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断进入转型敏感期的过程中,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无论赞成还是反对,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关注与聚焦艺术金融的发展。并且,在进一步发展艺术金融的过程中,人们对艺术金融的研究与认知也在不断深化。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在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人们为什么对艺术品资产化有如此高的关注度?我想,主要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对艺术金融的很多需求,主要体现在对艺术品资产化的需求过程中。表现在:
1.国际市场的示范作用。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家都认为艺术品市场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市场,在大宗商品价格一落千丈之际,艺术品市场可能面临崩盘。然而两年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不但没有崩盘,还在健康地发展,甚至比以前发展得更快,经典艺术家的典范之作都拍出了高价。这说明世界上的一些财富人群都意识到了艺术品及其相关藏品是一种非常优质的资源,已经成为人们财富管理的一种重要的工具。这种艺术品市场的带动作用是无声的,不需要宣传。
2.2015年我国人均GDP近8000美元,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转型期,其中文化艺术的消费占到很大比重,所以艺术品资产化的崛起与需求变化的大背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政策挤出效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不动产登记条例有可能实施等宏观政策的影响,很多财富人群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让财富更加隐蔽,对于这一点我们并不是要去宣传,但实事求是的说,艺术品及其相关的投资确实有这个功能,这两年企业的收藏、财富人群的资产大规模地投入到艺术品资产的配置中;二是资产保有阶段的成本在迅速提升,而艺术品如果找到好的路径,其保有成本是很低的,甚至几乎是零;三是有关遗产税的政策可能会在不远的未来出台。我们现行政策的挤出效应,使艺术品资产化在这几年受到极大的关注,并且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实其热度还会更加高涨。
(二)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显现出“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其中资产化发展是重点。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强调资产化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就是因为资产化的发展已经成为艺术品市场发展创新过程中的基础与核心环节,只有通过艺术品的资产化,我们才能有效地利用资产化平台机制解决艺术品商品化过程中的“货真价实”问题,才能有效地利用平台化机制,整合金融体系资源及产业与市场的支撑体系,实现艺术品资产的金融化发展,从而实现艺术品金融资产的便捷流转,实现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退出机制的建设问题。
(三)对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由于目前我们的认知水平与能力还很不足,前沿理论与实践前沿还面临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艺术品资产化的发展受到国内外的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但毕竟艺术品及其资源还是一个新的认知状态,其资产化的发展、机制与模式还处于研究、探索与试验阶段。特别是无论从理论的前沿研究,还是前沿实践的推动,都面临一个客观现实,那就是我们对艺术品及其资源以及资产化的内在规律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对其规律的认知与把控还不深刻。特别是在面对互联网+、平台化及资本市场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复杂,以至于使问题本身就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例如估值定价、平台化机制及基于互联网技术上的大数据应用、信用管理等核心问题,都需要尽快予以突破并解决。
(四)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缺失比较严重。在艺术品资产化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可能就是基础性工作缺乏的问题,如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化的数据库的建设、专业平台的建构及相应的运营与市场体系的建构等这样的一些最为基础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与细化。而这些基础性工作的缺乏,在需求的拉动下,又为艺术品资产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为具体与丰富的参与机会。这可以说也是艺术品广受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五)中国艺术品资产化的发展急需在核心领域的关键环节进行突破。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规模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比如拍卖市场从十几个亿发展为现在六七百亿的规模平台;艺术品市场总交易额从几十个亿到如今三四千亿的规模,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在经历了2003—2005年和2009—2011年这两个发展高潮后,中国艺术品市场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力,以及关注度来看,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一条主线,即“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还伴随着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进程。我们认为,在这一市场发展的趋势中,资产化是关键,金融化是核心。在资产化过程中,对资产的估值是关键,而估值的核心是定价。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艺术品资产化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艺术金融的发展前景就堪忧。
(作者西沐,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特约专家、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