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棣秋

1972 出生于湖北公安
1998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2004 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班
2012 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班
现居上海,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3  金枝玉叶,上海嘉源海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08  双面剃刀,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8  色语,021酒吧,上海,中国
     

主要联展
2017  再聚焦--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开馆展,武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湖北,中国
2017  云空间实践当代艺术展,云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17  海上延伸--上海艺术家联合大展,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
2016  漫漫群生--当代艺术展,E SPACE东蓝偏蓝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16  时域•共生---上海当代艺术十人展,大韵堂艺术馆,上海,中国
2015  海上新族--当代艺术展,上海春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5  风口--当代雕塑邀请展,武汉合美术馆,湖北,中国
2014  “纯粹快感”七人艺术展,上海嘉定嘉源海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14  漂移•海上,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
2014  中欧之间•艺术在生活中,意大利罗马
2013  行走十三当代雕塑展,厦门张雄书画院,福建,中国
2013  湖北首届青年雕塑邀请展,湖北省图书馆,湖北,中国
2013  对望---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威尼斯沙莎瓦多尔宫殿,意大利
2012  对视---四人雕塑展,武汉艺元空间,湖北,中国
2012  不可言说---上海国际城市雕塑邀请展,大宁灵石公园,上海,中国
2011  新星星艺术节优秀作品长沙巡回展,长沙美美运达,湖南,中国
2011  上海春季沙龙,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中国
2011  艺术北京,北京农展馆,北京,中国
2011  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中国
2011  蒸馏艺术节,1933老场坊,上海,中国
2011  拟像的碎片,深圳美术馆,广东,中国
2010  中国青年艺术家推荐计划之储存着童年,水边画廊,上海,中国
2010  平行世代—两岸艺术交流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上海,中国
2010  新星星艺术节,成都岷山饭店,四川,中国
2009  时间的意态,S.O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09  IN中国当代青年美展,上海外滩艺术馆/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上海/首尔,中国/韩国
2009  中国病人联展,后世纪中国画廊,纽约,美国
2009  历史的图像,深圳美术馆,深圳,广东
2009  社群--北京798双年展主题展,798艺术区,北京,中国
2009  新格局—当代艺术邀请展,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中国
2009  回顾与展望-湖北雕塑艺术展,湖北美术馆,湖北,中国
2007  聚焦70后沙龙展,上海聚画空间,上海,中国                    
2007  抽离中心的一代--北京798艺术节主题展,798艺术区,北京,中国
2007  第三届上海中青年艺朮家推荐展,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07  人•社会•自然雕塑艺术展---第三届宋庄艺术节,明圆文化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7  第一视觉新春沙龙展,99创意中心,上海,中国
2007  艺•术•智•造,上海局门路427号,上海,中国
2006  里应外合,南京国展中心,江苏,中国                                           
2006  超验的中国,阿拉里奥画廊,北京,中国
2006  变异,RAT井画廊,上海,中国
2005  视觉惊艳,明园文化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05  上海国际城市雕塑双年展,明园文化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05  永恒的记忆—纪念反法西斯60周年京沪美术作品展,美术馆,上海,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误读与重建——有关《样板戏系列
相关评论 更多
· 朱其评论文章
· “图像转向”的意义——关于贺棣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图像转向”的意义——关于贺棣秋的雕塑《新样板戏系列》>>

鲁虹

第一次见到贺棣秋的雕塑作品《新样板戏系列》是在艺术家李磊的画室里。因为我最近正在为策划“历史的图像”展览而四处寻找艺术家,所以我赶快向李磊要了联系他的方式。在我看来,贺棣秋的作品通过对于历史性的图像的再处理,不仅成功地消解或反思了历史性的神话,而且完成了对更新内容的表达。

我们知道,所谓“样板戏”乃是所谓“文革旗手”江青亲自抓的,其目的是要以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改造传统京剧,进而为她所强调的“革命文艺”创作确立基本的原则。在这样的前提下,艺术创作的题材不仅限定在极端革命化、政策化的范围内,就连创作的手法也被严格限定了。所谓“三突出”、“红光亮”、“高大全”等模式就是这样出笼的。正因为如此,在前些时有关“京戏进课堂”的大争论里,许多对“文革”有着痛苦记忆的人,都强烈要求用传统优秀戏剧取代“样板戏”,其心情不难理解,因为有些住过“牛棚”的老同志甚至一听到“样板戏”都会回忆起“文革”挨斗的经历。毫无疑问,作为一个“70年代生人”,青年艺术家贺棣秋当然没有对于“文革”的身同感受。他也不可能按照当时艺术领导机构的政治性要求,去作忠实于样板戏“原内容”的艺术表达。从本质上看,他所表达的并不是“样板戏”本身。实际上,他在成功地消解“三突出”、“红光亮”、“高大全”等创作模式时,也完成了去政治化的表述。换言之,样板戏本身只是贺棣秋必须使用的元素,但他最终以自己的独有方式“洗劫”和“扭曲”了原有的意向,传达了新的意旨。按照法国理论家巴特尔的说法,他是在原来神话的基础上创造了全新的神话。其中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信息,很值得我们认真体味。

在一篇《创作自叙》中,贺棣秋谈及了他创作《新样板戏系列》的想法起源于1997年看到了一本介绍《红灯记》的小册子。他当时的感觉是,“样板戏”就像云一样离他十分遥远,而当时的政治背景也完全消失了。在今天这个充满大消费气氛的文化背景中,“样板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青年一代的文化消费符号。他们根本不可能像当年的观众那样,怀着“革命”的激情去欣赏“样板戏”。从中,他既感到了理想缺失的可怕性,又感到了过去那宏大理想不着边际的痛苦,而他创作《新样板戏系列》,一方面是为了调侃、嬉戏空泛的宏大理想,另一方面又希望呼唤具有实际意义的新文化理想诞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在通过电脑的帮助后,他借鉴了时尚的元素,具体说是采用了造型夸张、拉长压扁、幽默风趣与色彩表现等多种修辞手段来进行自己的艺术塑造。于是,意义最终转化为形式,不仅耐人寻味,给不同背景的人以不同的感受,而且特别具有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其中,最突出的是图像的呈现方式已完全不同于经典的现实主义雕塑。这一点人们只要加以认真比较并不难发现。

近年来,我在很多地方与文章中都谈到了“图像转向”的问题,但可惜有人并不仔细阅读我的相关阐释,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我是要青年艺术家们按时尚的变化选择新的图像去创作,去媚俗,去赶时髦,去迎合市场,甚至可以不顾意义与技术的表达。不过这只是他们的理解,并非我之本意,于是才有人提出了“超越图像”的说法。记得在相关展览的开幕式上我已明确说过,如果针对“图像代表一切”的说法,我理解“超越图像”的含义,但对于造型艺术而言,图像显然是不可超越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商业符号与大众文化无所不在、数码器械也十分普及,因此“图像转向”是一个谁也必须面对的事实。而作为批评家与学者,更重要是的是顺应形势的变化去研究: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支持“新图像”产生的新“文本”究竟是什么?(因为并没有无文本的图像)它又如何导致了艺术技巧的转换?(因为具体的图像总得依靠具体的技巧来表现)这当中传达的又是什么样的文化信息?还有一点,即我们面对的视觉文化的基础已经发生了那些重要变化?我认为:贺棣秋用他的作品再一次说明,观念与意义的表现只有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的、实在的艺术语言才能成立,否则只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其实,在贺棣秋的作品里,形式与图像就是观念,观念就是形式与图像,这两者是合二为一的。因为他绝对不可能借用旧有的形式与图像进行他的艺术表达。对于这一点,人们难道还有什么疑义吗?
                  

2008年6月1日于深圳美术馆
(作者为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