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的展场分布图
这次展览的规模很大,占据了关馆整个第一层的展厅,以及三层的两个边厅。为了方便观众参观,在一楼举办展览开幕式的地方张贴了非常醒目的展览场馆分布及参观路线图,并指明了每个展厅的主题,分别是一层中央展厅的“变脸/拆解观看”、A展厅的“刀锋/修辞批判”、B展厅的“蝉蜕/古今变位”、C展厅的“群岛/主体转喻”,以及三楼D、E展厅的“通道/媒介化学”。
作为展览序曲的舞蹈《高山流水》
在盛大的展览开幕仪式结束后,背景幕布一份为二,形成漏斗形状将观众引入中央展厅的“变脸/拆解观看”板块,这一板块强调的是对传统水墨作品单一观看方式的改变,比如作为开幕式的结束和参展开始的舞曲《高山流水》,是深圳大学两位艺术家的合作,大多数人可能将其看作是一项节目,或许策展人更希望的是,这个节目能够作为人们进入此展厅时思考板块主旨的开始,即用欣赏一件当代水墨作品时的状态观看它。
曾健勇 《遗失之地》 纸本水墨 现场创作 约8米宽
《遗失之地》中“书”的表现
涂少辉 《蛛丝游记》 灯箱 60x90x120cm 绢本设色 2014年
在中央展厅里,展出了徐加存、宗锡涛、倪有鱼、曾健勇、涂少辉、杜松儒、王雷、王煜、杜小同、杨牧石十位艺术家的作品,如舞曲的背景是曾建勇的水墨作品《遗失之地》,曾建勇的作品我们再熟悉不过,但这里展出的却不是我们常认为的那样。尽管在这幅作品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曾建勇式荒诞怪异的物象,如紧闭嘴、瞪着眼、无表情的人物,会飞的熟鸡,活动着的未知走兽的骨架,身体已经腐烂的狗,但曾建勇选择了把自己已经画好的这些作品,沿着物象边缘撕下,重新布局拼贴在展览的墙面上。作为其中元素之一的“书”,甚至画并制作成真正书的样子。再如涂少辉的工笔画《蛛丝游记》,画得是被蜘蛛吐出的丝缠绕的鸟与昆虫,但在作品的观看形式上也打破了我们惯常观看水墨作品时的方式,涂少辉将之制作成桌子样的灯箱,当灯打开时,我们看到的是完整的作品,当灯熄灭时,可能我们只能够看到左下角暖亮区的蜘蛛。
冷墨 《0分0秒》 作品运输包装箱、墨 尺寸可变 20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