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嬿泠

1966 出生于湖北襄阳
1985 毕业于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2000 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5 Trace ofTime,Asisn Art Works釜山空间,釜山,韩国
2014 流芳,798艺术工厂,北京,中国
2013 绽放人生,上海和平饭店斯沃琪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13 上海旧事,隆德轩画廊,香港,中国
2012 我画光阴,對畫空間,北京,中国
2011 绝代风华,對畫空間,北京,中国
2010 花样年华,對畫空間,北京,中国
2010 流水人生,精艺轩画廊,香港,中国
2009 怀旧·北京巴黎,對畫空間,北京,中国
2009 我在天安门,当代艺术中心,洛杉矶,美国
2008 天安门,Avant画廊,纽约,美国
2007 枪,北京记忆空间,北京,中国
2007 马嬿泠,北京前进当代,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5 中国-爱尔兰《浪涛》文化艺术交流展,北京,中国
2014 女性偶像,纽约,美国
2014 中国面孔,AAW画廊,首尔,韩国
2014 光州艺术博览会,光州,韩国
2014 记忆——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在三画廊,北京,中国
2014 中国/捷克当代艺术双年展,中捷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3 双城记——都柏林&北京 爱尔兰文化艺术节,Nuoart Gallery,北京,中国
2013 围墙-边界 爱尔兰文化艺术节,三匚创意汇,北京,中国
2013 女艺术家6法式沙龙 想象画廊十年展,Imagine Gallery,北京,中国
2012 待续——当代艺术联展,对画空间,北京,中国
2012 社会 现场行为艺术,泰特美术馆,伦敦,英国
2012 马嬿泠ma yanling+王冫冖wang bingmi 行为艺术,诺丁汉博物馆,诺丁汉,英国
2012 艺术北京博览会,对画空间,北京,中国
2012 迈阿密艺术博览会,迈阿密,美国
2011 布拉格在行动,中捷当代艺术展,中捷当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亲密革命 女性观念摄影展,北京西门子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1 警醒——中国行为艺术摄影展,北京CCD300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1 艺术北京,北京,中国
2010 CIGE中艺博 国际画廊博览会,对画空间,北京,中国
2010 艺术北京 博览会,对画空间,北京,中国
2010 香港艺博会,精艺轩画廊,香港,中国
2010 Jas China art,DRGallery,北京,中国
2010 自然——当代艺术展,龙德轩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0 OSMOSIS,Artodrome,柏林,德国
2010 中国新摄影 艺术展,前进当代画廊,上海,中国
2009 态度——当代艺术展,龙德轩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9 三人行 艺术展,精艺轩,香港,中国
2009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首展,WHITE RABBIT美术馆,澳洲,中国
2008 超以像外——抽象绘画展,De Arte De艺术博物馆,澳门, 中国
2008 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北京实验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08 身体艺术:新艺术在中国,丹佛美术馆,丹佛,美国
2008 摄影地图——当代摄影展,北京时态空间,北京,中国
2008 心斋——专题艺术展,龙德轩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8 亚洲行为艺术邀请展,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中国
2008 画中有话 开幕展,對畫空間,北京,中国
2007 中国行为摄影文献展,映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7 生活在宋庄 艺术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7 众里·众言——当代艺术展,para/site艺术空间,香港,中国
2007 第12回日本国际行为艺术节,东京、长野、名古屋,日本
2006 大唐 现场艺术,北京时态空间,北京,中国
2006 内伤II——当代艺术展,玛蕊乐画廊,米兰,意大利
2006 来自北京 摄影展,先锋画廊,纽约,美国
2006 大道 现场艺术节,南门空间,北京,中国
2006 第一次吃饭 现场艺术,比利时驻华大使馆,北京,中国
2005 超越语言 行为艺术展,东京艺术工程,北京,中国
2005 内伤I——当代艺术展,玛蕊乐画廊,米兰,意大利
2005 汉字世纪——汉字艺术大展,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
2003 我是中国——中国影像展,北京SOHO,北京,中国
2003 念珠与笔触 平面艺术展,东京艺术工程,北京,中国
2003 DNA 影像展,南新仓博物馆,北京,中国
2003 呼吸——中国观念摄影学术展,纽约大学,纽约,美国
2002 伪 中国影像展,艺术仓库,北京,中国
2002 第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朦胧了的昔日热情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朦胧了的昔日热情>>

栗 宪 庭
马嬿泠始终在两端做作品,一端比较外向和社会化,还有一点点暴力倾向;一端比较内敛和修性,好似一个坐禅者。
马嬿泠的这另一端的作品就是她2003年参与我策展的《念珠与笔触》那些“划道道”的作品,画面是用中国水墨画叶筋笔,一笔一笔在画面上“织”出象丝织物一样感觉,每一笔都必须屏住呼吸,一气哈成,而一幅画需要成千上万条的线,这个绘制过程需要作者以超人的耐心来完成,而往往是一笔坏了整个画面就前功尽弃。马嬿泠在大家的眼里是一个外向而又大大咧咧的人,能如此沉心静气地画这样无聊的道道,画这样的画就无异于坐禅了。
我关注的是这样一种语言方式:在作品创作中,繁复的手工过程,对于艺术家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笔触的形,或者手工制作的动作,是简单的。而且,每一个笔触或者制作动作,对于作品整体形象的构成,主要靠繁琐的重复和简单过程的痕迹组成。从画家第一笔接触绢、纸的刹那间开始,到最后一笔,情感、思绪在这个过程的每一笔中都得到抒发。或痛快淋漓,或迟滞生涩,或时而飘动,时而板结,无不是画家性灵的反映。
我也把此种方式称为由女性方式滥觞为人类的一种方式。廖雯在1995年所作的《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方式》的展览,把繁复作为一个子题时说——“这些作品看上去十分繁复,但实质上均是同一种物象或同一种关系的不厌其烦的重复。其感觉上呈现生命的无限性繁衍状,而方法上则类似不间断的手工编织。她们正是这样将自己的某种心绪凝结在这琐碎的手工劳作中的。而且,这些感觉似乎与生命的繁衍和耐力有关却又相当模糊,而这种模糊性使作品的意味更丰富。或许女人自古以来喜欢编织类事物,与其特别的细密不断、纠缠不清的心绪有某种内在联系?或许专注于这种同一而繁复的关系,有助于整理‘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或净化过分纠缠的回忆的乱麻?”
中国自古有这样的习惯,丈夫外出,妻子在家等候时所作的细密、繁复的针线活,纺线、织布、纳鞋底、绣袜垫……,这些繁复的劳作,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现实物质的功用,而成为艺术——心灵的平复过程。
中国人习惯了繁复的思维习惯。中国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繁繁复复,……。中国佛家参禅,反复诵念六字真言,归于平静……。在我的感觉里,极简象征了一种男性风度,极繁寄托着一种女性的缜密,蕴含了东方式的心思。
马嬿泠近两年的作品,似乎有把外向和内向两端结合起来的感觉,去年她参加了廖雯做的《心斋》的展览,廖雯解释“心斋”的语言方式是——先有“具体图式”,然后在抽象笔触中覆盖、消解、淡化。“清理”原有的记忆状态中有“重温”的意味,是心平气和的自我反省。她认为马嬿泠画了一些过去年代的美女和年轻的领袖形象,这些形象曾经是女人心目中美丽的偶像,黑白照片的处理方式固定了这些形象的“过去时态”,再用传统的白描手法罩上去的旧纱布般的网,仿佛给这些形象蒙上一层面纱,透着女性的细腻、安静和温和。
从画过去式的明星和领袖开始,到一笔笔“织”这个“面纱”的过程,过去和现在象一张记忆之网,从马嬿泠心里一丝一丝织入画面,既织入她的记忆,也织入了她少女时代的梦想和热情,随着最后的一笔线条的完成,被网状画面尘封起来的偶像,连同作者昔日的梦想和热情都变得模糊和朦胧了…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