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何为》中还提到马克·罗斯科深受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的影响,这两个人分别代表了非理性的两个方面。尼采可以和酒神精神、感性相联系在一起,而克尔凯郭尔可以和宗教精神、灵性联系在一起。这两个类型也分别指向了人类永恒的悲剧困境和宗教救赎,这是对马克·罗斯科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马克·罗斯科最后还是自杀了。如果一个艺术家能在宗教救赎中表达自己的艺术观,首先应该能够自我救赎。可是,罗斯科却没能够成功自我拯救,可见20世纪是一个多么令人失望的、黑暗的世纪。郝青松认为从本质上说,罗斯科的艺术是存在主义的。他最后没有走出黑暗,而是在存在和虚无之中走向了自杀的生命终点。
因此,从艺术风格史来阐释,马克·罗斯科依然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一位代表性艺术家,他被认为是这个时代的。但事实上他又不属于这个时代,他对抽象艺术的偏离使得他为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抽象艺术创作带来很多启迪。
岛子接着郝青松关于罗斯科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的探讨,谈到了尼采。岛子说,罗斯科的这个哲学观源于尼采。马克·罗斯科当时阅读《悲剧的诞生》很激动,他说这本书直接地、长久地影响了他的创作。那么是否可以说马克·罗斯科是一个尼采主义者呢?岛子认为不然。按照尼采的说法,生命形而上学最隐蔽的深处,除了超人的权力意志,是一无所有的。而马克·罗斯科的转型——从超现实主义转向了大色域,转向了后期的这样一些高度精神性作品——有一个愿景,他期待视野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在神性和人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在罗斯科的前一本书《艺术家的真实》里,“整体性”这个词语频率很高。这个平衡点,就是他称为“艺术作为交流的象征”。
因此岛子认为,通过马克·罗斯科可以看到人的生命存在于自然神秘、价值神圣、还有伦理正义,它是不可分割的三重关联。这里的问题就是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相互纠葛和抵牾带来的问题,它有三重相关性。在我们的生存经验中它们不得不相关,其一是人类不得不与他难以主宰、难以战胜的自然神秘相关。譬如现代生态危机;第二个不得不相关,是绝对神圣他者所创造的生命价值的相关,这就是人类谋杀上帝之后面临的信仰危机。第三个不得不相关,是个体之人不得不与不可替代的他人相关,这必然涉及现代伦理危机问题。这三重关联是现代性不可逾越的问题,在马克·罗斯科这里,在他最后的作品里面,特别是他的休斯顿的小教堂,他最后的献祭作品成为一种新的圣坛画。
马克·罗斯科创作于1957年的作品Black in Deep Red
抽象艺术在中国
中国在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批抽象绘画的探索者,历经1980年代、1990年代至当下,中国抽象艺术家从反叛学院派与写实主义绘画传统开始,从最初直接借鉴、移植西方抽象艺术到有意识地加入更加本土化、个人化的情感表现方式,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当中形成了不可忽视的一股当代力量。中国抽象艺术和欧洲的第一代抽象艺术、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中国抽象艺术形成了哪些范式、具有那些特征?
王端廷认为中国抽象艺术从发端开始,就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抽象艺术在西方,从1910年开始,经过不断演变、发展,特别是不断的简化,到了1970年代出现极简主义,这种极简主义的出现意味着抽象艺术作为一个形式主义的艺术,走到了逻辑发展的终点。
1970年代之后的抽象艺术应该叫做“后抽象”。“后抽象艺术”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极简主义之后,抽象艺术如何发展,抽象艺术何为?对于中国还面临一个问题,抽象艺术进入中国,抽象艺术的标准是否存在?
通过几年的研究,王端廷把中国抽象艺术叫做状态主义,西方抽象艺术叫做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在抽象表现主义和极简主义那里已经终结了,从几何抽象的范围和几何抽象的标准来看,所有的抽象、所有的几何性都被人家画完了,甚至所有的色彩都被人家画为成了单色画。在形式主义范畴内,抽象艺术几乎没有给后来的中国抽象艺术家留下任何空隙。
马克·罗斯科创作于1961年的作品Orange, Red, Yellow
还有一个是从属性抽象的角度,西方画家也把所有该表达的东西都表达完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抽象艺术该如何发展?中国抽象艺术的路子到底在哪里?或者是说中国这些年产生的抽象艺术创作有什么特征,它跟西方抽象艺术有什么不同呢?
王端廷认为状态主义是不同于西方形式主义的抽象艺术。中国抽象艺术来源于西方艺术的启迪和引领。抽象艺术是一个西方现代艺术史中间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不可能出现在古代,也不可能出现在东方,只会出现在西方;作为一个流派,只会出现在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之后,甚至可以说,抽象艺术不可能出现在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之前,它有它的言语的逻辑。
但是中国抽象艺术始终不是西方抽象艺术的复制和翻版,而是有着不同于西方抽象艺术的本体与特性。
对于中国抽象艺术的特征,王端廷采用“超越形式”(BeyondForm)、“超形式主义”(Beyond-Formalism)和“形式之外”(OutofForm)等概念加以阐释。但这些概念只是说明了中国抽象艺术不是形式,仍然不具有确定性,未揭示出中国抽象艺术的内在本质。中国抽象艺术究竟是什么呢?经过更深入的思考,王端廷发现了一个更确切地概念,这就是“态”或“态象”。中国抽象艺术呈现的既不是“形”,也不是“意”,而是“态”。也就是说,中国抽象艺术呈现的既不是“形象”,也不是“意象”,而是“态象”。
总而言之,“状态主义”抽象艺术既不属于西方抽象艺术的形式主义范畴,也脱离了中国传统写意艺术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