有一定影响。
商报:你的作品中有很多类似电影场景里的一幕,如谈话、行走、动态中的人们,而象征着永恒的自然场景也是你创作的另一个重要题材,二者经常出现在同一时期。能谈谈你是如何交替进行这两种题材创作的吗?
岳杨:其实这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画面中对人物的安排和取舍以及单纯的自然场景表现是探索和寻找自我创作方向,使创作思路愈加清晰化的缓慢变化过程。这两种状态在一段时间内交叠,最初希望去探讨个体与环境、群体、个体之间的关系,从自我出发的角度更多一些。后来慢慢地会更多地思考人的自然属性,人的因素开始变少。自然更加纯粹、博大、开阔,更容易表达心境和态度。
商报:早期作品里的一幕幕场景似乎体现了你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一些微妙关系的关注,而这个线索在后来的自然场景中是如何延续的,又是怎样体现的?
岳杨:从根本上说,后来的创作是在这个线索上的一些延展,对人的属性看待角度更加宏观,从之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关系转变成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人在物质性上与其他自然生命体没有太大的区别;另一方面,在更长久的时间线索上,种种社会问题,各种因为发展速度过快让人无法适应的现象,都因我们身处在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都包含在其中,没有本质的区别。
有人关注当下的事件,我希望用瞬间去表现周而复始的概念或者说撼动人心的平和、开阔的力量。生命是历程,一切都会落幕。我们就和一粒沙一滴水一样,在社会进程中添砖加瓦,每一个有意义的实践都是前进,我希望我们更加重视生命的感动和自足。
商报:在表现人物场景时,画面多呈现出一种静态和凝重的气息;而在自然场景中又多是开阔、悠远的景象。两种画面中,你似乎都更乐于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出现。
岳杨:旁观者的意思也许是向往放下,打开的境界以及对瞬间相对恒定的表现,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不能完全说是旁观者的感觉。具体来说,通过真实感官进行的观察和依据真实感觉进行的表达都是生动的和有情感的。我们通过真实直觉对对象进行的观察是一种全方位的关照。只有这种关照是动态的真诚的,才始终都是获取关于对象的印象的最可靠的途径,同时,通过这种观察也获得对象最感人之处,而且也只有这样一种关照才能够赋予作品以具有人性和生命力的表述形态。所以,这样说来,我希望更贴近观察与表达的真实,必须在这一前提下才能够真正做到从真诚的角度出发创作作品。
商报:在你很多作品中,虽然使用的是油画媒材,但在手法和最后的呈现效果上,颇有些水墨画的意味。而当代向传统回归在目前也是个常被谈到的话题,对此你如何看待?
岳杨:传统和当代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这里有范畴的问题,中国传统和西方传统有巨大差异,但在某些方面又是相通的。就我个人而言,二者都很重要,但目前中国传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父亲的中国画创作确实对我产生一定影响,虽然接触很多西方现当代艺术,但却越发感受到作为国人思维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倾向,更加关注自身的修为及作品的意境和气息。
向传统回归非常重要,否则没有脉络,更无从谈根基。在生活和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发现这种状态,缓慢而且持续,并非刻意而为。我们和传统的联系和很多前辈相比要疏离很多,而且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越是如此,越加深了对传统认知的渴望,感觉对于年轻人,无论是中国传统艺术还是中国传统的其他方面,其博大深厚有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吸取并感悟。油画只是媒材,是我现阶段在绘画上相对熟悉和使用较多的材料,利于更自由地贴近主题,目前也在探索其他作品形式,例如摄影、影像、文字作品。以后如果感觉其他材料和形式更适合表达,也不乏使用其他材料、形式进行创作的可能。
责任编辑: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