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荣斌

1972 出生于深圳
2005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
现居深圳

主要个展
2013  “没有时间的艺术”邓荣斌水墨作品展,深圳艺廊
2011  “别样的图腾”邓荣斌纸本作品展,深圳艺廊
2006  邓荣斌彩墨作品展(笔组艺廊),广东美术馆

主要联展
2021 第三届大艺家夏季展21,成都
2020 新概念艺术大展
2018“再聚焦” 第二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
2018“异语纷呈”国际当代艺术展
2018“湖北礼物”当代艺术展
2018“独立精神”第三回展,恩来美术馆
2018“柏林前行”当代艺术展
2016 瓦伦西亚城市艺术节
2015 韩中水墨交流展,韩国
2015  首届深圳“综合材料”绘画展,深圳旭生美术馆
2015  “双城记”深圳•阳江青年美术家协会联展,罗湖美术馆
2014  “多边观察”深圳动力艺术展,深圳会展中心
2014  香港当代艺术展,香港港丽酒店,香港
2013  “例外状态”深圳本土艺术家交流展,深圳展艺术区
2012  “艺术深圳”国际艺术博览,深圳会展中心 
2011  第五届中国(观澜)原创版画交易会,深圳
2011  中国(厦门)漆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0  深圳创库四周年艺术展,深圳F518
2009  “深圳移动”西湖艺术博览会,杭州
2008  “五环下的聚合”时代名门艺术中心,北京
2008  “艺术北京”农业展览馆,北京
2008  “有限的距离”当代艺术展,宋庄龙德轩,北京
2007  “浮世相考”五人作品展,证大美术馆,上海
2006  “南方生活”架上艺术展,上河会馆,昆明
2004  “视觉特区”深圳青年实验艺术展,深圳美术馆
2003  上海首届春季艺术沙龙,光大会展中心
2003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现代水墨展,香港艺术公社
2000  深圳经济特区20周年艺术展,中国美术馆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当原始性遭遇当代社会景观 ——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当原始性遭遇当代社会景观 ——邓荣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脉络>>
造型怪异,形象来源的多元化,极为明显地,邓荣斌在他作品融合了原始性与当代社会的两种景观。
 
所谓原始性更多乃是一种超验体会,不同于现实主义风格,它是中国文化的潜流,在未入文字部分,经过世代口耳相传而左右着中国人的世界观,并获有稳固的延续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关注现实,但也愈发重视“中国性”、“中国经验”的表述。这种状况,在文学已有显著展现,最鲜明者如莫言,便被看成马尔克斯在中国的“翻版”。但其实就超验经验本身来说,中国也一直是有的。比如《山海经》,便是极重要的原始形象资源,并正式着古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那么,当代人观世界的方式又应当如何呢?
 
以超验达到现实所不能言说之真实,神怪、民间、历史、当下便融合到了一起,超脱于时间空间的束缚,而愈发逼近内心,引发人们心灵的震颤。近年来,原始、超验的中国经验正日益壮大并成为文艺表现的重要方式,发展成为典型的东方话语,也是在未来最值得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之一。
 
邓荣斌的作品,便典型归于这一方向。但与其他艺术家仍有不同,邓荣斌的“原始性”并非朝向“寻根”(八十年代中国当代前卫艺术运动中的文化寻根热)或单纯的人性之“原始”代码(近西方弗洛伊德与荣格所谓“原欲”、“集体无意识”)呈现。邓荣斌的作品,更加指向的乃是当代的社会景观。
 
“社会景观”是德波所提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转折具有重要影响。所谓“景观社会”,是德波基于对当代社会已经由马克思的“物化”而走向“景观化”的现实判断。“景观化”是“物化”异化的纵深,这是在传媒隐性意识形态支配下所构筑的当代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特点。在马克思时代,“物化”之异化尚且有“所指”与“能指”的现实“物”作为关联性。但在更进一步的“景观社会”中,物受“拟像”支配,社会整体早已脱离现实而自成逻辑。今日之社会“景观”,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已是再难辨别。
 
这种状况下,现实主义艺术早已沦为并成为虚妄影像的“倒影”。艺术家面临的首要问题,便在于怎样辨明并认清何为“现实”本身。而在一种解构并重组的艺术创作手法中,在邓荣斌将原始性与当代社会“景观”化结合的恰当方式下,可以看到邓荣斌对现实的某种认知方式,他的绘画作品显示出某种当下性意义。
 
尽管用中国传统工笔水墨的手法,但就色彩来说,邓荣斌却用得并不“老气”,纯度极高且搭配现代的色彩,加之清晰的边缘,一种含混但具象的复杂视效喷薄而出。但含混也不乏幽默的戏谑,比如说《大伟的比基尼》,直接指向的便是某知名公共新闻事件,满是戏谑。
 
从《静夜思》、《午夜怨曲》、《绿》、《玉猪龙》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葫芦、昆虫、种子、荆棘与藤蔓,还有那密布着的眼睛,半人半树的形象,种种交织一处难于界定……在这形象之中,从《爱的呼唤》、《聚散之间》、《再见柏拉图》,观者又可以看到纠缠与离别,能体会到其中潜藏着的暧昧或冲突。一种浪漫的爱恋,但看到更多的却是苦苦追寻的情感,以及想要寻求超脱却仍有牵挂的情感悸动。邓荣斌经历过怎样心路历程,我们不得而知,他也没有进一步展开。而今,这些日记般标示着记忆的原始图像也尽都淹没在了消费时代的景观迷雾之中,说不清道不明,一片混沌。

 刘飓涛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