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贤杰

1983 出生于浙江宁波
2006 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0 任职于宁波美术馆展览陈列部
2015 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全国漆画高级研修班
现居宁波,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7 漆•迹——鲍贤杰个展,艺典空间,798艺术区,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7 第四届“左西右东”中美优秀艺术作品大展,陆家嘴上海中心,上海
2017 独立精神第二回,恩来美术馆,北京
2017 第六届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广州
2017 猎•质——2017年度国际当代艺术展,中山美术馆,广东
2017 个性•灵魂——当代艺术同盟展,上海翎艺馆,上海
2017 破折号——2017年度“青年艺术100”,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7 首届全国(宁波•北仑)青年漆画大展,宁波美术馆,宁波
2017“空”第四届宁波当代艺术展,宁波美术馆,宁波
2017 弧度---宁波(国际)当代新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宁波美术馆,宁波
2017“双击”国际当代艺术交流展第三回,虎吓艺术顾问机构,深圳
2017 北京夏季展17,恩来美术馆,北京
2017 第二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宁波美术馆,宁波
2017 浙江省第二届综合艺术大展,丽江美术馆,浙江
2016 丝路•季夏作品展,岭南美术馆,广州东莞
2016 第二届“后来”青年艺术家推荐展,英盟当代艺术馆,成都
2016 第二届独立品格提名展,大河湾美术馆,北京;宁波美术馆,宁波;石尚艺术馆,广西
2016 破冰时代•中国当代漆画展,E美术馆,北京;云艺术中心,上海
2016 第四届全国全国漆画展,江西省美术馆,南昌
2015 中国(厦门)漆画展,厦门美术馆,厦门
2015 首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宁波美术馆,浙江
2015 浙江省第六届青年美术展,浙江美术馆,杭州
2014 宁波江北综合艺术展——料作,117艺术中心,宁波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评论
· 造化•心迹------鲍贤杰的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造化•心迹------鲍贤杰的当代艺术探索历程>>

我与鲍贤杰相识于第八届漆画高研班,印象里他并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但一旦涉及到艺术,他的热情就被点燃了。第一次与他深谈,是在他的宿舍,当时他拿着一大摞画片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起国外的当代艺术画作。从那时他欣赏的画家来看,他倾慕的画风是当代架上绘画里的极简主义、抽象表现主义。他艺术的见闻很广,国内有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他都会尽量亲赴现场,如果你和他聊艺术,你会觉得他像是一条水洼里干渴的鱼,对待艺术有一种近乎焦灼的渴望和热情。
在第八届漆画高研班接下来的日子里,鲍贤杰给了我很多指导,从他给我的指导中,我依稀可以看到他往昔的探索与困惑和他一开始便坚定了的创作方向。他早年在杭州师范大学度过了四年,在此期间,他接触了相对完整的漆艺的工艺制作流程。但翻看他早年的画作,几乎很难找出传统漆工艺细致、工整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十足的实验性和先锋性的探索痕迹。依稀记得他给我讲绘画形式时所列出的一幅他的早期画作,画面的组成形象相当的少,在一个宽敞的空间内,静物式的呈现出四边形的房间墙壁,当中的桌子,碗和空中不知名的悬浮物体。他讲述他创作过程中反复斟酌边缘线之间的关系,推敲画面形状所占的面积大小,如何吸引观众的视线,使其先看到何处后看到何处,哪里是画面节奏该紧张的位置,哪里是不会被人注意但不可或缺的画面组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创作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如果单看画面的局部形象,那是初中生都可以不费力地绘制出来的形象,但是他执着的不是像不像,而是绘画的纯语言因素,是形与形之间的张力,是黑白灰所彰显出的“显”与“隐”,是画面质感制造出来的粗糙与光滑的对比。那时的他画面里依然留有一些具体的形象,在第八届漆画高研班的源木系列之后,他彻底地抛去了画面的具象因素,转而进入抽象创作的领域。
鲍贤杰的个人形象一直是一个反传统的先锋角色。在当代中国架上绘画的创作者群体当中,占据主流的还是以各种韵味的写实风格和意象表现风格为主的画家群体,而鲍贤杰走了一条摒弃具体形象的抽象路线,一条在几千年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绘画脉络的文化土壤中十分不讨巧的路线。他所使用的材料媒介也是具有千年工艺制作传承的大漆材料,传统漆工艺的成熟经验给了艺术家们现成的途径,却也往往禁锢了艺术家的思想,使得传统漆画的工艺味道过于浓厚。而鲍贤杰的漆画在技法上是反传统的,正如格哈德•里希特所讲的:“要让画面看起来不那么艺术气或技艺精湛。”这并非是说技术在画面中不重要,只是为了画面匠心的彰显,不得不去掉浮华的匠气。事实上反传统的画面效果,必然生出反传统的制作技法。在鲍贤杰的画面里没有唯美的诗情画意,也没有政治图解的观念传达,正如保罗•克利所说:“艺术不是为再现可见事物,而是要变不可见为可见。”在艺术的表达途径上往往只有舍去物象的真实,才能求得心灵的真实。源木系列的灵感来源是一间破败的木屋,木屋封闭的空间内:斑驳的光线,沿着屋内的木柱、腐朽的板壁或隐或现,像是一只手抚摸过粗糙与光滑的不同角落。在这一系列的创作中,鲍贤杰去除了木屋的具体形象,但是破旧木屋所给人带来的深邃与幽暗,神秘与朦胧,光线的恍惚感与破旧木板的沧桑气息却是鲍贤杰所要表达的。他的表现手法不是客观的呈现,而是通过画面的语言因素来传递他的感受,就像音乐家不会给你讲故事而是要用音符的组合来叩开你的心灵门扉。他运用画面中各个方条形的面积对比、明度对比、质感对比,形成一种画面语言的交响节奏。那些漆皱所营造的粗糙质感,和因为光线的反射不均所形成的灰色成为了画面的基底,幽深的漆黑赋予画面更深的层次,而零散金箔的闪耀正是音符的跳跃,就好像是远处的潮汐,你看不见它的波涛,却能通过浪花的声音感受到海浪的远近涨幅,那海水与海水涌动的温柔、还有海水与礁石海岸碰撞的坚硬,都是他运用纯粹的画面语言所交织出来的艺术氛围。
“尽量用少的、单纯的语言去简化画面,极少、专注才更能让人看到本质。”这种极简主义的创作观念,使得鲍贤杰的创作技法更多的是做减法而不是加法,他利用木板的本色与大漆之间的色差,在铺设大漆后,不断地用去除的方式来完成艺术呈现,无论是对未干大漆的刮蹭还是对已干漆面的打磨,所呈现的效果都是作者不能完全掌握的过程,需要画家不停地根据画面的当时状态进行即时的反应与创作,这种偶然性和即时性的创作过程,给画面冷峻的抽象感带来了生动的激情气息,其实这也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特征。所以《源•木》系列的作品,虽然运用材料是传统的漆材料,但绘制的并不是传统漆画,其画面的意蕴是十分当代的。
近期的《寻找•黑》系列,在画面语言的纯粹上走的更远,大面积的黑色矩形,通过不同质感的对比,和红底色的隐约透露,在深沉肃穆中,闪烁着节奏的跳跃。《寻找•黑》让我看到,在极简主义的尽头竟然闪烁着西方传统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光辉,也流露出东方禅宗“万籁俱寂,心镜空明”的意蕴。
鲍贤杰的创作有着反传统的先锋意识和国际化的前瞻性。这是与他一开始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选择分不开的,他虽然从事的是漆画创作,但深厚的漆工艺传统没有禁锢住他。他像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在当代艺术的先锋团队里几经闯荡,最终使得传统获得了重生——离家出走的逆子很可能是先光耀门庭的那一个。

鲍贤杰供稿,作者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苳飞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