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她”力量和“女性”话题不仅在社会舆论中掀起巨大讨论声浪,热度也一路延伸至艺术界:国际三、双年展主策展人、西方知名美术馆馆长等职位开始由女性担任;各大展览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家面孔;全球二级市场屡屡涌现女性新秀,年纪轻轻便接连创下高价纪录……
在中国,谁是最具热度的女性艺术家?我们从二级市场、微信指数、国际影响力、新星崛起四个板块出发,避免唯市场论或唯流行论,力图涵盖不同年龄层、不同创作媒介的女性艺术家。从四个板块盘点结果的巨大差异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热度”是相对的。艺术终究难以用数据衡量,每位在自己的领域持续深耕的艺术家,都是明亮的星。
20世纪女性艺术家先驱
二级市场上的二十世纪艺术从来不缺高价,但目光聚焦之处罕有女性。虽然受封建或战乱的社会大环境所限,女性艺术家数量极少,但这些女性受到新思想的洗礼,且大多有留洋经历,将油画这门西方艺术引入中国本土做出不小贡献。
二十世纪板块历年成交总额TOP10
无论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举办个展的中国女艺术家潘玉良,还是毕业于巴黎高等美院的方君璧,抑或是赴日留学,深受野兽派影响的关紫兰……她们都是“中国老油画”系统的重要构建者,其作品价值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二级市场认可。
潘玉良
1899-1977
潘玉良 《窗边裸女》 91×65cm 油彩画布 1946
成交价:2771.96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14 保利香港
张荔英
1906-1993
张荔英 《静物(中秋节》 81×54cm 油彩画布
成交价:825.69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21佳士得香港
方君璧
1898-1986
方君璧 《吹笛女》73×60cm 油彩画布 1924
成交价:818.92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16保利香港
关紫兰
1903-1985
关紫兰 《少女》76.5×63cm 油彩画布1930
成交价:883.82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20苏富比香港
值得一提的是,出生于1930年代的水墨画家周思聪名列二十世纪女性艺术家总成交额榜首,作为“徐蒋体系”(徐悲鸿、蒋兆和)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周思聪不仅画下了很多表现国家与人民题材的宏大叙事作品,也是在历经种种社会变革之后七八十年代,让女性意识重新在绘画中萌发的先驱性艺术家。
周思聪
1939-1996
周思聪 《矿工图之五:同胞 汉奸和狗》 187×318cm 素描纸本
1725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11保利春拍
同样排在榜单前十的还有唐蕴玉、丘堤等艺术家,虽然受纷乱环境和繁杂家务的影响,她们在画坛活跃的时间十分短暂,但这都不影响她们曾在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的三十年代所绽放的光彩。
另外我们还在数据盘点的过程中发现,此类二十世纪中国“老油画”的高价作品大多由中国嘉德拍出。重新对该脉络的名单进行深入挖掘,或许还要靠内地的拍卖行继续发力了。
贺慕群 《水果系列31》 110×185cm 油彩画布 2002
成交价:310.5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19中国嘉德
丘堤 《幽色在野》 49×39cm 油彩画布
成交价:534.75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13中国嘉德
李青萍 《长城系列之二》 75×101cm 油彩画布 1998
成交价:109.25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13北京保利
唐蕴玉 《同学M君》 79×59cm 油彩画布 1934
成交价:172.5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15中国嘉德
萧淑芳 《北京冬季的什刹海》 54×40cm 油彩画布 1954
成交价:414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17中国嘉德
二级市场当代板块,
“70后”挑大梁
根据历年成交总额得出的当代女性艺术家Top 30,前三甲分别为闫平、陈可、向京,三人的成交总额均过亿元大关,“75后”艺术家陈可以50万元的微弱优势登上榜单亚军,成为同代女性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
二级市场几乎每十年更新换代一次。21世纪的第3个十年,已经到了“70后”挑大梁的时候——榜单Top 10中有7位是“70后”,Top 30中有近半数是“70后”。
当代板块历年成交总额TOP30
除闫平、陈可、向京三位进入亿元俱乐部之外,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还有12位进入千万俱乐部,她们是喻红、夏俊娜、宋琨、徐华翎、彭薇、段建宇、梁远苇、申玲、韦蓉、聂鸥、林天苗、秦艾。而成交总额达百万余元,便可登上这份Top 30的榜单,这样的数据结合《Hi艺术》前段时间进行的Top 100盘点来看,成交体量仍然很小,Top 100榜单中的前30名,成交总额至少2亿以上!
闫平(b.1956)
闫平 《星空和远方》 180×220cm 布面油画 2019
成交价:310.5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21北京保利
陈可(b.1978)
陈可 《1995·纽约·29岁》 200×130cm 油彩画布 2016
成交价:325.9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20佳士得香港
向京(b.1968)
向京《彩虹》 75×107×138cm 玻璃钢着色 2006
成交价:324.03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08苏富比香港
喻红(b.1966)
喻红《天井》(四联作) 500×600cm 压克力画布 2009
成交价:701.5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21华艺国际
夏俊娜(b.1971)
夏俊娜 《秋》 162×261cm 布面油画 1995
成交价:168万元 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2010北京保利
我们同时也统计了最贵的当代女性艺术家作品,准入门槛约为200万元。
当代板块最高单价作品TOP20
在最贵作品Top20榜单中,有四分之一的成交来自2021年,宋琨和喻红更是在去年创下个人的最高成交纪录,分别进入300万元和500万元梯队,喻红也成为唯一一位作品单价超过500万元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
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说明市场对蓝筹及潜力女性艺术家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女性艺术家的二级市场高光表现并非多年细水长流积淀的结果,或许这种改变是随着国际大盘对女性艺术家的重视而发生的。
宋琨《踏浪》235×180cm 布面油画 2016
成交价:333.5万元,刷新个人拍卖纪录
2021北京保利
段 建 宇 《姐姐14号》 182.2×434cm 油画画布 2008
成交价:342.5万元
2019苏富比香港
彭薇 《新洛神赋》 170×42cm×5 立轴绢本2005
成交价:253万元
2014北京匡时
微信指数排名洗牌
与二级市场板块相比,微信指数Top20的艺术家名单进行了一次大洗牌。除了陈可、向京、喻红、闫平重复上榜外,其余都是“新”面孔。换句话说,二级市场数据只是艺术家热度地一个参考维度,还有很多在美术馆和画廊的展览中,或者更广泛的艺术奖项中活跃的的女性艺术家,她们的热度则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微信指数反映出来。
微信指数TOP20
注:因微信指数目前无法排除重名情况对指数的影响,该数据仅供参考
在微信指数的盘点中,艺术家曹雨以大幅优势登顶,她的作品一向不缺话题性,无论是她的毕业作品——用喷射的乳汁完成的《泉》,还是宣言性的《我就是想你过得没我好》,抑或是挑衅性的《晃瞎你的眼》,她乐于“冒犯”,从性别身份的对撞中刺激观众的眼球,生猛大胆也一度成为她的标签。
曹雨(b.1988)
曹雨 《晃瞎你的眼》 行为 2021
除了曹雨以外,艺术家蔡雅玲近期也因彰显性别意识的创作而接受了不少媒体的访问,微信指数水涨船高。在生育孩子之后,她的作品更多地转向女性困境、自我认知、母女关系、生命意识等性别议题,令人感受到温暖而坚韧的力量。
蔡雅玲(b.1984)
蔡雅玲《LEAVE ME ALONE》 200×90cm 水晶珠,不锈钢丝 2019
与二级市场中绘画这一媒介占据绝对优势不同,登上微信指数前20位的艺术家中有不少从事摄影、动态影像创作的艺术家,如在十多年前便以拍摄当代年轻女性生存状态的“Girls”系列而闻名的摄影师罗洋;90后新疆“酷女孩”马海伦,用镜头记录别样的故乡美学;把自己和黛安娜王妃P到一张图中的刘思麟;给90多岁的华裔女舞者拍了部电影的杨圆圆……她们以年轻的视角敏感地观察着自己和身边的女性,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打破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
罗洋(b.1984)
罗洋摄影作品“2017Girls”系列
马海伦(b.1994)
马海伦 《故乡》 59×50cm/100×83cm 艺术微喷 4+6+1AP 2018
刘思麟(b.1990)
刘思麟 “我无处不在”系列作品 2012
杨圆圆(b.1989)
杨圆圆 《女人世界》剧照 2021
谁最具国际影响力?
如果说二级市场和微信指数的两份榜单,反映的是艺术家在本土的热度,那么艺术家的国际影响力海如何衡量?在国外重要美术馆举办个展、参加国际三、双年展、获得重要国际奖项等都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说到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可能会首先想到曹斐,她不仅是首位曾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个展的中国艺术家以外以外,也曾连续4年登上ART Review Power100的榜单,2021年更是一跃升至第七位,成为排名最高的亚洲面孔。
曹斐(b.1978)
曹斐个展“HX”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2019
而“50、60后”如尹秀珍、林天苗、沈远作为最早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不仅经常参与大型美术馆的展览,也是国际双、三年展上的熟面孔。
早在2007年,如由侯瀚如策划的第52届中国馆,主题就是中国女性艺术家群展,当时邀请的艺术家包括沈远、尹秀珍、阚萱、曹斐。侯瀚如当时就曾提出“女性主题是一个在当时中国和世界都具有紧迫价值的主题,尤其对于当下正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女性的温和气质和想象力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调节器”,这样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
尹秀珍(b.1963)
2007年,尹秀珍参加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武器》
阚萱(b.1972)
2007年,阚萱参加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垃圾》
林天苗(b.1961)
林天苗 “Protruding Patterns”个展 勒隆画廊 2017
沈远(b.1978)
沈远 “记忆碎片”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 2021-2021
而提到“80后”中的双年展常客,雕塑、装置艺术家关小应该是其中之一。除了2016年柏林双年展、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以外,去年底刚落下帷幕的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上也有关小的身影。
关小(b.1983)
关小作品参加2016年第9届柏林双年展
年轻一代谁是后起之秀?
坦白地说,无论是二级市场、微信指数还是国际影响力的盘点,名单大多被资深面孔占据,与之相比,年轻艺术家因为还在职业积累的初期,在展览机会、资源和影响力等方面不占优势,但她们中的很多人却在一次次的展览亮相中展现出惊人的创作成熟度和表达潜力。
我们根据近3年来的个展数量,综合一级市场热度得出了一份新星名单,艺术家出生年份集中在1985-1995年之间,媒介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行为。虽然必有遗漏,但或许不失为一扇观察年轻女性创作的窗口。
张子飘(b.1993)
作为目前上升势头最快的“90后”绘画艺术家之一,张子飘的作品在一级市场上似乎有些“一画难求”,不仅在其代理画廊空白空间举办个展,也参与到佩斯画廊、厉蔚阁等国际画廊的群展。其作品中巨大的花卉形象和张扬的色彩,迸发出无法压抑生命活力。
张子飘 《芍药 10》 200×160cm 布面油画 2021
孙一钿(b.1991)
孙一钿的绘画作品有一种令人过目不忘的品质,画面充满了童趣,笔触游走于高饱和度颜色之间,每一个阴影、每一条反光和接缝以及那种充气的质感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孙一钿《密涅瓦 双联1》158×205cm 布面丙烯 2021 © 孙一钿. 图片来源:艺术家与BANK画廊
程心怡(b.1989)
常年生活在巴黎的程心怡,主场似乎不在国内,但这个多次被国际知名藏家皮诺提及的85后中国女画家,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增自己的全球影响力。去年,她在汉堡火车站现代美术馆举办个展,也是上海双年展“水体”为数不多的几位参展画家之一。
程心怡 《Where do the noses go?》 60×73cm 布面油画 2021
张如怡(b.1985)
今年4月底将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个展的张如怡,作品常从内在直觉出发,围绕自我意识、物理空间、日常体察之间的隐秘关系展开。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时间切片和物质信息,将其重组、折叠、压缩,呈现日常状态瞬间“物化”的肌理。
“张如怡:对面的楼与对面的楼“ 展览现场 东画廊 2016
娜布其(b.1984)
娜布其的雕塑作品坚硬得似乎没有人的痕迹存在,她的创作常常以物品作为本身的形态而存在,并赋以具体而诗意的名字,由此折射出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凌画廊娜布其个展现场 2021
童文敏(b.1989)
童文敏是最有影响力的新一代行为艺术家之一, 惊人的感性、与自然的诗性互动、看似徒劳的重复性行为……在童文敏的作品中,人类可以非常脆弱、非常荒诞,也可以非常坚强。
童文敏 《仿佛从世界消失》 7'27" 六频录像(彩色,有声) 行为,中国重庆
2020-2021
沈莘(b.1990)
作为过去几年被频繁提及的年轻影像艺术家,沈莘的创作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个人特质。基于长时间对西方理论、艺术体制、政治宗教、身分性别问题的阅读和研究,她的作品同时包含了虚构和真实的信息与手法,映射出对当下问题的思考。
沈莘《新的光》(静帧)12' 数字高清影像 12' 2021
陈哲(b.1990)
除了司空见惯的聚焦人文地理、时尚肖像、私人生活等摄影主题类型之外,陈哲的作品让人惊奇地发现摄影的另一个面向,她试图将这一媒介以更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对自我与他人内心的掘进、对黄昏这一抽象主题的讲述……
陈哲 《我 你 我们 3》 160×106cm 多版本 2020
陈丹笛子(b.1990)
录像、装置、摄影和文学的运用构成了陈丹笛子创作的组成部分,她的作品主题包括人类情感的异化,被异化的个体的希望和绝望,以及对自然和想象中的景观的观察,常于细腻出震撼人心。
陈丹笛子 《罗曼猎手》双频影像、彩色 7' 34" 2020
刘昕(b.1990)
刚刚获得了2020-2021 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奖项的刘昕是当代艺术中一个特别的存在,理工科的学术背景,赋予了她与大部分艺术家迥异的视角和思维模式。2019年,刘昕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合作,用火箭将装载着自己一颗智齿的装置作品《脱离》送上了外太空。在近年的创作中,刘昕透过表演、器械、装置、科学实验等多种媒介,以机械性的美学,探究科技作为艺术语言的韵律。
刘昕 《旅者》尺寸可变 铝、电机、自制电子器件、聚碳酸酯、3D打印塑料 2019-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