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众家评述大土三阳(一)

时间:2017年01月11日 作者: 来源:阿特网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

    大土三阳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坚持,是不囿于传统而有创新,从他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注重对当代审美趋向的把握和新的一些元素的吸收,他的山水画作品秀润奇逸,得自然造化之神元之气。
 
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


    大土三阳的作品代表了当今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水平,他的山水是对传统的研究、学习、临摹,还有个人创造性的去继承,很有成就。在用笔用墨、画面的整体结构、气韵的表达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他对传统的笔墨有系统的研究,并且提出自己的“笔墨五韵”的观点,这在他的个人展览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笔墨气韵的表达、线条的多种变化、生动气韵的处理都有相当的高度,所以说非常成功。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


    大土三阳先生早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大家知道南京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宋以后,尤其是在山水画兴起的过程中,是一个核心地带,它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改革开放之后以后,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各个方面突飞猛进。南京艺术学院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有特殊地位。

    南京艺术学院不但集中了一批金陵画派和历史上传承衔接的一批优秀画家,在美术史上的研究方面,在中国美术教育界也是功底深厚,而且对画的研究方面也是和其他的文史方面的研究齐头并进的。在新中国的美术学院中间,它是重技术轻理论,一般的理论研究都很少,但是南京艺术学院是实践和理论并重,所以我也有理由猜想,大土三阳先生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的过程,除了传统山水画的技术方面有很深的功底,他在理论的研究,在诗文的学习方面,以及他现在的画作方面也看到了全面的修养。

    我认为大土三阳先生是一位很有实力的中青年画家。他继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传统,尤其是山水画的造型比较写实,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写实能力、观察能力,如果不是来自生活、不是长期的对山水画所表现的对象进行写生,他现在画中间的所有的东西就不会那么具体、那么生动、那么符合概念化。在笔墨方面他没有墨守宋人方面的那种单薄,他结合了元、明、清以后的轻松,他结合宋画的严谨和明清画家对笔墨的多方面的拓展,在他的作品当中都有体现。

    另外,说一下他的诗文,没有功底的画家靠一些唐诗宋词和名人的语句,他的诗文是根据自己的画有感而发的。另外他的构图总是很饱满。他在这样一个年龄,诗文、笔墨、造型、章法各个方面都比较充实,各个方面都有支撑,所以我觉着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现在已经很有成就的一位画家。希望他继续努力创造出更加绚丽的个人作品,为我们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


    大土三阳是一位学者型山水画家,他的诗文学养与笔墨文化融为一体,历经数年,在传统文化、传统画论、传统笔墨中下苦功夫,以一个山水画家对文化与生命的感悟与体验传承着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孔子言:“温柔敦厚,诗教也。”大土三阳先生正是下功夫体验着儒家文化这一重要理念,以敦厚的文化感知对宋、元、明山水笔墨进行了艰辛的求索,先后总结出笔墨五韵之理,既:神韵、气韵、线韵、点韵、墨韵,以此深化了对中国画笔墨境界的人文体验,也使我们看到大土三阳一批立足传统、恪守笔墨出新的山水画精品力作。大土三阳山水画境由浑厚笔墨向敦厚文化而立于诗境之澹远。

    大土三阳山水画有三厚,既:线浑厚,点浑厚,铸成了造型与笔墨之浑厚。由此,大土三阳每一幅作品传达着对笔墨所体验的审美之境。大土三阳对宋、元、明绘画研究至深,也体悟极深,他在传承宋元山水风骨中形成了由古化新的笔墨语境。如古树以干皴、湿皴、意写等用笔,之于润泽而高古,如岩石、松树、雪山之写,将点化为浑然之象,似土石、似枝叶、似山谷、似水泻而高妙等。这里呈现大土三阳对传统笔墨以文化性的继承而使笔墨真切,气韵自然,达到了平淡的意境而出于凝重的笔墨之美,形成了苍浑朴拙的笔墨心境、高古出新的人文心象。大土三阳的山水画以中国哲学、美学的人文学养体验于敦厚之象,时代气象,人文学者之理念和山水文化之情怀。他以笔墨的心性持志传统出新的笔墨语境,并一以贯之地追寻着中国画至善至美的精神家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

    大土三阳的山水画,偏重于自然美。在诗意的大自然里面,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的精神放到大自然里面去,人的精神在大自然里边栖居,在大自然里边自由地游弋、驰骋。他的画减弱了一些写实性,也减弱了一些写生性。平添了意向性、理想性,表现了画家自己主观感受的诗意的自然美。是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是画家融入大自然里面去的灿烂和充沛,和自由的精神。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不仅从清代的个性派的石涛这些人、上追至明代的沈周……更多的还是宋元。元代像王蒙这种细腻的东西对他影响比较明显,宋代像李成,对他影响也比较大。就是把像石涛、石溪这些人的因素和宋元的因素结合起来,把石涛、石溪的笔墨和宋元的丘壑统一起来。所以,他不光重视笔墨,也重视镜像。特别是画树,我觉得他非常下功夫,这个树刻画得非常具体。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李成、郭熙的影响。我们说宋画“刻画”,就是说描绘得非常细腻,非常具体;说元画“变化”,非常生动,有各种变化。变化要本于刻画,元代的“变化”一定要以宋代的描绘为基础,这样才有东西。就是既要有宋,又要有元,把它融合在一起。我看大土三阳从这个方向去努力,有一定的收效。在写意的理解上,……不去故意强调夸张,着重表现心里流露的感情个性。其实,这个画越是真实感情的流露,就越是没有董其昌所讲的“画史纵横气”。

    传统的三远法,特别是高远法,全景色的构图是大土三阳画面的构图特点。笔墨在他的画里面不仅仅是用来描绘对象,也是抒发个性的,不仅仅是一些点和线,而是比点线形态还要丰富些,是一气呵成的连贯的美。

    大土三阳的特点就是在回归传统中想办法出新,在传统里边是把清代个性派的石涛的画风往上追,追宋元的传统,这样就是既有潇洒丰富的笔墨,又有了对象的形和丘壑,大土三阳画的树都很具体跟别人不同,主要还是表现人文自然的关系,这个关系偏重在精神的和谐的诗意的起居,而不是革命的胜地,改造山河的成果那一类,他的画更具有稳定性的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是跟传统的山水画表现,比如可居、可游密切相依的,再一个,就是他在回归传统里面来谋求出新,而且不停留在当下,这是他另一个很明显的他的特点。他借鉴石涛、石溪、而取法宋元往上追,学习传统更多的东西,所以有了笔墨还有了形象。
大土三阳的画泼辣而浑厚,潇洒又苍雄,放纵但是有秩序。
 
中国美协中国画学会副主席
原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


    看到大土三阳的画,有一种兴奋。就是觉得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非常深厚,中国画的前途、中国画的魅力非常地伟大。在他的艺术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非常勤奋、非常善于学习,也非常善于思索。大土三阳的“以古为新”,通过吸取古人的东西,来创造一个新的境界。把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他通过长时间地、多年来不断地学习探索,然后在此基础上融合提高。作品非常深厚,非常丰富,艺术表现上的丘壑,山川,笔墨各方面都有特点,都有很强烈的震撼性的力量,细细去看,又能看到很多古人的传统的因素。大土三阳的山水画,已经脱离了传统文人画的简单、简约、用笔草草,他追求一种深厚、茂密。这里又有石涛,又有王蒙的影子,尤其是他的树法、石法很深入,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所谓“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他的画里头很动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大土三阳先生在整个画的丘壑处理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的每幅画都不一样,这种追求,我觉得以后中国画的发展肯定要沿着这种路子去走。贴近现实、贴近自然,把自然的丘壑的东西运用在心里头,结合到自己的笔墨、自己的艺术风格中来,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大土三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肩膀上,在古代巨人的肩膀上,朝前、往上攀登。同时也给我们的中国画带来一种新的气象、新的面目。
 
原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

    大土三阳对传统的研究和认识下的功夫很大,而且在宋元绘画的研究上所下的功夫、研究的时间、各方面的探索等,比一般画家都要深透,可以说,他对传统笔墨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自己的特点。他能够在研究古人山水画的基础上,又揉进了自己的一些笔墨体会,是当代山水画家值得敬佩的一个行为。大土三阳的山水画,画的既有古意,又有笔墨气韵的生动性,从绘画的这个角度上来说,他迈出了自己的一步,他是积累而成。大土三阳的山水画真值得研究观赏和学习。
 
中国美协理事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美协《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


    大土三阳是从返归传统而构建自我并取得相当艺术成就的山水画家。

    大土三阳对于传统中国画的回溯以及在传统中自我风貌的整合,给予人们的就是这样一种中国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如果说他的山水画和当下中国画的时代流风拉开的第一个距离是返归传统,那么他从传统的脉络向前展延而和古人拉开的第二个距离则是融会出新。

    曾于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大土三阳,受过系统的传统山水画的专业教育与训练,尤其是经刘海粟、陈大羽等诸师的亲授而终身获益。大土三阳的山水画也始于对石涛的研习,既崇尚他“搜尽奇峰打草稿”追求自然本源的精神,也追随他纵横驰骋、狂放不羁、以我为主的创造精神。的确,石涛是大土三阳一生崇尚的偶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他对于笔墨的理解与参悟大都来自于石涛,并习得苦瓜和尚纵横挥扫、落拓不羁、秀润而又苍茫的笔墨个性。如果说石涛的狂放让追随者易于粗率、纵横使摹习者往往霸悍的话,那么大土三阳则在石涛的基础上展延到石谿,并从清代遗民山水开始上寻明代吴门的沈周和文征明,以此增其文人画之内敛儒雅和宁静婉丽。但他并不满足于文、沈过于文静秀雅的笔法,遂再寻上追而至元四大家的黄公望、王蒙和吴镇,并得到黄公望长披麻皴的疏淡秀劲、王叔明牛毛皴的繁密曲幽和吴仲圭树法点苔的湿润浑朴。近些年,大土三阳则远溯五代与北宋山水,从北宋全景山水画法中探寻自然山水赋予山水画的苍茫凝重之势,尤其是偏于实写的北宋山水画在呈现自然山水重峦叠嶂的丰富层次与各种树木的虬曲变化上给予他许多启示。

    “返归传统”让大土三阳追寻了中国山水画一千余年的南宗山水画演变历程,并真正深入到笔法、皴法与墨法的各种理路变化中,研习其状物,探究其堂奥,参悟其兴变。

    如果说石涛是他山水画的底色,诸如画面律动贯通的气韵、酣畅勃发的笔墨、秀润刚劲的神采等,但他又在这层底色上进行了富有他个性血脉的整合。譬如,在画面整体气象上,他喜爱以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展现恢弘博大的自然意境,这无疑是北宋山水画赋予他作品的一种气象与神韵。如果说石涛的落拓不羁、纵横挥写多少都容易走向粗率荒野,那么北宋山水的格物实写与变化丰富的层次,也都使大土三阳的山水画增添了理性的山峦变化以及由近及远的层次空间。但这种层叠的变化又完全出之于随性而意写的笔墨,这不仅需要高难度的笔墨技巧,而且需要富有承传的功底深厚的笔墨素养。因而他的山石皴法便糅进了黄公望的长披麻,并以长披麻为肌理而运以王蒙的繁复曲幽,再泽以石谿的苍劲浑茫。大土三阳的整体画风以湿笔为主,湿笔之中显现枯淡、苍辣、浑茫,其本身就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这也正是他山水画的出新之处。他把吴镇的湿笔嫁接过来,并运用到山石的矾头、皴理与苔点上,从而改变了黄公望、王蒙偏重枯笔的画法。树木的表现是大土三阳近年的主攻对象,当代山水画几乎没有一家可以用中国画笔墨表现树木丛林那种郁然深秀的蓬勃生机,大土三阳于此用功最甚,收获最丰。他的树木主要以中原温带树木为主,表现了灌木、松木及草本植物各种生动的树形与繁茂多变的枝叶,既有巨木伟岸的造型,也有枝干巧妙的穿插。对于树木的画法,他仍以湿笔湿墨为主,并得吴镇之神髓,既湿润华滋又雄厚苍茫,既有随机生发的恣肆又有运笔使墨的力道。

    大土三阳曾为自己的中国画总结出“五韵”,即神韵、气韵、线韵、点韵、墨韵。虽然这“五韵”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中国画论的审美要义,但他以“韵”对于“神”“气”“线”“点”“墨”的描述与统筹,恰恰表明他以湿笔求“韵”的个性特征。他的出新就在于通过湿笔将北宋山水的气象和黄公望、王叔明枯淡与繁复的皴理融会为他自己的面目,以此求得郁勃深秀、古淡浑穆、静雅苍茫的境界。大土三阳以他的山水画创作向我们揭示的,正是山水画还可以返归传统文化的脉息并从中国文化自身的体系向前推进的中国画发展模式。他的这种对于传统中国画笔意墨蕴的参悟与把握,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大土三阳,字笑辉(孝回、晓辉),号大土三阳。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硕士研究生导师。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大学客座教授。

    大土三阳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获得艺术专业硕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作研究,足迹遍及名山大川。积学经年,画风旷达超逸,笔墨浑厚苍古,境界高远深邃,诗文学养深厚,是当代诗书画均达颇高造诣的学者型山水画家。2005年总结概括提出中国画笔墨“五韵”学术主张,2011年提出中国山水画必须重视苦练基本功,通过精确笔墨描述物象而求中国山水画神元之境的表现,即重在精神境界、格调气息的表达。

    大土三阳先生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卓绝的笔墨修炼,创造了画雪景不使用一滴白粉,不勾一根白线,而达至雪境的荒寒料瀟、枯涩冷寂。尤其先生独具高格的画树艺术,已然超越于炉火纯青之境,而达艺术之高度自由化元。先生对雪景山水和千姿百态的树木全方位、立体多元性的神元刻画,均已超越了中国绘画历史上数代大家。
大土三阳的树木表现之功,也应证了他在绘事理论上总结提出的《中国画笔墨五韵》的学术成就。
 
 
 

作品赏析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