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拍卖与艺博对整体艺术市场的良性影响,方毓仁仍是长远乐观的:“‘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十三亿,就是很大的问题。’由此推论,这世界任何事情,乘以十三亿就都可能变成大事情。”他认为,内地拍卖市场显然容易一窝蜂追捧潮流,竞争也相当厉害,经常出现“踩过界”收货的情况,画廊唯有在狭缝里生存。“要么吃老本,要么发掘新画家,这是画廊未来的活力所在。”方毓仁不讳言,如今画廊与拍卖行,既直接竞争也唇齿相依,互相利用。
至于落地开花的艺博会,方毓仁认为能提升社会对艺术鉴赏的能力与艺术交投气氛。
外界似乎一致对香港艺术交易市场前景看好,事实上大中小型画廊林立的中上环区,近年已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固潮。像方毓仁的一画廊,2001年独资成立以来一直位处商业中心的二楼,去年因为旧搭档在荷里活道一号的地铺画廊SeeStoneGallery要结业,方毓仁索性承租了这地铺,扩张起来。“看似是扩张,其实是逼不得已。小画廊竞争非常剧烈,要扭尽六壬巩固地位才行,别说其它,就算要搞展览,管理公司都要先看过作品及画廊的背景。”方毓仁俨如在谈论抗战兵法,正色地补充:“经营画廊,最重要还是要有人脉关系。”他阐释,现在许多中小型画廊能经营下去,主要是昔日眼光好,储备了好些画家的作品,闲时可以高价出售或者送拍,才能维持生计,依靠生客或游客进店选购,有点不切实际。
香港出生的方毓仁,上个世纪50年代到北京念书,上世纪70年代初,回到香港,投身艺术市场,可说是偶然。方毓仁是吴冠中儿子的同学,两家人是世交,方毓仁因为吴冠中而入行,从1980、1981年开始,吴冠中的一些画作被他带到香港销售,最早收藏的是他的姐夫,一家私人诊所的外科医生。他成立德艺艺术公司,最初从事中国水墨画交易。后来吴老还与方毓仁的太太上契,方力申自小看“吴爷爷”的画长大。方毓仁更像吴冠中香港的代理人,他临死前交托要裸捐画作,香港部分的洽谈工作,便是由方氏负责。赵旭曾经讲过:“市面上流出的吴冠中作品,大部分是从方毓仁那里出来。”
回想起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方毓仁已想在香港引进油画,更第一个把中国艺术家的油画作品送拍佳士得,打开了中国油画在当时属于冷门的拍卖门类,为中国当代油画市场开了一扇窗。除此以外,他也当策展人,当年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德国回国后的首个画展,也是他筹办的。2005他在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以创中国在世画家画作最高拍卖价的3025万港元,替新加坡一所美术馆投得吴冠中巨幅水墨画《鹦鹉天堂》,这次破纪录的拍卖成为一时佳话。
“十多年前,中国当代艺术抬头,很多画廊因此赚了很多,汉雅轩、季丰轩因此而冒起;2007年是当代艺术巅峰,到2008年就什么都不好了,现在是偶有惊喜,只资金要找出路,市场的整固也淘汰了一些画廊。我们呢,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起浪中没有太大好处,所以这个浪崩了,我们也没有因此而搁浅。”其实,中国当代艺术爆红时,方毓仁才发现他没有代理多少当代作品,但买家纷纷要找当代来买,他情急下几十万元一张买下不少当代艺术家作品,结果滞销,交了沉重学费。后来痛定思痛,到北京走一趟,798、宋庄逐个拜访艺术家,终于找到门路。“2007年我举办了两个当代画展都很成功,一个沈敬东,另一个是陈联庆,现在两人都已很红。”
中国艺术家陈鸿志的“工棚”系列,是方毓仁甚喜爱的作品,早年已着手为其推广。
经营画廊三十多年,方毓仁认为香港哪一个浪打击最大?“雷曼兄弟破产。”他想了想,又犹豫。“现在环境也不好,比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期还差。”
回顾画廊的存在意义,他以过来人的身份特别指出,画廊是一门高级消费零售业,与品味、经济和国策有着密切连系。
“例如近年内地反贪,高消费艺术品销路旋即受影响,国策绝对影响艺术品的命运,这很容易理解。”至于经济,他特别提到上世纪80年代岭南画派在市场很流行,因为当时香港人均收入高,现在香港仍然富有,加上广东地区经济也富有,所以岭南画派作品需求仍然稳定,但80年代叫价不菲的台湾艺术家作品,近十年来价格只能直线发展。
至于品味,他认为正是长远画廊工业的曙光所在,品味的建立与艺术品潜力挂勾。“某天我去看贝沙湾市值五千万港元的楼盘,却看见屋主客厅挂的是一幅只值二百元的行货油画。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许多有钱人还未意识到品味的重要,如果拥有五千万家居的人每人买一张大师的真迹,或一件雕塑,这市场就不能与今言喻。”
“经济好、股票好,当有人在资本市场赢到钱,自然舍得买东西,买艺术品。”他不忘补充,艺术市场目前有危有机。
不过,社会都说市况疲弱、经济进入寒冬,但刚开启的香港春拍,艺术品市场似乎没有衰竭,反而再创高峰、屡创艺术家作品的高价,吴冠中的《周庄》正是铁证。对此现象,方毓仁有其独到分析:“我会说,艺术市场永远是僵而不死的,最顶级有钱的人和藏家,市况再弱对他们的打击只是冰山一角,身家多一个零少一个零对他们而言没有意义,反而他们会趁逆市寻求捡便宜货、拿下超级精品的黄金机会。”
市况颠簸,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近年他观察到收藏界涌现了一批年轻新力军。“近年多了负笈海外、高薪、拥有专业背景的年轻藏家投入市场,这是很健康的现象,他们选择收藏也很自己一套主见,且拥有强大的购买力。”他回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收藏界集中医生、律师、商人等富裕阶层,现在这个饼正不断的扩大,收藏这玩意已经变得丰俭由人。方毓仁的儿子艺人方力申便是最好例子,自小受父亲熏陶而接触艺术品,看国画、油画长大,后来也跟父亲学习艺术鉴赏,入行后真正买画作投资,现在已有相当完整、逾百幅的个人收藏规模,他喜欢的艺术家包括王沂东、沈汉武、曾健勇和陈联庆等,收藏主要是中国当代艺术,有画作、雕塑、水墨和装置,偶尔也会买书法作品。
数年前,方毓仁的画廊锐意扩充,方力申更入股跟父亲搭档。“这也是一项投资,不过最重要的,是可借以与父亲关系更接近。现在我们一有时间就谈画,想一想画廊的发展,也会一同去内地寻访画家,可以陪陪父亲做一些他喜欢的事,赏画成了我们的一个家庭活动。”方力申公开说过这番话,并指有意子承父业。
对于未来展望,方毓仁眼神流露雄心壮志,更有意进驻明年的ArtBasel,向国际化画廊的方向出发。“社会进步,艺术市场自然进步,我想不到悲观的理由。只要这个饼做得更大,因为每件艺术品全球独一无二,无一相同的东西自然不害怕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