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艺术品春季拍卖已收槌,盘点今年春拍市场行情,可用“两极分化严重,转热尚需时日”十二个字来概括。今年春拍意外地拍出了好几件亿元拍品,似乎有追赶前几年艺术市场高潮之势头。但细细一分析,就会发现今年春拍诞生的若干件亿元拍品仅仅是表象,艺术市场整体行情不振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市场买气仍然不足,绝大部分中低端拍品的成交价并不高,且成交率也较以往有所下降。
亿元拍品再现拍市
在今年4月初率先开拍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中,就诞生了两件亿元拍品。分别是上海藏家刘益谦以1.139亿港元夺得的“日本珍藏南宋官窑青釉八方瓶”及以1.049亿港元成交的白玉“雍正御笔之宝”;在香港保利春拍中,崔如琢的巨幅八条屏作品《葳蕤雪意江南》则以2.3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在五月份以来的内地春拍中,也有数件拍品表现惊艳。在中国嘉德春拍中,拍出了两件亿元作品,即以2.79亿元人民币成交的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和以1.26亿元人民币成交的李可染的《井冈山》;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重120克拉的缅甸天然鸽血红红宝石项链,也拍出了1.0036亿港元。此外,备受瞩目的国家一级文物《宋人摹郭忠恕四猎骑图》古画在北京匡时春拍中以8050万元人民币刷新了今春古代书画最高成交纪录;常玉1950年创作的纤维板油彩作品《蓝色辰星(菊花与玻璃瓶)》也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8188万港元成交;在北京保利十周年春拍中,清乾隆帝的《御笔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以7475万元人民币成交。除了以上拍品表现出色外,今年春拍其他值得称颂的高价拍品却不太多。
市场整体成交价不高
虽说今年春拍频频再现亿元高价拍品,但并没能带动内地艺术品拍卖行情整体回暖。与往年相比,今年艺术品春拍市场成交率有所下降,买气明显不足,市场整体成交价不高,除个别确实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彩拍品创出高价外,绝大多数拍品激不起实力买家们的收藏热情,反映出艺术市场在目前的调整时期,大资金愿意锁定的都是千载难逢的绝世精品,诸如中国嘉德春拍中,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和李可染的《井冈山》等。潘天寿是近现代画家中属于花鸟画领域的顶级大师,传世的大尺幅作品留存于市场上的仅有几幅,《鹰石山花图》便是其中之一,堪称博物馆馆藏级别之精品。在艺术价值、大尺幅、存世量等综合条件均优的情况下,创出亿元天价就不难理解了。而藏家们对普通拍品的需求则明显减弱,即便是吴冠中、陈逸飞等大名头的一般作品,也难以激起大买家的兴趣,往往以低价成交或直接流拍,如陈逸飞的《捕虾人》在北京匡时春拍中以200万元起拍,26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为299万元;吴冠中的《漓江》以160万元起拍,200万元落槌,最终成交价仅230万元。自2012年春拍以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一直在洗牌,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以及反腐重压之下,艺术品市场的礼品市场规模也在迅速下滑,这让一些规模偏小、经营单一的拍卖公司选择退出市场,北京银座、艺融等拍卖行已经退出今年的春拍,而前者在2014年秋拍中的总成交额有3.4亿元,而今年春拍显然难以为继,还有一些拍卖公司以压缩规模来应对。此外,今年春季中国股市的大牛市行情也从艺术品市场抽走了不少资金,此等现象印证了今年艺术品春拍行情难以真正回暖。
特色专场备受青睐
今年春拍中低端拍品所占比重较大,市场整体拍卖价格不高,但一些特色专场却备受青睐。如北京华辰在今年春拍中缩减规模,专场数量从去年春拍的12个缩减至今年的5个,虽然缩减规模,但其中一些特色专场仍受到藏家的追捧。林风眠的作品在今年春拍依旧是各家拍卖行主打拍品,不仅在预展中由专家重点介绍,在拍场上的表现也十分亮眼。香港苏富比呈现的14幅由法国、欧洲及香港多个私人收藏的林风眠系列作品,最终全数拍出,总成交额达5830万港元,为拍前估价的两倍。私人专场持续受追捧,成交率一直颇高,不少拍卖行将其视为一种策略。香港嘉德今年春拍推出的《所济弥远——王济远书画撷珍》,打出了“致敬被遗忘的大师”的口号,虽然艺术家的名字并不那么熟悉,但该专场在拍前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最终60件水彩、水墨作品全数成交,拍卖师荣获白手套。中国嘉德春拍推出的《圣域庄严——金铜佛造像精品》专场共139件拍品,也备受青睐,成交率达到92%,总成交额为418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