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inCube Arts艺术中心藉此鲜明趋向创办美洲首届聚焦“亚洲”新媒体艺术的“亚洲时基:新媒体艺术节”, 企图将亚洲新媒体艺术带入纽约艺术界的关注范围,提高台湾及亚洲各国艺术家于国际艺术舞台更多展演和发表创作的机会。
对台湾而言,半个地球之外、有世界艺术之都之称的纽约,似乎总在遥远的彼端,自今年夏天起,亚洲艺术在美国发展将有了新契机,未来也将以新媒体艺术拉近和美洲大陆的距离。“纽约”汇聚所有国际艺术大展与艺术节庆,却从未举办聚焦亚洲新媒体的艺术大展,纽约inCube Arts艺术中心藉此鲜明趋向创办美洲首届聚焦“亚洲”新媒体艺术的“亚洲时基:新媒体艺术节”(inToAsia: Time-based Art Festival), 企图将亚洲新媒体艺术带入纽约艺术界的关注范围,提高台湾及亚洲各国艺术家于国际艺术舞台更多展演和发表创作的机会。历经超过一年的策划,“亚洲时基:新媒体艺术节”由陈韦晴和赖丽惠共同策展,以“微型城市”为主题,作为第一届也是美洲最大的亚洲新媒体艺术节分别于纽约皇后美术馆、纽约NARS 艺术基金会、纽约Stephan Stoyanov画廊以及纽约Residency Unlimited艺术中心共4个展点同时举行,展点分布于皇后区、长岛市、布鲁克林区以及新潮艺术集中地曼哈顿岛下东城区,展览作品包含视频录像、短片、动画、动力装置与实时声响艺术表演等媒材,来自台湾、日本、韩国、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与印度等国共33位艺术家,他们以自身所在的亚洲为背景,以关联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为基础来进行创作,将呈现“亚洲现下”的内在与外在系统变化,不同的文化混血新貌与城市经验,用微观的角度观察亚洲城市对当地、全球文化的感应。
文化混血新面貌
“微型城市”将以渐层式探讨亚洲国家殖民经验下追溯本源的现况,也向下观察城市与地方的生活经验中“向内观看”的感知变化,并经由区域性的日常生活体验发掘个体的存在声音。追溯本源,就要回看过往,亚洲多国经历战乱重组、移民迁徙,直至现下的文化自省阶段。许多亚洲国家曾受殖民的历史背景,形成外来极权与在地混化的殖民边缘文化,各国在二战结束独立之后拼凑着被抹去的自我历史、极力追求“去殖民”下的自我认同,试图重塑在地文化。亚洲各国至今依旧深受西化影响,以西方文明为标竿的追求进步,甚至以西方为中心的视角实践“去我”本源,在迷失自我根源与文化中忽略关注“人的内在”,在超过半世纪的咀嚼与沉淀,向外流动的移民与内地的殖民经验纷纷呈现出“向内观看”的特质,在追溯过往、寻根的路程上重拾被遗忘的根本,人文主义的传统缓缓的再现,造就现下的文化混血新面貌。
巨型城市在全球化下已不可避免,亚洲经验证明城市可以无限扩张,新兴亚洲城市证明高密度人口也可以发展出城市生活的另一种可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亚洲都会型城市,发展出快速、便利且高科技的生活型态,在不断破坏与建设并进的过程中,文化、社会、道德、信仰、生态环境、经济结构等等也产生变化,外在都市面貌的遽变,可用肉眼观察,然而内在系统的改变与瓦解则须在显微镜下观察、省思,抽丝剥茧的从小型城市的各种现象对应至整个大环境下的同化趋势。
时基新媒体艺术
以现在进行式持续发展的新媒体艺术,在全球各地美术馆、非营利艺文中心、艺廊、双年展与国际艺术博览会里,皆被列为当代艺术中发展最为快速的创作类别。在台湾,因其它产业对多元媒体艺术的陌生,也为求被简易了解,采用新媒体为创作媒材的作品常被简称与归类成“科技艺术”或是“新媒体艺术”,但如此的分类其实非常狭隘。在国际间,对于数位艺术(Digital Art)、多媒体艺术(Multi-media Art)、录像艺术(Video Art)或科技艺术(Tech Art),凡举采用视频录像、电影、声响、音频、计算机技术、光、网络、动力机械、装置等媒材创作,是以更广泛的“在时间基准下创作的媒体艺术(简称时基新媒体艺术)”(time-based media art)来定义,而这也是“亚洲时基:新媒体艺术节”名称的由来。该节庆将成为美洲艺文平台中首要也专注于“亚洲”时基新媒体艺术的大展,藉此呈现“亚洲现况”的种种内在与外在系统的变化,用微观的角度探讨对应全球发展的在地影响。
创办非营利组织绝非是件易事,更何况是在“随处撞到艺术家、人人抢机会”的纽约。纽约inCube Arts艺术中心背后推手为台湾画廊协会暨台北国际艺博会前任总监陈韦晴以及在台湾文化单位任职超过13年资历的赖丽惠与曾任职于北京中国美术馆的杨玉梅共同创办,汇聚艺术市场与学术背景经历,将建立推介亚洲艺术进入美洲艺术界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平台。未来更将与众多国际策展人与艺文单位合作,建立一个艺文资源和消息开放的跨平台、跨领域、跨地域流通基地,聚集国际艺文领域专才,策划一连串前卫、实验、示范的多元展演活动。亚洲艺术在美洲的发展将因为有如此愿意贡献于艺术产业的人才,而有了新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