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侬

1973 出生于广东潮州
1994 毕业于广东省陶瓷美术学校装潢设计专业
现居广东潮州,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师生联谊中心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广东开明画院画家、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特聘画家、潮州画院画家、广东潮安政协委员、广东潮安人大代表

主要个展
2016“闲•品——陈燕侬中国画作品展”,广东汕头
2015“中国梦.政协情,彰显文化价值观----陈燕侬中国画人物作品展”,广东潮州
2012“雪域情结-陈燕侬国画人物展”,广东潮州

主要联展
2017“荣宝斋馆藏大师十二图暨大美中国赋——首届艺术家优秀学术作品展”,北京
2017“中国梦——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大型主题画展,黑龙江
2017“丹青芳馨”中国当代百名女画家邀请展,北京
2017“南国撷英——广东开明画院提名作品进京展”广州汇报展,广州
2016“南国撷英——广东开明画院提名作品进京展”,北京
2016“风航时代--海战绘画展-----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年”全国巡回展,深圳、福州、宁波、烟台
2016“潮韵•古村--潮州画院古村落采风写生作品展”,广东潮州
2016“走进土乡——中国画名家写生采风青海行”,青海
2015“响秋塞上巾帼丹青”——2015全国著名女画家优秀作品邀请展,宁夏银川
2015“广东开明画院2015年院展”,广东珠海
2015“佟丁海、崔东湑、陈燕侬三人国画作品联展”,广东东莞
2014“潮汕风采--粤东四市书画名家邀请展”,广东汕头
2014“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十周年系列成果展(人物)”,北京
2014“河南省西峡美术馆开馆首展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写生基地、中国国家画院写生基地挂牌仪式”,河南南阳
2014“首届开明书画陶瓷展.东莞”,广东东莞
2014“红门艺术沙龙2014年艺术展”,广东汕头
2014“北京洪海墨缘书画院实力派中青年书画家精品联展”,北京
2014“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书画名家作品联展”,北京
2014“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作品展”,北京
2014“岭东二十书画名家联展”,广东汕头
2013“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作品展”,北京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心迹——我的人物速写情结
相关评论 更多
· 我看陈燕侬的画——任惠中
· 大美若璞——陈燕侬国画人物
· 灵与肉,大爱之美——读燕侬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心迹——我的人物速写情结>>

我的速写情结缘于十三岁那一年。当年,我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了《徐悲鸿的一生》这一本书,一口气连读了七遍。当看到第七遍之时,我仍然止不住热泪盈眶,内心为徐悲鸿先生对艺术的赤忱和热爱,忘我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所感染;也为徐先生伉俪那深挚的感情而感动!于是,我像所有在年少时都有过远大志向的年轻人一样对自己立下目标:我要画画!要象徐先生般的画画!从那以后,我拿起了画笔。也是在那一年,我第一次向市里边的展览投稿。未料不久之后,市文化馆竟然来人了——就因为我寄去的那一幅画!市文化馆的两位画家通过我所在镇上的文化站联系到我们学校,再通过学校找到了我,两位画家给了我诸多的肯定和鼓励,特别是其中一位叫陈向军的老师更是给了我很多的指导,恩师的知遇之恩我一辈子都铭刻于心!

记得恩师陈向军老师对我说过:“速写可练手,练眼,练脑。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你应常画速写,多画速写。”因了恩师当年这句话,我开始画速写了。谁知,从那以后竟一发不可收拾,我爱上了速写,并且痴迷于其中,而且一画便是二十年,至今兴趣仍然有增无减。虽然期间也曾停笔数年,但最终还是没有放弃!

速写是属于素描的一种绘画形式,素描速写是艺术中的艺术。素描的特点是它的深刻性和完整性,而速写的完整性恰恰在于它的未完成感!它是以简胜繁,用简单的笔墨表现物象的感觉和印象。在表现形式上速写也是不拘一格的,常常带有偶然性和即兴之举。她与素描的核心区别是她的情绪性、即兴性、偶然性、印象性、瞬间性和想象性。速写不是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艺术,似乎只是通过观察按本能作画,可是就在那一瞬间的"挥写"中,表明了一切。基于速写的这些特性,我想在某种意义上讲,她应该是心灵的展现。我本人就特别喜欢速写的下笔无悔,喜欢她具有不可重复的一次性;更喜欢速写时那种直面对象时真切、激动、鲜活的感受;我很喜欢在这种直面对象的“写生”状态中作画!当面对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物时,往往便会情不自禁地被带进那种无忧无虑的、任由率真的本原状态。于是,线条就在这最自然、最不经意间自然吟叹.......不用顾忌什么也无须修改什么!这时候,心灵最真的感受也随着线条脉动,颤栗.....而性情性灵则沿着笔触流露!奔泻!一切都淌露无遗——不管好与坏!画至酣畅之时,更觉画艺一事纯是直抒胸臆,袒露性情性灵而无他也!这种本原的感觉真是畅快!也让我深深沉醉!因此,我喜欢速写!

画了这么多年的速写,我常想:速写其实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存在于世!因为画艺一事,本就不是在追求艺术表现,她只是为情感服务,任何艺术的表现都是为了表达真情!艺术她不是奋斗!不是自强!艺术只是纯粹的喜欢!有了这份发自心底真正的喜欢,那么画家在作画时就会很自然的注入自己最真挚的情感。画家用自己最真的情去感悟一个最真的灵魂!最真的世界!不管感受到的是什么,即使是最丑陋的,画家也应该忠实于自己所看到的这份丑陋!并且直面这种丑陋!挖掘到人的灵魂深处!真实刻骨地去揭示表现对象!因为艺术是生命的真实,而速写这一画种恰好是最不受工具、材料、场地和表现形式的限制的。她的这种特性最能在第一时间记录画家对生活第一印象鲜活的感受的;她能非常自然地记录画家与生活最亲密的一瞬;可以在第一时间任由情绪的宣泄,任由线条自然的挥洒....而她的生命也就在这最亲切,最毫无造作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体现!因此速写也可称为是最纯真、最质朴、最自然、最简练概括的艺术品!另外,速写的各种特性也往往在最不经意间最能发挥画家的潜在才能的,也是最能体现画家的灵性的。综观古今中外大师们的速写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其对物象真切的洞悉和对艺术深刻的体悟及对天地自然万物的真情。即使有时逸笔草草,亦必透露出作者的天性、才能、品味等诸般信息来,其多年的涵养与苦修亦尽在其中。速写水平与创作水平是一致的,一张好速写就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它的感染力决不亚于创作。因此,速写的独立品格可以使她不服从于任何目的,她自身的存在就是目的!所以,我私底下以为速写应该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存在于世而不仅仅只是搜集素材的手段。

我热爱速写!爱她的质朴、自然与真实!狂热地爱着!二十年来对她痴心不改!

在所有的绘画题材当中,我独钟情于人物画。在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有两个是最令我着迷,也是花费我时间精力最多的,那就是儿童期及老年期。

对于孩童,我向来是敬畏的,也一直不太敢轻易动笔去画。怕我笨拙的画笔画不出孩童那种纯正的天性来。一直觉得,小孩与宇宙本体是最接近的,对于我们这些大人要花费半生心血才能悟到的东西,孩子天生便已具足了。因为孩子刚从天国来到人间,一切世俗的价值尚未在他的身上和心中堆积。随着年龄的增长,染世渐深,蒙尘渐厚,再加常逐外境,俗虑俗缚,欲望也愈来愈多,原本纯净无染的孩童才被改造成了俗物!虽则不敢轻易动笔,但孩童那清澈的双眸却常常令我遐思无限.......

而对于老年人,我却是近乎疯狂地迷恋着!我喜欢这些饱经沧桑的老人!喜欢关注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老人的生存、命运及其内心世界。我想我之所以喜欢乡村老人,大约也与我的童年经历很有点关联吧?!我出生于广东沿海的一个小镇,在镇上长到十几岁时随父母亲搬到城里居住。虽然到城里住了,但心底里那份浓郁的乡情之恋却无时不刻地萦绕着我。以至长大成人后,每年我都会抽空回老家几趟,顺着儿时走过的路去寻找童年的梦境,对着从前的老屋一个人痴痴地呆上一整天!不记得是谁说过:童年的记忆很重要,如果童年记忆跟某个地方有关联,这个记忆会一辈子跟着你,或者你一辈子走到哪儿,你都会想到那个地方。大概因了我从小的这个经历,我一直喜欢一切带有泥土气息的人或物。大都市不容易让我震撼,但常常地,我却为那满脸爬满了密密麻麻如蚯蚓般皱纹的一张张老脸而深感震撼!并且沉醉于其中而不能自拔!我经常坐在这些生生不已的劳动者身边,身临其境地贴近着他们,感悟着这些平凡人生命中永恒的东西——人性的善良与纯真。这一个个平常而普通的老百姓,衣着朴素,表情祥和,默默无语,也无惊人之举。他们低头走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生活没有逃避和抱怨。岁月在他们的身体和脸庞上刻下的烙印常使我从心灵深处涌起对他们诸般复杂的感情:震撼、热爱、眷恋、赞美、甚至是忧伤.......在这些老农干瘪苍劲面容的背后该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啊!天知道我是多么渴望用我手中笨拙的画笔去刻画出这些印着沧桑痕迹的面容背后的真实啊!也正因此,在我的这本集子里大多数是老人家的形象。每当面对着这些眼睛早不清朗、鬓发亦已成霜、衰老得如同一棵棵苍松般的老人家时,我常不自禁的痴了.............他们也曾鲜艳娇嫩过,是什么让他们有了满脸的沧桑?是岁月刻下的年轮?抑或是人世的悲苦凄寒?他们那明亮的双眸又是如何地变得昏黄沉陷?也因此,我开始思索起有关于老、死的问题。

自古以来,年老就是一个差不多的命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和童年的炙手可热相比,在很多人的眼里,老年几乎与“悲剧”同名。在现代行色匆匆忙着追逐未来的年青人眼里,老年这个群体则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因此,老年的寂寞就如同老人的悲哀一样是无可避免的。这有点残酷,但这种残酷是属于整个人类。由此种种,便也有了满眼落寞的老人,满脸苦相的老人......年迈的曹禺照着镜子说:上帝先让人们丑陋,然后使他们不再惧怕死亡。这种说法非常机智,却未免悲凉,也算是对生命老死无奈的一种自嘲吧!而我则常想:其实,人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安定的心灵此时正应犹如太空,任白云舒卷,明月去来,淡定而从容。它永不留痕迹,总是廓然无物,寂然不动。从这方面来说,老年应该是一个心灵享受的阶段,而不应该有太多的忧愁忧虑的。《周易》云:“天下同归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我想,老年的内在意义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圆满。即使间有辛酸和悲苦,那也是美的!因为其实来说,美感的骨子里是忧郁!那不是装腔作势的无病呻吟,而是历经了人生的沧桑风雨之后的真实的自然流露。虽然有时难免悲苦,但却是最真挚的。而“真”也正是一切艺术追求的永恒主题之一。

就我个人的体会,画画,其实画的就是感觉!或者准确的说应该是直觉!每个画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兴趣、阅历和修养见识。当面对不同的人物景象时,每个人的心中一定也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感受。画家在作画时只要本着自己的真情,老老实实地画出自己真实的感觉就足够了!在这方面我个人有很深的体会。我供职于一所县城中学,每于课余或假期,常独自一人,背上画夹,走乡窜巷,跋山涉水,辗转于乡村山野之间,寻找令我心动的人物形象。当看到感动我的人物形象时就会停下脚步来,请求人家让我画,遇上爽快的还容易,反之,则便有了诸多的难堪了。记得有一次为了画一个乡村女孩子,曾被上百个不明真相的乡人围攻扣留过(原来误以为我画她是为了贩卖人口的)。为了到山沟里画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人,我曾被没有信用的出租车司机丢弃在广东省丰顺县陌生的山沟里;后来步行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一间小小的杂货店,在店里买了速食面,跟人家借了饭碗,讨了开水,蹲在地上就着泥土香味吃起来。在乡下写生时也有过被两狂徒骑着摩托车狂追的经历,所幸后来安然脱险,但期间的惊心动魄与后怕却是现在想都不敢再想的。也曾混迹在来广东的乞丐堆里,与他们聊天谈心画画;更常呆在建筑工地与工人们膝足谈心;我还曾多次孤身一人远涉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北、河北、云南.......的偏僻山村写生。在这不断外出跋涉写生的过程当中,已经不记得遇过多少次的白眼,遭过多少次的驱赶,受过多少次的误解,饿过多少顿的肚子了.........当然更多的时候遇到的是质朴善良的乡人!一个女人单身外出写生,其中的艰苦自不待说了,期间的冷暖亦是自知的;艰苦是艰苦了,但老实说,当能面对鲜活的对象写生时,心底却是充满了无限的欢喜与满足!每当面对这些令我激动甚至是震撼的普通劳动者写生时,我的心总是紧张得狂奔乱跳,手禁不住地发抖!怕的是他们突然转身离去不让我画了;更怕一不小心惊动了他们而使最初令我心动的神情姿态改变而我的感觉也没了.......而活动中的人更是形象变化无穷,一线之差或毫厘之失,往往神貌全非!也正因此,我常天真地想:如果可能,我多想变一透明人,只看到别人而别人却不能够发现我;而我,就能在别人不曾察觉的情况下用我笨拙的画笔画尽人间百态!每次写生时我基本上都是在心颤手抖异常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激动时便难免失态了,失态是失态了,但画面却留住了那得意忘形时的现场记录。每次画完之后总觉心中畅快无比,事后再看时竟不知当时是如何画就的,那些线条又是如何的完成的。想必是全凭了当下的直觉与领悟,其瞬间的挥写只怕也变成了无意识的动作,事后倘使要我自己再临一张,那却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当然也有过事后想再制作一张的,很认真地去找对象,结果反而失败。因此,我便晓得绘画就是创作的动机纯在直觉里面,表现出自己的生命来。倘使没有生命即使大规模地铺张起来,也没什么意义。所以画画倘使没有主观的感觉,工艺的价值也许是有的,但是艺术的精神恐怕便没了。因为艺术是生命的真实,是生命的延伸。

在艺术表现中,感情应是第一位的。因为绘画艺术本来就是从属于精神情感世界的范畴,亦是个人情感、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若我们在作画时只注意理性知识而不注重个人情感、个人感受,那么不同画家画出来的作品就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结果。绘画创作的整个表现过程应该是从感性到理性,最后再回归到感性的全过程。吴冠中先生就曾说过:“感觉之母是感情。”绘画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如先理解了再去感受,在绘画抒情中,这感受往往就不纯了,失去了感觉中的直觉,作品便易缺乏天真、童心、隽永的韵味,或失去了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儿童画往往就蕴藏着可贵的直接美感,不少大师的毕生追求,就是与那些童真未经污染的儿童画的美质肖似;而若是从感觉上去画,那画画时不同的感受便会催生不同的表现手法,忠于情则法无定型!技艺迟早都可以学到手,而情感素质的高低却能决定作者成就的高低。因此我们常说“激情造就艺术”,“艺术作品就是画家的心灵写照”。没有情感则无所谓艺术。在这一点上,中外文论家,艺术家对此多有论述。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阿.托斯泰说:“艺术就是从感情上去认识世界,就是通过作用于感情的形象来思维。”吴冠中先生认为:“谁要是在创作时没有烈火在心灵燃烧,最好不要拿笔画画,正如诗人没有切肤椎心之痛不要写诗一样。”而罗丹则明确指出:“艺术就是感情。”

一切艺术之感人首先是源于作品中的真情实感!我想这种感情应该是最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我非常赞同一句话:“用灵魂画画”!用灵魂画出来的作品是无法模仿的,也是作不得假的。不管她暂时在技法上是多么的稚嫩!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作品中注入的真情实感!作品中感情的真假、深浅是一目了然的,因为艺术这种世界语是无法撒谎的。感人的画面总是孕育于丰厚的修养与独特的感悟中。刘海栗先生曾说:“艺术的表现,一根于天性,一根于修养,两相结合”。画画只要天天本着自己炽烈的情感去表现,自然手法纯熟,自然观察精密,自然艺事随着时日进展。所以艺术没有毕业的时候,一天有一天的变化,一天有一天的进展,不过这些变化作者自己也是不自觉的,是不知不觉中的一种进程。倘若一味的模仿别人,那自己内在灵性的东西是很难出现的,这种作品也不过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创造的因袭罢了。如此可知,艺术应当不受别人的支配,不受自然的限制,不受理智的束缚,不受金钱的役使;而应该是超越一切,表现画家自己的人格、个性、生命的。这就是生命的艺术。这也正如刘海栗先生说的:“艺术之为生命的表现,仿佛妇女怀胎的原因是爱情,假艺术发生的原因是利欲,正仿佛娼妓一般。”所以艺术能激发人性美,提升人的品格、灵魂;所以艺术能使人超脱一切功利烦恼的支配;所以艺术也就能使人类从平时的束缚状态升华到自由的状态。我想人生的真义,也应该一任自然地生活,返于人性的天真,这样自会生趣盎然,不拘于物质与利害关系。所以说来,这世界上最感人的,莫过于真情了。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我是这样理解的,也是一直按照这样老老实实地去为人作画的!

这中间,我也停过笔,那是在我生命中最彷徨、最无助的时候。那时的我,正陷入茫茫的痛苦之中......

十三年前,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父亲去世了!失去了父亲的家瞬时堕入了凄凉绝望的苦海........安葬了父亲,我自己也有一种进了坟墓的感觉,周围的一切似乎已不存在了。人生,怎能如此的脆弱与不确定?!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死亡!我一向都无知而愚蠢地以为一个人无须历尽苦难就可以体悟到人生的悲凉;但现在我深深地知道我错了!苦难者的体悟毕竟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分量的!在经过了撕心裂肺的惨痛与无望的苦苦挣扎之后,我感到艺术不能解决我心中的疑惑:我向来热爱且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艺术在此刻竟然毫无用处?!它甚至不能让我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程给予他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帮助!在死亡的面前我是这样的束手无策?!艺术并不能解决人生生死之大问题啊!于是,我放下了画笔,期间甚至连我最挚爱的速写也只是偶而为之了,其他画种则一概不碰。这时候,我把目光投向了宗教!宗教源于人世的苦难。在死的阴郁背影下,哲学思索人生,艺术眷恋人生,而宗教则超脱人生。那么宗教是如何的超脱人生?它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几千年了,世界上以亿万计的个人死去了,万千的国家和民族衰亡了,独有宗教却在各种激荡变乱中长存不坠!她,是如何做到的呢?如此一想,宗教应该是能解决我的问题了。世界上有五大宗教,通过了解和比较,我选择了佛教。佛教倡导人类和平共处,宗教和谐共存,反对迫害和战争。,佛法不承认有创造世界的万能的上帝。"佛"也不是万能的,“佛”只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佛只是教导我们如何完善人格。他强调的是自我调伏、自我约束、自我纯洁、自我觉悟的重要性。佛教徒不应希冀从祈祷中得到解救,而应依靠自己的精进努力,赢得自我的解脱。因为佛法相信佛性平等,人人都可成佛。在这种情形之下,我第一次不是以一个观光者的身份踏进了寺院。初踏进寺院之时,看到后山洞之中一袭白衣的观世音菩萨,面貌庄严而慈祥,神态高贵而谦和,面容轮廓柔和而光明,她在高处正向我俯视,朝我微微的笑着,目光充满了慈爱悲悯,那神态从容、慈祥、安宁而平和。我凝目注视着她,心中生起无法形容的舒适感受,只觉得几年来的坎坷、苦痛瞬间涌上心头,却又说不出,诉不来,也无须说,无须诉,只两行滚烫的热泪很自然地奔涌而出.....在观世音菩萨的面前!

这十几年来,我一直沉浸在佛法的大海当中,每年我总会抽出一些时间,跑到深山古寺小住。暮鼓晨钟,经声佛号,是一个恬静沉思的世界。每到寺院一次,思想就多一次变化。茫茫尘世,苦海无边,而寺院是一个永恒的引人向上向善的地方,我只希望我的内心会从此变得没有杂染,深厚与辽阔,能勘破世间内外,放下虚幻名利荣华,以真实和美好的情感面对这苍茫人世。在历经了十几年的苦苦思索与寻觅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宗教为何能在这世界长存不灭。在这个片暂、苦痛和迷茫的人生中,人类最需要的是心灵的依托、慰籍和归宿。人生有许多非人力所能补救的缺陷和迷茫、悲哀和苦恼,人类除了食和色这两种生物性的需求外,还有一种宗教性的需要,就是人类心灵对真理永恒、圆满或至善至美至真的不停的追求,这些,只有在宗教中才能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地球上有人类一天,就会有宗教一天。佛法的目的,在于排除一切众生的痛苦。佛教教义中的普渡众生的终极意义是关爱人类乃至一切有生命之物。而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质则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审美理想。艺术的本质也是人类的关怀啊!清代画僧石涛就曾说过“常以笔墨做佛事”,说的就是用绘画形式传播真、善、美。宗教和艺术,在道德观的建立和人的心灵的救赎层面上殊路而同归。二者均以情动人,因信仰聚人,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完善。弘一法师的高足、著名画家丰子恺不也曾说过“宗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吗?这两者其实来说并不矛盾啊!而我这十几年来却一直愚蠢地把她们对立起来!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整整花费了我十几年的时光!想通了这个道理之后,我才又重新拿起了画笔。于是,也才有了今天对自己以往习作的阶段性小结。

二十年来积累的速写不少,其间良莠不齐。这里展示的二百余幅速写,是从我的速写习作中筛选出来的,只是我速写当中极少数的一部分。画了这么多年的速写,原本只是抒写自己的情怀,从没想过要把她们呈现出来与大家见面,今天把她们结集出版,作为作者,我愿诚恳、坦率地裸露自己内心深处的各个角落。童年的经历,一直以来对故土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使我对故土未敢一日或忘。我本来之于乡土,便应当还之于乡土。正如同我的感情是由乡村山野培育的,我的这些带有泥土味儿的人物画也是由这份浓浓的思乡情怀转化而来的。如果说乡愁是无法排遣抗拒的,那么好,就让我这一张张的乡村人物画来袒露我浓浓的思乡情怀吧!我想,这一张张苍老的面容,是我命中注定的牵挂!她们会以速写的形式一直陪伴着我,直到我生命终了的那一刻!

我想我二十年前结下的速写情结是再也无法解开也无须解开了,因为速写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她已经溶入到我的血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她在我的人生路上给了我真诚、爱心、激情、韧性与活力。假如说这么多年来画速写有何心得体会的话,那就是真实!亲切!自然!我实在找不出更有力量的语言道出自己对她的敬重!千言万语都在这些线条中间!因为这些人物速写里都有着我为对象激动时而心跳的烙印!他们都曾深深地感染过我!因为我画画向来都只画我有感触的、能令我感动的,我拒绝去画我没感觉的人物。在我的这些人物速写里,没有什么技巧与方法,只有很朴素的情感在。这其中的一笔、一线、一墨无不浸透着、记录着我感情的脉络。她们曾被我的心温暖过,被我异常的情绪感染过,被我的手爱抚过,她们随我欢歌陪我悲泣!我已经把我的情感融入到作品的每个角落了,这里边倾注了我全部的真情与热情,她们是我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倘使这些画里有令我自豪的地方在,我想就是这一点了吧。那些关心我热爱我速写作品的朋友,我是在用我的速写作品同您交谈,我已经在速写作品中把我的感情充分表达,已经把自己的精神世界溶入其中了。只要您用心去体悟感受,必能听到她血液的流淌,摸到她脉搏的跳动。画了这么些年的速写,总会有一些个人的体会与感受。拉拉杂杂写来,怕是无序又杂乱。毕竟只是手艺人,读书时间少,知识面又太窄,营养不良又素养有限。但这些确都是发自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但也就仅限于个人的体会而已。其中难免有诸多的错漏,恳请得到诸位前辈同行的指正。

丰子恺先生曾说:“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世俗的生活;第二种是文学艺术的生活;第三种是披着神密面纱的宗教生活。”所幸这三者我皆沾了点边,所缺乏者是深度。人生至此,更有何求?!在今后的人生中,我愿以一颗虔诚炽热的心游目骋怀,拜谒人类文化的精粹遗存,并满腔热情地拥抱生活,投身自然。最后,我愿以孙景波先生的一段话与朋友们共勉,同时也作为本文的结尾:

“素描——————
是神自在于造物的迹化,
是灵自觉于意象的肯綮,
是性情自然于形态的流露,
是个性自得于笔法的披示,
是观念转化为造型时最本质的语言方式,
是内涵极大丰富时表现欲最强烈、最单纯地选择————素描。”


陈燕侬
2008年12月4日陈燕侬初稿于云南省大理州云上四季客栈
2010年4月16日陈燕侬完稿于广东省潮州市优钵罗室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