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永
1957  生于河南息县
1978  考入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
1982  执教于潢川师范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工作
现居河南,潢川师范学校高级讲师、信阳学院艺术学院教授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评论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评论>>

 丁中一(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资深教授):潘正永的画,头一次见。这么多年没见,今天看到以后,觉得很吃惊。从传统的中国画的概念讲,他的画里面有很多突破。我是很赞成的,因为很多年来,那种理论,也有好的东西,但也算误了不少人。所以呢,我前一段时间的讲座,《中国画的传承与当下》,中国画经历了多次的“当下”。“五四”时期一次,解放初一次“当下”,李小山的文章(李小山的“中国画穷途末路论”再一次地质疑中国画的存在可能)也是又一次的“当下”。吴冠中、邓育林也是这样提出过,而现在我们也面临着一个“当下”。由此可见,每到一个历史阶段都会对中国画提出争议来,讨论一些中国画的问题。这几年的“当下”潮流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复古的东西,又来了。实际上很多东西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只要是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利,我们一直停顿在那些框框下面,那些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人物画,用“文人画”那套东西去搞“人物画”,那是永远没有发展的。因为人物是那么复杂那么具体的东西,你夸几句话,轻描淡写蜻蜓点水的跨几下,那就是写神了,写意了,那东西是要好好的再商榷和研究的事情。所以我觉得看了他(潘正永)的画以后我觉得第一个,他根本就不管这一套,我看了他的人物画包括风景画,我觉得他很不容易。

    他把生活中很多东西,看到眼里去了,画到画里面了。我有个发现,七八十岁,画了一辈子的人,他的画的都是想着画、默画,在他屁股后面成千上万的人跟着背画、瞎画,这是中国画的特点,也是他的说好听的是缺点,不好听是就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吧。大家都是背画,至于画的内容大家都是大同小异、没有生活,不曾重视感受。这种模式一定要有变化,不能再这样,七八十的老画家画的好是好,但是几百人里只有那么一个,这种问题是要我们引起思考的。不要我们一提起中国画,就总是怎样怎样好。
    我说中国画,就是远处的一座大山,好多人隐居在里面不出来,也是个坟墓,很多人死在里面了都不出来,也就在里面重复的搞这一套东西。所以我发现,唯独中国画,要说这个批判接受,习近平讲了,要“洋气”,而西方绘画对传统没有这个说法的。说明中国画传统里面有很多地方是要好好商榷的,不是十全十美的。现在情况是刚画画的人,什么都没有学,一上来就被中国画那一套东西说蒙住了,笔墨啊意境啊,意象、写意精神啊,还没画就被这些个东西给套住了。这些主观的东西,不尊重客观。
    拐回来说说潘正永的画,他的画就是真正的写生,画出了好多客观的东西。有深度在里面、很不同。他的风景画里面,也有笔墨,那些树枝也画的很好的。当然这种画好多人会反对,他也没有参加什么活动,所以很多事情也不知道。芥子园画谱大家都知道,学过,但它的问题就在于很多东西被总结成了,程式化的呈献给学画的人,缺点是看了芥子园就不看对象了,学的大家都不利索了,艺术这样学是不对的应该被批判。好多人死在这里边。偶尔一个画的灵动一点,完了。而潘正永的画则打破这种常规,很突出。唯独不足之处是,颜色用的太杂,太刺。正午阳光很强的感觉画出来了。中国画完全可以画的很细腻。看东西的观念要改革,不要总是强调中国画,线条如何如何。 
    什么是写意画?一个画家到一定程度是,主客观产生一定的游离状态下出来“意”了,必须是在写生的一定基础上,似是而非的形出来了,这才是好东西,是写意的。每一个专业的写意、刻意强调写意是不对的不存在的。写意画不是中国的专利,西方画家都会写意。印象派的绘画是小写意,费欣的画也是充满写意的。意象写生也不是中国画家的专利,外国也有。大家不要被传统压着头,一画画总是向后看,不是往前看的,把传统看到高不可攀,说自己画了一辈子还差的远着咧。你还能比死人差?你说现在人物画,比吴道子的人物画差吗?这种观点让我们很难往前走。我画画也是这样。解放后,方人定先生改革中国画也是,像是画线,用素描方法画形,画的也越来越深化了。画了几年以后我发现大家都在素描里面搬东西,搬了不少,但最后到了结构素描就完了。不敢往前走了。中国画不画光,光是最美好的东西,唯独中国画是不看光的,唐宋的画家也画体积和光,但画不出来,阴天的。是后来人把他总结坏了。潘正永的作品里能有光,是对的。换句话说,画好了就是好画,不该有什么条条框框的拘束。
 
李林先(香港自由画家):光引入画中,是潘正永的一大创新。我有点不同意的是丁老师关于潘正永作品中的色彩的使用。他的画中色彩很重要,表现的感觉非常好。他的色在人物上的有些欠缺,固有色太强。在风景上,色彩运用非常好。作品接地气、有本地特色,吸收了西方水彩画风景画的特色,把色彩很好的运用到了画上。希望他在人物画上在探讨一下人物画的色彩表现,剪贴式的东西比较多,比较平。
李建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任何一个艺术家,他的艺术风格的建立,来源于他所成长的环境。潘正永在故乡三十余年,不知是否有倾慕的画家或者喜欢的书。当下是个多元的时代,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文化的滋养。素、朴、生是他作品的特点。“生”不是“熟”后“生”,是本色的“生”,对于囿于习气的画家来说可能很有感触。但是对于艺术史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可以拿来讨论的。中国画中对光和影的排斥,和中国哲学、佛家哲学都是有关联的。中国所有的文化,都是向内索求的,由心而发,心花怒放,讲究内修的。即使像田黎明先生画中的“光”,是心画的“光”,和西方画中的写实的“光”,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即使是当代艺术,最终还是会回到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最注重的是“践行”。对于经典的品读,会随着修为不断积累,感受也会逐年增加。中国画的出新,是“用典”的过程,修自己的过程。中国画是要看气息、气象,这是根本所在。中西方艺术的交汇,好还是不好,是因人而异的。要找到自己心性所在,自信在哪儿,定力就在哪儿。要向内求,不要强向外。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