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星千

1963  生于浙江温州
现居法国,现任法国青年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欧华侨志秘书长,欧洲龙吟诗社社员

主要个展
2019 叶星千个展,肇庆美术馆,肇庆,中国
2019 叶星千个展,宁波美术馆,宁波,中国
2019 叶星千个展,佛光缘美术馆(巴黎馆),巴黎,法国
2019 叶星千个展,桂林美术馆,桂林,中国
2019 叶星千个展,莆田博物馆,莆田,中国
2019 叶星千个展,福建博物院,福建,中国
2019 叶星千个展,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8 叶星千个展,巴黎高等管理艺术学院,巴黎,法国
2017 “冷热之间-叶星千”个展,艺术银行与北京银行,北京,中国
2016  叶星千个展,JF Cazeau 画廊,巴黎,法国
2014  法国巴黎美爵艺术中心(北京驻地-励骏酒店)叶星千艺术沙龙专场,黎美爵艺术中心,法国
2014  CHENAUX GALLFRY个展,轩画廊,法国
2014  特邀在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个展,北京,中国
2014  特邀在法国“中法品牌高峰论坛”个展,法国
2013  北京银河美术馆个展,银河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  ESPACE No:39个展,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中国
2013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展览馆个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中国
2013  中国福建福州个展,福建,中国
2013  “冷热之间”叶星千个人作品展,北京,中国
2010  天津市意式风情街法籍华人画家叶星千油画展,天津,中国
2010  北京东方梅地亚艺术中心个展,东方梅地亚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9- 2010   天津市意式风情街(法籍华人画家叶星千油画展),天津,中国
2008  叶星千在中国北京中间艺术中心个展,北京中间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1990  法国parthenay邀请举办个人画展,parthenay,法国,中国
1990  法国电讯跨国公司阿尔卡特 ALCATEL邀请在斯加斯堡举办个人画展,斯加斯堡,法国,中国
1990  上海美术馆邀请举办<旅法艺术家叶星千个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主要联展
2015  山东省博物馆联展,山东,中国
2014  第六届亚洲艺术博览会,北京,中国
2014  北京油画学会名家作品联展,798和画廊,北京,中国
2014  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书画名家作品联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国
2014  宋庄美术馆联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法国当代艺术展,和画廊国艺美术馆200人—“法国当代艺术暨,法国
2013  第67届新现实主义沙龙艺术展展邀请展,Realites nouvelles,法国
2013  第五届亚洲艺术博览会,北京,中国
2013  Serbie belgrade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特邀新现实主义沙龙展,塞尔维亚
2013  11月巴黎小皇宫 Frimousses createur艺术展览,法国
2013  第五届亚洲艺术博览会,北京,中国
2012  奥地利格拉茨市国际艺术展,奥地利
2012  新现实主义沙龙艺术邀请展,法国Pont de Claix市 ,法国
2012  第66届新现实主义沙龙艺术展展邀请展,Realites nouvelles,法国 
2012  第三届法国当代艺术展,北京,中国
2012  第十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艺术展, Frimousses createur,巴黎小皇宫
2012  特法国国家美协举办巴黎冬季艺术展,法国
2011  第65届新现实主义沙龙艺术展展邀请展,Realites nouvelles,法国
2011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联展,法国
2010  中国天津博物馆第二届法国当代艺术展联展,天津博物馆,天津,中国
2010  北京东方梅地亚艺术中心当代艺术展联展,北京,中国
2009  第63届新现实主义沙龙艺术展展邀请展,Realites nouvelles,法国
2009  北京798法国当代艺术展联展,北京798,北京,中国
2009  中国天津博物馆法国当代艺术展联展,天津博物馆,天津
2008  世界巡回世界华人奥运名家书画展
2006  法国La Seine 艺术家协会邀请展,法国
2006  第60届新现实主义沙龙艺术展展邀请展,法国Realites nouvelles ,法国
2002  2002年世界华人书画展,广州,中国
2002  2002年世界华人美术书法书画展,北京,中国
1995  La galerie Laudrec 画展,巴黎
1994  参加巴黎第十区举办的6人绘画联展,法国
1992  参加巴黎第十区举办的6人绘画联展,法国
1991  举办四人画展,巴黎第四大学中心大厅,法国
1990  蓬皮杜文化中心举办的“现代艺术展”
1989  日本大阪举办的“第11届国际现代绘画展,日本
1987—93  法国青年艺术家协会举办的“第37—43届法国现代艺术沙龙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让中国文化元素艺术光辉更灿烂—
· “影”与“象”的交响-----
相关评论 更多
·  一位艺术家的多重视角交错:一
· 阿兰序言
· 叶星千,感性的线条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让中国文化元素艺术光辉更灿烂——访旅法华人艺术家叶星千>>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丁志德 中国之声记者张焕新记者:叶先生,您是一位从中国改革开放最活跃的商品经济发达地区走向世界,在巴黎艺术世界成长起来崭露头角的美术家,国内专家评价您是当代中国绘画艺术走向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目前,祖国正在贯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文化建设精神并力促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如果您能以自己的艺术道路为例,谈一谈中西文化艺术融合的感悟,预期能在国内绘画艺术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叶星千:十分感谢中国社会科学网对我的越洋采访。我旅居巴黎虽然三十多年,对近期国内兴起的文化建设也颇多所闻,我想,接受您采访的最好回答还是用我艺术作品作解读更妥切。因此,我拿出一段时间,专门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了一幅融祖国文化与西方油画为一体的作品,试图用中国的文化元素与巴黎印象派联系回答您的采访。所以我为作品取名为《易》,然后以此画作“解字—解画—解人生—解理想—解环境—解文化”。
  
  记者:社会科学研究者认为“易”字与国学《易经》相联,源头上讲“易”字是表达我们祖先观察太阳照射大地的经过的实在记录。并不是神秘的不可知的东西。如果里面有预测的学问,那也是里面含有象现在天气预报一样的预测学。里面的吉凶祸福都是这些天气情况的再现。与胡乱捉摸的吉凶祸福算命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作为绘画艺术家您是怎样理解的?
  
  叶星千:绘画艺术是在用绘画的笔写哲理文章,“易”的“解字”,在古文中就有“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摘自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在《易纬•乾凿度》中,解“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在《国语•晋语》中描述道:“子常易之”注“易,变也”,交替。这不难看出,“易”指:宇宙万物的变化。阴阳、日月、自然之交替、变换,相互推移、相互消长,起始、传承,无尽无休之意。但这样的“易”,是在变中寻求一种动感的平衡,寻求一种更高持久性的发展,这是其最本质的规律。
  
  记者:西方印象派绘画本来就不容易看懂,加上我们中国的文化元素“易”可能更加深奥。看到您的画作时不少人有此感觉,您的这幅作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叶星千:我想用西方艺术流派思想“解”这幅这幅水墨设色题目《易》的画:远看如迷潨森林之群,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环抱,在互生共存的过程中,我们仿佛听到他们蓬勃向上,铮铮拔节之声响。用意揭示了我们现实世界整体发展的内在规律。捕捉展示了现实生活中整个的世界之命运……同时也预示了我们国家文化境观精神的建设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水墨设色《易》
  
  记者:一幅中西合璧的画作如何用来解读人生呢?
  
  叶星千:我在法国生活了三十年,现在谈谈我对绘画在世界整个的发展过程中体会。想以自身中西兼容绘画的感想与发展方向回答“人生道路”。面对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在全球文化求和而不同的情况下,我认为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个发展,就要进行深入细致全方位的交流,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而前提则必须是多元的,交流的前提是多元,没有多元,就无法进行交流。由于每个国家地理环境不同,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差异,引起不同的文化境观,艺术家创作出来每一幅作品,都带着不同的文化烙印。中国画家,既要熟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真谛和内涵,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不同民族的人民,他都有美的同感,同时又会对美产生不同的偏爱,因为理解和感受都是和文化背景相关联的,美的感受表现通常都很抽象。东西方的艺术家要多进行交流,实现包容和理解。一个艺术家,要坚持自我,更不能忘了地域性的特色。西方油画家认为色彩是绘画的灵魂,大部分以色彩实现视觉感受,画面一目了然,表现的是真实的自然;而中国画除了视觉影像,还有画外之音和意象化的景观。如诗书金石,有可想象的空间,我们每一幅画常常都有一个题目,以题目读画外之意。其实,东西方的艺术家不乏相互借鉴,比如毕加索、马蒂斯就借鉴了很多中国绘画中的元素,而赵无极、朱德群也借用了很多西方的视觉表现力融入中国文化的精神而取得了成功。艺术本身是相通的,中国画往往看上去可以联想到诗歌、散文,而西方油画看上去就会联想到一个故事或一本小说、一段历史。怎样把两者不同的手法结合起来,就是要我们每个艺术家面对的新课题。
  
  记者:中国的画家很多,也有一些绘画艺术理论家,但象您这样既能有很深绘画艺术功力和成果,又有中西结合的绘画理论认识的人却很鲜见。您的理论也一定是来源于自身实践的。
  
  叶星千:一个画家,在画室时,就是画画,画画,再画画,唯有天天画画,发“疯”的画画,才会熟能生巧,即从熟练中产生新的技巧。而只有在这种艰苦的磨练中融入时代的精神,才能产生出新的优秀作品来。我还有您据说的一种实践体会,当你在出处旅游时,玩玩,玩玩,再玩玩,只有好好玩,高高兴兴地忘了一切地玩,玩个“疯”,把你看好的“景”记忆在自己的脑海里,回到画室再把自己记印象中意象的物象表现在画布上,自由自在地表现,不要想那么多,更不要考虑什么技法。。。去掉框框,毫无拘束挥笔涂抹。久而久之,一幅新的艺术作品就会自然的产生出来。“笔之所成”,“墨之所至”,我想不论他想怎样用笔,如何用墨、用色,更不要考虑什么技法和那些画院不成文的教条。画笔便成了带灵性的“工具”。艺术家在驾驭这些“工具”时,如何发挥其灵性,更重要的是靠画家的思想来控制。所谓“心所念、意所达”,便把自己个人的体悟融入到笔墨之中了。这样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上是属于自己的,有个人特点的作品,就是一幅全新的作品。
  
  譬如伟大艺术大师毕加索,莫奈,张大千,齐白石,赵无极等等,都有他的代表作品。音乐作曲家贝多芬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有不同的刚键、雄浑、热情、奔放。正如《第九交响乐》那种充满活力奔流直泻的气势,都是他激情漾溢而出的。成名品比例是很少的,一个伟大诗人、作家、物理学家发明家、科学家也是一样的。
  
  记者:绘画与环境的联系是容易理解的,但您理解的环境应当包括那些层面?
  
  叶星千:我用绘画“解环境”也有自己的看法。一说起环境,人们就会一下子想起“自然环境”。因此第一层面要先从自然环境说起。
  
  中国早期书画理论在艺术创作主张上,有人类在自然规律下应“顺天应人”的基本思想。汉代蔡邕,关于“书肇(ZHAO)自然”的思想,三国钟繇书法用笔“流美”的说法,还有唐代张璪“外帅造化,中得心源”这是每一个画家再熟悉的千古名句,都是强调“顺天应人”理念。如:自然界中的生物,有一种“共生”关系的建立。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动物之间,生存过程中彼此间都会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当它们存在着“共生感应和默契”的联系,其实也是一种生态的平衡的体现。人类精神文明也就是需要一种这样生态文明形式来延续的。它应坚持以人为本,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久性持续发展为根据,生生不息。以未来人类精神文明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损共荣。人类的生存,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和自然也是“共生”的,在自然“共生”中发觉美、追求美,这种美感植根于某个族群的群体精神之中,这种美感能引起全人类各民族人民共鸣,但是又是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我的作品中,往往表现的就是自然状态下,没有任何思想的压力,一个良好的“空气”环境,心中都是有一种美好的愿望,艺术来自于民,取之于民(民间),思想偏爱能产生不同的艺术,不同的“客”人,画是没有好与坏的,只有我喜欢而不喜欢。心态是艺术最高的创作源泉。一幅作品美感是大家所追求的,没有美能就谈不上什么艺术作品,美术,从字面来看,就是要有美的技术……画家,装饰美丽的空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空间中的一部分。来自自然,自然的表现,在这样的心灵驱动下,艺术的创作自然会达到了平衡最佳状态了。
  
  就绘画而言,中西方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实都是潜意识中美的一种体现。西方人看我们的国画艺术首先就会想到中国传统的中国画,就会给人感到幽静素畅的环境,东方人看西方的绘画,首先想到的是油画,油画给人感到绚丽的色彩,强烈地视觉影象……而我们中国在千百年来,在绘画艺术追求过程中“文人画”,一直是以“含蓄”的方式来表现情感。通过简单的水、墨,传递丰富的情感。民间民俗的作品则以皆大欢喜,大红大绿表达他的情绪。
  
  西方绘画是通过色彩,直接演绎生活。这都是艺术形式存在的不同方式。只有这些不同方式共同生长借鉴,共同融合,进行个人化的探索,才能使得艺术达到平衡的更高境界。这也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第二个层面是学术环境:中外不同国家在艺术建设上,对艺术的呵护及对艺术氛围的滋养程度是不同的。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国民面对世界,突然接受不了那么多主流和非主流的艺术形式,难免有些茫然。如今虽然已有些改观,但不难看出,对艺术品定义方面,我们与国际间还存在这较大的差距。如:2010年我们协会(ART EN VOYAGE 法国博雅艺术家协会)组织第二届《法国当代艺术展》在中国(北京全国政协;天津博物馆),我们筛选75位法国艺术家,年纪最小26岁最大的90多岁,在这些艺术家200多幅艺术作品中,我们能明显看出来的就有70多个不同的画风 “脸孔”,不同的艺术个性,在每幅作品中可以看到其共同民族文化环境下每位艺术家那种不同的个性文化背景。我们在筛选艺术家作品时,与国内做法不同的是,评委从来不看艺术家的简历,不管是他担任何种社会职务,毕业于哪个院校,或者美术从学导师,评委只看“面前”的艺术作品。我想如果是中国的话,筛选艺术家画作的方式不同、区别较大,而祖国艺术家艺术作品的区别也不会如法国那么明显有个性和风格。法国人比较注重创新,中国人比较注重传承。
  
  在2003年我以法国留学生的身份高高兴兴来到了南京艺术学院南京留学院,学习国画系专业。本来想在中国留学3年,拿一个文凭,也许可能是社会交际需要,还有心理虚荣心的需求,同时也想能了解中国近年经济发展后,学院是如何与时代俱进而升华的。但是说起来很是惭愧,我读不到三个月就坚持不下去,失望地想离开南艺。很痛心的是祖国此类院校情况大致相同,大部分老师或导师都以学院为背景在“混”,向钱看,做为一位国家教授、知名画家、学院“领导”,他们忘了自己世人尊称他(她)“老师”两字。 金钱可以买到艺术家的作品,但金钱却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心灵,更不可能培育学生的艺术情操。艺术家是不可能用金钱来堆积起来,更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南艺建学已100年历史,著名艺术美术学院,让我想起当时的艺术家大帅们,刘海粟,颜文樑,傅抱石,张大千,陈之佛等等……对中国艺术界和世界产生的影响。现在呢?……在法国培养艺术人才是两个大的体系。一是学院,其二就是工作室(Atelier peinture)。如:朱利安学院(Académie Julian)工作室。朱利安学院成立于1868年,最早是作为一个私人工作室。朱利安不仅在著名的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考试准备的学生,但提供了独立的培训艺术。还有,当时妇女不能参加高等美术学校学习,1880年朱利安工作室接受女学生提供了第一个的教育和培训的学校。她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朱利安的学生被授予有权争夺罗马大奖,和参加各种的著名沙龙。从1888年到1889年的纳比(NABIS)派闻名世界。的同时,马塞尔•安德烈,安德烈,莱昂巴克斯特,彼得费佳,杜布菲,维庸杜尚,马蒂斯和弗伊拉尔等等大师在这学校(工作室)培养成才,走向世界。现在朱利安学院从1968年改名于ESAG Penninghen私人高等综合性艺术学院。D` othon friesz 工作室,如ZAO WOU-KI赵无极, Jean CHEVOLLEAU ,Alexandre FLASCNHER,BULLRICH,等等著名的画家在此工作过。
  
  艺术家培养是多元化的途径,高等学院,画家工作室,教育与社会需求相互结合的道路,培养具有各种的特色,各种形式的美术人才。我国是一个56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挖掘不尽民族文明,《道德经》其言曰:“圣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文化和道的同时,艺术必须符合乎自然,大自然就是道。。。。。
  
  第三个解环境层面就是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自然界、艺术界中,人们正在“易”变中寻求自己的平衡,社会方方面面也都在进行着这样的摸索和探究。比如:如今在国内金融界,周小川博士(2004)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提出的“金融生态”的理念,“金融生态”虽然是个比喻,是个仿生概念,但不正是本质反映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内在关系么。金融生态理论的提出,主要诱因是当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恶化,金融生态系统失衡。这一状态如果不果断地加以改变,将威胁金融业的稳定,对经济发展造成可以预测的巨大损失。中国的艺术教育需要在吸收外来营养的同时,走自己的道路,走教育与需求平衡的道路。在社会发展更济重走以和谐为导向的道路。
  
  记者:用您的画作解环境,不仅“借画发挥”阐述了一些深刻艺术理论,也以痛切心情入木三分地点明了我国目前一些学术环境恶化问题,很是值得国人深思,特别是艺术领域思想环境、发展环境问题值得关注。绘画是高雅文化,您想用画作如何“解文化”
  
  叶星千: 在决定接受您的采访后,我就有意从社会科学的视角以绘画“解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几年提出“智库”理念,是因为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不断加强各级各类智库建设,为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社科院为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提升地方文化民族文化“软实力”,这总起来说是建设精神文明。艺术是精神文明的一部分,社科院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今天合作的这个采访,不也是为拓展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提供支持吗?同时也会巩固发展扩大学术交流平台,扩大社会科学院在全球学术界的影响,促进社科院与学术界的交流合作。这样才能将不同的文化进行分析、对比,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象你们这样的重要机构加强宣传,同时更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调控引导。比如说,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存在着“有钱的不懂艺术,懂艺术的没有钱”的普遍现象,大多卖家、收藏家,不是为艺术而收藏,而是社交需求、经济效益的需求。不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不是高层次精神的需求,因此也就更不是提高自我文化素养的需求。大家在向钱看,把艺术当成是买卖商机和商品。他们没有把艺术品的审美要求,提高到是自己独特地审美需求。他们更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即“文明传承”的要求。这也许就是我国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品今不如古粗制滥造的根源,在商业价值上也是难以赶超象巴黎这样崇尚艺术的价值,海外爱国华人都在为我们的文化现状与五千年文明古国不相称问题发出通知急。
  
  我在法国认识一位女收藏家,在她家里收藏了几百件中国文物精品,她专门为自己收藏的中国文物建立一个“私人博物馆”,博物馆建的很好,文物摆置的空间和照明处理都是做到非常善美。她邀请我到她家里城堡做客。到她家时,我看到的城堡因年久失修,城堡木质做的窗门已有很多年没有保养了,整个的城堡都失去当年的华丽。当她问我喝咖啡还是茶,我还是按法国的习惯要了一杯。她拿出德塞弗尔瓷器《PORCELAINE DE SEVRES》咖啡杯给我到了一杯咖啡。我在喝咖啡时,不禁关切而委婉地问她:您如果在收藏品里随便卖掉一件文物,就可以把房子装修一遍……”那女士马上回答我的话题:“我不会把收藏的中国文物卖掉的,即使我死了以后,也会捐赠送给博物馆……”这在巴黎是很容易认同的做法,我认为,用这类思想洗涮被铜臭不同程度污染的我国各个社会层面十分重要。
  
  文物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同时有助于养心养身,艺术是最高境界的长寿养心法。只有全民提高文化艺术素质的同时,接受美学教育,提高自己审美情趣,尊重艺术,慢慢的艺术品流通和收藏才会真正的挂钩,艺术品的市场就会慢慢成熟起来。
  
  记者:听了您的一席话,不禁想起来我反感的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栏目,主持人和专家对包括书画在内的古今“宝贝”,开口就用金钱估价。他们展示的文物有好多根本就不能用一个简单金钱数字来评价。这说明我们的文化领域有待成熟。所以我很想听您最后一个“解理想”的话题。
  
  叶星千:我从事绘画艺术工作,对国内兴起的“文化兴国”的“理想”既兴奋又乐观。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三百余所孔子学院在全球掀起汉语热,但与经济贸易顺差相比,中国文化贸易仍存在严重逆差和急需向全方位的拓展的问题。中国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物质财富剧增,但信仰和社会道德的精神文明等问题却让各界深表忧虑。
  
  中国的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讲单独依靠物质文明,重点放在经济增长方面,特别是向钱看,那是不够的,是很危险的,因为物质文明将来总有一天会饱和。我还记得《黄土地》(法文:terre jaune)1984年。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师。投资很小,但是在国际电影节产生很大的影响。影片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同年获第七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第三十八届瑞士银豹奖,第二十九届英国伦敦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美国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和柯达最佳摄影奖。去年2011张艺谋在拍《金陵十三钗》投资巨大,在国际电影中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艺术不能以投资量大小来衡量,精神胜于物质,精神文明来自于民族文化。推助中华文化的弘扬中华民族振兴中华民族精神,只有精神文明是独特性。从历史上看,我们中华民族所赖以存在,历久不灭的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做为一名华侨,自身的责任不断驱使着自己要做好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传播。就像我的作品一样,永远源于中国的根,传承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我离开了她特有的民族的文化,那我什么都不是,就没有“根”了,也就没有独特性。我在法国30年生活里,随伴法国浪漫的情怀,演绎法国的情和爱,一个艺术家尊重古今中外,保留自身的民族文化,更要接受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自己就得有勇气站起来,面向全世界艺术家,伸开双臂,展示自己,同时也是展示我民的民族。
  
  在这样的“易”变中,我不忘自我,找到了形成中西方绘画中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平衡点,尤其是找到了符合自我绘画艺术的契合点。最后我想用拿破仑说过一句话做结束语“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撼世界”。
  

  叶星千 于 巴黎画室

2012/3/18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