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伦•史密斯
面对如此多的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活动,例如:“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校大学生提名展,青年100,新新星艺术节,还有央美的CAFAM未来展等展览活动。活跃于八九十年代的艺术家成为了“大腕”或“市场明星”,如果在推广和运作他们的作品,会投入和耗费的成本巨大。所以,一些艺术机构以及市场“热钱”开始瞄准正在成长的青年艺术家。他们或是在推广扶持青年艺术家,或是在抢占更多的艺术家资源。99艺术网针对诸多青年艺术家推广展览活动采访了策展人凯伦·史密斯,她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建议。
青年的变化在哪里?
99艺术网:近期青年艺术家推广活动比较多,有“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校大学生提名展,青年100,新新星艺术节,还有央美的未来展等展览活动,您是怎么看待这些青年艺术家活动?
凯伦·史密斯:今日美术馆马爹利2012“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参加过,我是评委。这些展览活动是值得肯定的,以前很多年轻艺术家没有这种机会,可能不知道观众对他的作品有什么看法。我觉得只有一个艺术家参加展览,看得多,他才会有判断,什么是好艺术,什么是该做的。我就觉得中国新艺术最大问题是国内的艺术家看到当代艺术作品的机会太少了,包括看古代的东西也不多。我们真的是从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带我们去美术馆看展览,我大概六岁就去看,长大后会去看很多不同的东西。但是在中国的问题是从展览可以看出来,很多艺术家培养的基本功和画画的方式,比所有其他国家的青年艺术家都能够画的好得多,但是他往往画出一个东西并不是知道他要说什么。
我们很多时候在一些展览里面会看到一些作品觉得挺好看的,而且好像里面有一点点的东西会吸引我们去看。但我总是在想看下一幅,这个艺术家画下一幅画到底要说什么,怎么看到他的变化。我刚才在这里面看到很多作品是2006年、2007年,我就觉得有点儿奇怪,因为现在已经2012年了。这些年轻艺术家在中国五年已经是非常长的时间了,可以在五年期间发生多少变化,我觉得这种展览多了就好了,看过应该要有个判断。换一个角度来说,以前很多画家上美术学院是某一年毕业的,可能有一个艺术家比较关注观念艺术的方法,或者他真的是比较前卫的了。但是这些人得经历过,体会到这个过程,他才会有一个理解。
文化本身的“组织性”
99艺术网:国内这种对这种青年艺术家推广的现象,您对这些组织性的活动对艺术家的利弊?
凯伦·史密斯:这个是中国文化本身特别希望有个“组织”。每个组织比如油画协会和中国美协会有一个口号和宗旨,所以会有一个“85新潮”、九十年代“玩世现实主义”。突然有到了一个80后得有个说法,可能人们就觉得是比较舒服,让艺术家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一批人。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因为你在某一年出生的,你的个性会跟你旁边的一个孩子是一样的,这也是中国人从群体走到个人的一个过程,所以这可能是过程中是没法避免的一个现象。
99艺术网:您对国内青年艺术家推广活动有没有一个什么很好的建议?
凯伦·史密斯:我觉得没有什么建议的必要。有一方面我刚才说了,这个做多了之后都会有经验。比方今日美术馆做马爹利2012“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他们特别努力,做得很客观,而且请的评委希望能够有一个认可标准在里面。因为我们都觉得没必要有一个人来代替某一代人,而且中国艺术要表达是多元化的语境。
标准是一个虚东西
99艺术网:您在今日美术馆马爹利评选活动中评选标准是怎样的?
凯伦·史密斯:说任何一个活动说到标准,是一个很虚的东西。我们不能说有一个恒定不变地标准, 一旦某一机构选定某一些评委,那么说明这些机构认可这些评委专业性和经验。 但是每一个评委都有自己的一个意识范围,基于他们不同的对艺术的理解和经验,有各自的艺术方式、方法。经验是评委自身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判断不同,但都尽量做到客观。
99艺术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