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珮珊

现居厦门,独立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24 第四届“当代精神”大型综合艺术展•“初见” ,北京
2024 伦敦之光,M P Birla Millennium Gallery ,伦敦,英国
2023“暗箱 - 影中密语”,墓穴画廊,伦敦英国
2023 2023「三•不」世界跨界艺术家涂鸦大赏「6vi」机构亚洲区特邀参展,香港湾仔会议展览中心,香港
2023 第四届青年新时代——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高剑父纪念馆,广州
2023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境象伦敦摩尔美术馆,英国
2023 新概念艺术 2 震颤获优秀奖,金茂北外滩艺术空间,上海 
2023 蒋珮珊「观•自在」个展,大摩纸的时代书店,厦门
2023 第五届白点当代夏季展获优秀奖,威海
2022 哲学种子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展 获三等奖,线上
2022 她艺术•第三回展|Her art • Third exhibition 获银奖,柳州
2022 首届大河国际艺术开放展,和中美术馆,郑州
2022 青年新时代新锐艺术家提名展,高剑父纪念馆,广州
2022 七月流彩•当代艺术邀请展,郑州
2022 第五届亚洲艺术双年展获“优秀奖”,日本
2022 第四届大艺家夏季展,特想艺术空间,成都
2022 城鲤创想艺术季—— 超越:从目的到方法当代艺术联展,泉州
2022 潮启中国 绮丽万象 Ⅰ 当代潮流艺术国际邀请展暨中国潮吉象共创,深圳
2021 第三届大艺家夏季展21,特想艺术空间,成都
2021 大艺家当代,Polis Space,上海
2012 第一届江西省艺术院校师生国画作品大赛获优秀奖被收藏,南昌
2012 第一届江西省艺术院校师生国画作品大赛获扇面鼓励奖被收藏,南昌
2012 第三届大学生书画大赛获国画组入展奖,南昌
2012“国画十杰•六人新秀展”,南昌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莲蓬系列》创作自述:
相关评论 更多
· 女艺术家珮珊的烦恼美学
· 珮珊之珮的女艺术家物语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女艺术家珮珊的烦恼美学>>

作者:春 野

 
耳朵已完税,真理再也看不清,历史的发票
 
——567诗歌
 
烦恼引发美学的形而上
 
但凡被称作艺术家的,在艰苦、辛劳耕耘创作的路途中,被烦恼搅扰的不在少数。90后女艺术家蒋珮珊亦如此,关于澄清当下和今后自我艺术观念、表达方式上,不单纯依靠刻苦努力、实现完善创作目标,而是如何在艺术作品中更多合理呈现“珮珊符号”,即所谓艺术张力上见功夫。由创作烦恼引发出创作者美学形而上的问题,故此以点带面,可见一斑。
 
或许,女艺术家本身对不以贯彻艺术理论为唯一己任,更多个人兴趣在于作品的表达力、视觉冲击上。她在抽象艺术表达理念上,祈求“推非主义”的意识形态,所谓“推非主义”艺术观念主张,即按作品创作上所需,高度个性声张,而非以艺术所倡导的主义、流派约束艺术力的表达范围,即带着镣铐跳舞的、应列入行为美学艺术范畴,而不应为艺术表达真正形式的必然途径。观念艺术和观念性艺术的区分,应该在作品表达上体现更广阔的活力,而非被理论辖制的文字游戏。关于艺术内在逻辑之一,她以切肤之痛认为,“若无愉悦自我之功,何谈愉悦他人之力”。
 
凡留下被称作艺术家痕迹的作品,即可称之为艺术作品。
 
比如,屡经她思考良苦,通过手稿痕迹创作的《照见.系列》,则以宇宙视角、尽本能理解颗粒的意义。所呈现之景象,天上星星在光中充电、数不尽的颗粒在跳跃舞蹈。从中感悟无尽颗粒般、闪烁着的生命,恰如自我生命在感觉莫名微观之夜,通过速度汇流出思考的流线,所形成的自我执念:空可谓有,有则谓空。
 
为什么栀子花在月光的催眠中疲惫着雨露
            ——诗歌567
 
“喜爱”和“真实”的美学下
   
“很喜欢很真实、很情感的色彩、又有时代感的作品。”在谈到关于保罗.克利的作品时她的感慨。
 
关于“喜爱”和“真实”的美学主题,女艺术家本人以为:她喜欢作品中充满强烈质感表现手法,以凝聚对世界观察力以外,最“真实”意义的体现、小孩样式的视点。作品中多以微尘、和光等元素、加之几何构建的色彩绘画语言,正如她喜欢包豪斯学院派对点色线的感觉方式。同时,她不怎么喜爱至上主义的部分艺术主张,但她非常推崇并接受至上主义的精神,对真实意义的刻意追求。说到“影响她创作的具体因素”,她以为:自幼爱听《山海经》的故事,甚至唠叨的机械和机器人的故事,外星人的传说。因为,故事中的神秘感让她如痴如醉。将幻化的神秘感所引发自我的审美观念,和对人生社会的理解深入于作品,在蜕变、立体、未来意志中寻求更丰富的艺术表达境界。比如旭日冉冉或夕阳西下,一片片阳光如羊群散漫的涌出,畅快惬意的心情和美好大自然合一,完全、完美、超然难以想象的表达,等等。当三月的月辉映入眼帘、突如其来的憧憬爬上女人的心独,那份欢喜快乐、至善至美、百感交集的心绪派对,怎是言情可尽之事。
故此,凡以初衷的、平和、平静,尚且以包容宽厚的心体验观察自然,亦或世上一切的发生,如莲蓬处世的态度,水亦笙我,土亦生我。“喜爱”和“真实”均为我生命和艺术的并蒂莲。
 
美燃烧在一根根无意的时刻,服务着每支灵魂的洁白
——567诗歌
 
女艺术家局部视野的面面观
 
作为90后的女艺术家,特别想让诸多读者知道她的心声。
 
曾经疫情导致的各种生存矛盾和心理行为约束或冲突;世界上的战争与利益的博杀;性别意识不平等带来的女性灾难遗存;各种悲剧与次生灾害的浮现都令人心痛。这些悲剧现实图景曾让作者倍受日夜的煎熬,提醒了艺术家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入后疫情时代,人们似乎力图重新寻回一种生活的新秩序,抑或是在原本的秩序中强化本身,其中包括即将面临经济、生存问题的新挑战。作为一名艺术家,如何以自我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见闻的所思所感呢?在作品中以画笔、材料、形式语言等艺术方式,道出自己的思想和诉求。让女艺术家刻骨铭心的认识为:艺术理应触碰到真实的存在、生而为人无法回避的、苦难深渊的话题。某种层面上而言,艺术家手中之笔,是工具,亦是武器。若欲在精神上呈现向上的力量和激励,则当应用好手中笔,着重从事积极有力量的事工,让作品与受众在表达公益社会观点上共鸣心声。
 
在莲蓬系列作品中以微观莲蓬元素为切入点,表达对当下生活以及社会现状的观察和思考。在人文关怀的感召下,对自然界中借着万物生长,让一草一木、一瓣一叶都按自我理想国的节奏生发、开放。所谓境由心生,如临其境,或许所指亦可谓这般吧。由此,不生执念,珍惜当下,动用手中画笔,将自然流露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由衷的心生清凉、欢喜快乐一股脑呈现于画面,让色彩随心所欲,幻化为浪漫、平静、激情、冷静又灵动。莲蓬系列作品以综合材料结合微观莲蓬线条元素,经过打散、粉碎、重组等步骤,以体现无相之相的奥妙。又凭借炽烈、庄严、深邃的色彩感与线条的扭曲、转折、灵动,表演着规则之下的自由自在。
 
窥破寓意、放下执着,新生、力量和希望在前。
 
不难发现,作品细节中暗含隐喻,予人更多的观赏和想象空间。因此,艺术是一种光,“赏者心照,世循美好”。
 
我更多的以为:创作需要自我视角,方能将艺术释放不同的声音。而自我拷问则不可缺失,我是谁、我要画什么、我到底要画什么?这般拷问涉及本我的使命,由此而观,寻见一个非我莫属的载体,找到自身立足点,勇敢体验当下发生的一切,人性万花筒般的故事。正如自己酷爱莲花,在此且不讨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等等家喻户晓、约定成俗的观念。而是以更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借不同常人的绘画艺术语言,绽放一幅崭新的视觉世界。莲蓬系列创作上屡经提高观赏性的揣摩,尤在莲花生生不息的生命境界上,那所赋予艺术家本身的寄托方面,以更多展示女性生命的美。由此,诸多作品的点线上采取书法会意方式,凭借铺张的情绪表达运用张力的效果,以逐步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形成自己对生命诠释的路径。
 
朋友,你也喜欢喝咖啡吗?哦,我只是咖啡曼特宁的朋友!
——567
 
平淡为艺术生活的花束
 
作为初熟90后的女性艺术家蒋珮珊,在她喜欢和真实的世界中则以“平淡的过日子”。那么,其自我陶醉、经营着所谓平淡世界应该成为何等景象呢?
 
兴奋感下她略加思索真切表述到:或许某个时分,我所喜欢毛绒绒的小动物,都是蹦蹦跳跳的来到我面前,它们不单单是小猫、小狗、小鸟,也许是萌萌的热带鱼或者其他。当晨起后,我喝着咖啡,瞧着自己模糊脸部和眼神,联想到:石英、贝壳、树叶等元素,我开始想入非非起来。我似乎能预测未来,以陶瓷、宝石、红木等材料组合的装置作品。进而她不无感触的说到:“平淡的日子也将包含神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化腐朽为神奇。我不仅喜欢陶艺、书法等创作工作有关的活动,我也喜欢踏青、度假放松自己。家常事上,我只想成为更像样的女人,喜欢美食,喜欢自制烘培的原味蛋糕。让家人和朋友临门后觉得人情味满满。时间允许的话,瑜伽、看电影也是我的菜。有感觉的时候,我也会溜出工作室打打桌球!”
 
艺术实践对任何艺术家而言都是“千人万人走戈壁”,其中在蒋珮珊老师的“烦恼美学”当中,不难发现,在关于实验性美术方面,贡布里希曾于《艺术的故事》中强调:“在谈现代艺术时,人们通常的想象是,那种艺术类型已经跟过去的传统彻底决裂,而且在试图从事以前的艺术家未曾梦想过的事情。有些人喜欢进步的观念,以为艺术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另外一些人则比较喜欢美好过往的口号,以为现代艺术一无是处。”所以,借着艺术本身多结局的本质属性,是否可认为,将推非主义的烦恼美学形而上的推断,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之所以,犹如佩珊现代表现主义的“莲蓬”,予新世界的艺术中带来更广域的思索和探寻。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