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子
1979 生于江苏
现居江苏、海州和北京,为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佛像印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族学会东北亚民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先风》杂志执行主编、《佛像印》杂志主编、《中国民族美术》杂志2018年贺岁专刊编委
 
主要展览
2016  光大印相——当代佛像印学术6人探索展,北京光大银行,北京,中国
2016  心心相印——当代佛像印学术6人探索站,汾阳山河故人,山西,中国
2017  与佛有因——中国佛像印雅集第一回展,连云港博物馆,江苏,中国
2017  心心相印——中国首届佛像印大展,滨州莲花书院,山东,中国
2018  与佛有因——当代佛像印13人学术提名巡回展,连云港美术馆,江苏,中国
2018  万法唯心——当代佛像印艺术学术邀请展,枣庄市美术馆,山东,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自述
相关评论 更多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自述>>

我出生在江苏海州古城南门外白虎山下,沈云沛、朱自清、朱琳出生抑或曾生活于此,梁山好汉的英雄冢亦在此山的三道崖处。这座只有60多米海拔的小山,四面妇孺皆可攀爬,从唐至民国的石刻亦从未间断,流传有序,这在全国也是极少有的。历史上海州城有文字记载的庙宇殿堂有60余处,至晚清民国亦有九庵十八庙之称。仅围绕白虎山的就有四处:山东面的碧霞寺、南山腰的蓬莱庵、西边的梓潼庙,携刻在山北端岩壁上的德恩僧佛堂寺造题记。此外,海州还拥有我的佛像印所取法的东汉初年恒、灵二帝凿刻而成的中国最早的关于佛教的摩崖造像—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以及藏有佛祖指骨舍利的阿育王塔。自小置身其中耳濡目染的我,自然对佛教艺术也就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

 
因为兴之所致,零八年创作了一批“非相”系列,灵感源于《金刚经•如理实见分第五》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将对其所悟以佛像印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批系列作品也是我对佛法核心教义的又一次深入研究与阐释。而“诸相非相”,即要透过“诸相”的表面现象而领会到“空性”的诸般妙用万般风景,看到的实质不是“相”而是“空”,正如佛的三十二种相都是为引导世人进入正信的“方便法门”,继而进一步认识到“空性”本体,才算对佛法真谛有所理悟,也就是比量下见性。亦同前人所阐释:“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颂曰:凡相灭时性不灭,真如觉体离尘埃。了悟断常根果别,此名佛眼见如来。”
 
我的佛像印第二个创作阶段是“空”系列,是对佛法进一步认知的表达形式。空,既是无我,即是般若,即是禅宗所示的即心即佛;缘于此,在篆刻上我的佛像印创作已超越以“佛”的具体身相表现手法,而只剩佛光,佛光是精神之用,佛我不二。
 
那么参加此次展览的“崖相”系列,却是我对创作佛像印“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大逆袭,本身支撑创作的佛理并没有变,只是加强突出了印面的犹如摩崖的斑驳陆离的气氛,是对孔望山摩崖造像取法的更直接更纯粹的一次呈现。亦是对佛像印由古典意识形态走到当代的一种尝试,我坚信将高古运至极致就是当代的。
 
佛像印给我带来了许多惊喜与感悟,我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通过不断的自我修炼与对佛教的更深的体悟,促使我的佛像印作品在“空”中求真……
 
列车飞驰草草记之
2016年立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