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和贵阳艺术家群体的认识,是在2003年的首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当年管郁达带去几位贵州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参展,而锦瑟带去了王林策划的“青春就是权利”。管郁达形容张琪是“典型的重庆女子,不但美丽可人,而且豪放与婉约兼备”,他们一见如故,管郁达说:“记得当时大家在淮海路的酒吧疯了一晚上,还相约一块去看了崔健的露天演唱会。”此后他们经常有往来。
较于重庆的当代艺术生态,贵阳则更为匮乏,作为贵阳美协主席的董重一直是这个团体的中坚力量和活跃分子,2007年,由于董重的关系,锦瑟画廊与“城市零件”开始合作第一个展览——“来自避暑之都的当代艺术作品展”。展览于9月份举行,重庆还处在燥热之中,贵阳的夏天却特别凉快,策展人王林便以“避暑”来命名画展。联展之后,锦瑟开始为这个群体中的艺术家策划个展,最开始是王荣植,然后是董重、夏炎、石罴,后来也与李剑锋建立起签约关系。随后,“城市零件”随着锦瑟画廊出席了上海、杭州等艺博会,也辗转推荐给了藏家。
张琪认为,锦瑟画廊经过这么多年在重庆的扎根和向外推广,经验告诉她优势在于发现新艺术家,这个“新”并不单指年轻艺术家,甚至可能是上了年纪的老艺术家,他们可能画了一辈子的画,也并没被人发掘,多年的学术展览经验,锦瑟具备了对其重新进行定位和推广的能力。这当中,张琪提到了贵阳艺术家董克俊。董克俊是贵阳最早的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张琪认为他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并不属于风口浪尖的艺术人物,锦瑟不遗余力地把他的作品推到藏家手里,是希望能带给藏家有利润空间的作品。2008到2009年间,锦瑟分别位于重庆和上海举行了董克俊的个展,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
经营画廊拿出做实业的态度
从2000年左右开始,四川美术学院涌现出了一批才华卓越的70后艺术家,包括陈可、曹静萍、高瑀、熊宇、韦嘉等,他们的早期作品,包括手稿也曾经被锦瑟所收藏,但张琪遗憾地告诉笔者这些藏品都流走了。“比如当时有一个新加坡的藏家,在重庆生活了一段时间,很喜欢来画廊看画,看了一两年决定要下手,那时我刚好跟陈可买了一批画,我见那人喜欢我就卖了,才几千块钱,我都觉得人家已经很不容易了,但现在已经变成了几十万。所以2006年以后我们就改变思路,必须每一个艺术家都留一些作品作为藏品。”
用锦瑟画廊的市场总监羊杰的话说,任何一个品牌企业总要经历试错的阶段,但一定要回过头反思事情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和大多数画廊主不同的是,看起来谦厚的羊杰身上有着理科人特有的沉着。曾经在大型连锁企业任过高管的羊杰,由于妻子张琪经营画廊的缘故,早期虽然并没有真正参与经营,但也常有耳闻,他感到画廊的经营普遍缺乏企业管理理念。凭着一股热情经营画廊的张琪,在早年并没有过多衡量支出与收入的关系,甚至为了艺术盲目地付出,一些没有回报的展览,自己没有钱也要去找赞助,或者和哪个艺术家关系好,一冲动也给他做了展览。
对此羊杰认为是管理上出了问题,“我认可艺术家的选择可以是感性的,但是画廊的管理一定是要做计划。其实锦瑟的手头一直都并不宽裕,资金流有时甚至非常紧张,但我们不管是卖牛卖马,都得支付给艺术家,因此我们必须谨慎,不然也不可能生存那么长时间。”
2007年开始,羊杰辞去了工作,全心帮助妻子打理画廊。合作初期,夫妻两常常产生冲突和碰撞,羊杰会考虑展览的风险和回报,但张琪则会认为有些展览非做不可。但正是这种摩擦引起了不断的思考。“我们开始总结哪些艺术家是对的,哪些是有失误的,经过分析之后就更清晰了各种预算,由此减少损失。”
锦瑟开始按着企业的标准,制定了各种规范,经营模式走向了原则化。“推艺术家时我们一定会留作品,也有些事情很烦琐,但是又不得不做,包括与艺术家签合同、梳理每一个合作艺术家的脉络,每一个艺术家的资料都是非常清晰的,具体哪一张画去到哪个藏家手里我们都有档案,特别是我们代理的艺术家,我们会整理清楚,让他知道每一张作品的流向。”羊杰所列举的这些工作,其实都是画廊的基础性工作,他相信这些工作只要一直坚持,对锦瑟画廊也好,甚至对这个行业也好,未来一定是有意义的。他说,中国画廊业要形成气侯,必须要拿出做实业的态度。
在很多人的眼中,张琪和羊杰这对夫妻档正是文艺女青年和理科男的结合,一个有着对艺术敏锐而感性的目光,一个有着企业管理者冷静而理性的思维,互补的个性完美地诠释了一家画廊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重庆还是有希望的
2000年开始,张琪每年都带着锦瑟画廊参加国内大大小小的艺博会,虽然直到2004年才开始在艺博会上产生销售。经过多年尝试之后,他们开始了对艺博会进行筛选和评估。2012年对于锦瑟来讲将是突破性的一年,年初当笔者在重庆见到张琪之时,她正准备带着锦瑟画廊参加洛杉矶艺博会,“今年会尝试参加国外的艺博会,风险将更大,但是就是想试一下,看看在洛杉矶我们能不能成功,如何和我们的客户接轨,这些都是需要尝试的,这个尝试有风险,但是我们也会平衡。”
今年,他们也将把锦瑟开到台湾去,但是对于在本土已经培养了十几年的市场的重庆,他们的态度非常坚决:“虽然现在我们80%的藏家都是外地的,但我们做的展览大部分都是是希望给本地人看的,我们希望本地的市场能够慢慢起来。”在锦瑟的眼中,川美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涌现,地处重庆的锦瑟画廊更有利于利用这个平台,“重庆这块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将来很有希望,所以我们一直不离开,无论怎样,我们的总部还是在重庆。”2012年,他们计划继续发掘并培养以四川美院为主的当代中青年艺术家,宣传并推广川美师生的杰出作品,也计划同北京、上海、台湾、广州等地区的画廊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提高川美年轻艺术家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将锦瑟画廊打造成为国际化的、专业的画廊。
责任编辑: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