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穆
1967 出生于重庆
1986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
1990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0 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2001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高级研究班,并留校任教
现居北京,原清华大学油画高级研修班主讲导师、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亚洲艺术学会常务副主席,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卫视总台首席艺术家、艺术顾问,中国书画联谊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主任委员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艺术与民族复兴
· 我的评论文章
· 撼动心灵的力量
· 关于陈俊穆大型主题性油画创作《
· 陈俊穆的油画艺术
·  “5•12”十年特辑|陶世祥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艺术与民族复兴>>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郭星华

  
        陈穆俊与我多有交往,彼此以朋友相称。适逢他的艺术作品要结集出版,邀我为其写点什么。对我来说,这确实是勉为其难。我一非艺术家,二非艺术评论家,门外汉岂可妄语?盛情邀请之下,实在难却,虽说艺术批评我不在行,但从本专业的角度谈点感想应该还是可以的。俊穆君专长油画,兼攻水墨,壁画,陶艺亦颇有建树,称得上是一专多能,多才多艺。对他的作品的品味与批评不劳我食言,自有方家鉴赏。我这里不妨就艺术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艺术作为人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随,它表现的内容与表现的手法也离不开艺术家所处的社会背景。虽然艺术的兴盛未必与国家的强盛紧密相连,但一个强盛的社会必定是艺术兴盛的时代。中国的盛唐时代是如此,外国的古希腊也是如此。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极具变迁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复兴的时代。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意味着政治、经济、军事的强大,最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复。只有当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被世界其他民族尊重、推崇甚至仿效时,这个民族才是强盛的、伟大的民族。当然,这种复兴并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毕竟,求新求变才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毫不夸张地说,当代艺术家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他们有了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有了一个复杂多变的生活场景供其恣意描绘。
 
  当然,这也是一个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年代。追名逐利者、哗众取宠者、迎合市侩者,也有其用武之地。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之一,甚至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毕竟,宽容也是强盛社会的特征之一。君不见,在求新的招牌下,将西方的垃圾文化当成时尚者有之;在求变的幌子下,将无聊当有趣,兜售荒诞、诡异、乖僻者也有之。我不是一个盲目的排外者,也不反对吸引外来的优秀文化艺术。可我总觉得,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不应该一步一步的在跟在西方人的后面,以模仿他人甚至以拾人牙慧为荣。漠视自家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笔试民族的审美情趣,还自以为自己有多么的现代,多么的先锋,多么的前卫,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浅薄,还是一种悲哀?所幸的是,还是有一批如俊穆这样的有识之士,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在顽强地坚守唯美的情趣。读者看一看他的这本作品集就知道了。在这里,你能看到藏民的虔诚、少女的恬静、山水的空灵、楚文化的绚丽。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赞美,对人生真谛的探寻。艺术作品既可以作为艺术家宣泄个人情感的平台,也可以作为艺术家表达人生思考观体现人文关怀的载体。两种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也许难分高下,但在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是后者。所谓时势造英雄,我们这个时代也呼唤艺术巨匠。
 
  如何对诗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是民族自信心的试金石。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曾经在列强的坚船利炮的攻击下降至冰点。我国在经历了短短的20余年的改革开放后,经济总量即达到世界第六,一扫百年积弱的形象,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在即。让我们每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文化人都来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吧!谨以此与各位读者共勉。
 
郭星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