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光平

1975 生于四川荣县
1996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2006 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居四川,任教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

主要展览
2015 倒叙的美术史: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种线索
2014 第28届亚洲国际美术展
2013‘未曾呈现的声音’——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
2012‘社会风景’首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
2011‘超现实波普’当代艺术展
2009‘当下艺术的文化现象’——首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
2008‘未来天空’——中国青年当代艺术家提名展
2008 香港.亚洲国际当代艺术展
2008 迈阿密巴塞尔沙滩艺术博览会
2007 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亚洲)
2006“新动力.中国”当代艺术展,上海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灵魂深处的悲凉
相关评论 更多
· 以艺术之名,为艺术而生——邱光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以艺术之名,为艺术而生——邱光平艺术之路>>

邱光平,著名当代艺术家,教授。中国当代艺术界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十年来凭借敏锐而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备受国内外关注。
邱光平的艺术一次次带给人深刻的冲击力。2006年以来,邱光平的作品不断受邀参加海内外各项大展,仅仅是2008年一年内,邱光平便受邀参加了18次国内外的大型展览,一时之间像一记惊雷引起当代艺术界强烈震撼。近年来,“亚洲国际当代艺术展”、“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特别邀请展”更是向他频频伸出橄榄枝,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开幕式上,邱光平的参展作品《目击现场》艳惊水城,他以五联组画的形式荟萃了自己十年间所有的创作精华,受到现场不少外国观众的热捧。2013年,邱光平接到来自维也纳的邀请,作品获选联合国大厦的大展。《天堂》系列的雕塑作品秃鹫一经亮相,便惊艳了宁静的多瑙河,奥地利艺术迷纷纷赞其作品为“神鸟”,更重要的是,这也标志着邱光平成为第一个登上联合国舞台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2013年9月6日,广东美术馆主办的“天堂——邱光平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邱光平以绘画、影像、装置把美术馆整个二楼打造成一个对“灵魂”进行终极追问的艺术空间,该次展览是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成功举办12年以来,首次破格以个人作品展作为特别项目展出。
2014年11月,艺术家邱光平更是受到法国总统奥朗德、法国文化部、法国国家博物馆及独立沙龙主席的特别邀请,携作品《蓝色天堂》赴法国参加了第9届巴黎大皇宫“艺术财富沙龙”暨第130届巴黎大皇宫独立艺术家作品展。
 除了在学术上引得艺术界关注外,邱光平的作品近年来在拍卖市场上也表现不俗。在权威机构雅昌艺术网2014年发布的《75后油画、雕塑艺术家拍卖排行榜TOP10》榜单中,邱光平的作品《争渡》和《马背上的灵魂》以其连续两年在北京保利拍卖上264.5万和230万的成交价名列前茅,北京保利2014秋季拍卖的现当代艺术日场拍卖中,其作品《英雄远去1》以41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为单场成交状元,也因此成为艺术界和拍卖市场上的焦点。


【学术评价】

邱光平在自己的创作或许会变成一种样式化的艺术商品生产流程的时候,能够保持一种清醒的自我警觉意识,这也使他的作品能够从自己的个人精神史逐步切入到更为宏观的社会精神史,并进而触及到了对于人类的心灵欲望和终极命运的思考。在他的作品中,一方面保持了艺术语言变化、演进的自身逻辑性;而另一方面,实际上是承接了中国当代艺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那种对于社会、人生的积极参与及整体关照精神。他的作品,既是基于对中国现阶段社会现实的人性思考,也是对于普遍意义下人性的本质追问。所以,他的作品既与他个人情感、经验有关,与他所身处的这个社会现实、时代背景有关,也与他共同参与其中的人类整体命运和精神史有关。
——吴  鸿(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国际网总编)

    邱光平作品呈现的魔幻般的诡异、人性的悲怆、奔涌的激情、生命的燥动让人很容易与他放达不羁、率真坦荡的性格联系起来。我们知道,艺术作品要能让读者从中获得心智的启迪、情感共鸣和心灵的震荡,其作品就应该首先是艺术家自身生命活力、才情哲思的真率显露。艺术家敏锐的艺术感觉和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家莫不是将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其间真情姿意。作为性情中人的邱光平,其作品更是见画如见人。
——甘一飞(旅美著名艺术家、策展人)

邱光平的艺术,一如他的天性,天苍苍,野茫茫,鸟飞绝,人踪灭,千秋冰,万里雪。一种性格趋向,一种野性膨胀,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力量释放。对高原的痴情,对马匹的眷恋,对秃鹫的柔情,对雪域的向往,对平民的关注,消耗着他的体能,摧残着他的精力,燃烧着他的理想。冥冥中,他可能是放错篮子的鸡蛋,他可能是投错胎的孤狼。他坚信,他的前世属于雪域,他的今生要还愿高原,那里最接近天堂,静谧、庄严、奇妙。他认定,必须燃烧艺术,追究责任担当,强势核爆能量。邱光平的近 期作品,其心理和视觉重心在悄然发生偏移,源于他这几年多次造访色达草原的生命体验。
——陈  默(著名艺术批评家、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院教授)

这些年来,邱光平不仅是一个以勤勉与活跃而蜚声画坛的青年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他以敏锐的心灵、激昂的激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使之成为一个不合时流,却又最具前卫性的视觉文化的建构者和文化视觉化的沉思者。如果说邱光平以马作为隐喻性符号的架上绘画,以独白的方式表达了一个时段他对物欲横流的现实的焦虑、困惑、愤懑与抵御的话,则构建起的是一个公共性精神性场域。邱光平把绘画、装置、雕塑、影像、行为等视觉形态与展览场地的空间结构有机地调配、组合,将乌托邦追求的“普遍正义”以及人们长久以来对“天堂”的梦想置于充满复杂性与冲突性现场空间中来质疑与叩问,使观众在身体与视觉的流转中,开启关于人的精神归宿、生命的终极价值思考的闸门。
——黄宗贤(著名艺术批评家、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三分怪异,七分夸张,马图的种种情景,很容易让人联想眼前的生活。全球一体商业化,输的输,赢的赢,冲过来,奔过去,焦虑得变形。真实世界荒诞剧一样的气氛,虚构的马图中可以直接感受到。邱光平想说什么?人的世界里,大家都有梦,梦想成真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成为主子的一匹马。这么想,马图扭曲的表象下面,似乎隐隐透出某种反思、某种提醒、某种善待彼此的渴求、某种独立精神和批判的力量。当然,这仅仅是我对邱光平马图的解读。
——程丛林(中国著名油画家、教育家、“伤痕美术”代表人物)

以某种符号为核心形成序列,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典型策略,邱光平也不例外。而画面的均衡、情绪的节制从来似乎就不是他追求的,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各种各样的图像都被他压上了马背,从猴子到火车,不一而足。这与他的个性一致,张扬而不拘小节,似乎骑马难下而来不及细细思考;从他本人卷毛蓬勃的大头,到那些粗豪狂放的画面,都可以类比文艺复兴以来某个人物或画面。与他画画的速度一致,上述阶段飞快地翻过了,近 期作品出现了某种节制和深思熟虑的迹象。马匹的动态和组合方式有了雕塑的元素;穿插其间的形象似乎被精心挑选了。而这一切仍然为一种势不可当的速度和气氛所贯穿,这是个奇迹,属于马,也属于邱光平。
——何多苓(中国著名油画家、“伤痕美术”代表人物)

邱光平的艺术对作为动物的马的重新关注,以我之见,是要对作为动物近邻的人身体的动物性感觉和感知的重新回归和抢救,而不是对动物马的体貌在物理学意义上的简单表层描绘。马的形象之所以具有意义,是因为马在今天隐喻着被人自身理智控制之外动物性的身体。艺术家选择马的形象,从当代艺术的整体趋势来看,符合以此投射和隐喻人的身体的动物性这一目标。当代动物艺术的基本特点必须从这样的层面来理解,这才是当代文化中人与动物关系的准确表述。对这种人与动物关系的准确表述的清晰理解,则意味着我们每一个观看者对邱光平的视觉创造工作的文化含义的深入,其结果是我们每一个观看者从中获得了摆脱当代生活羁绊的一种自由解放的力量。
——高  岭(美术学博士、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作为生存遭遇的象征性表达,邱光平以极度夸张的表现手法,缩减身躯,突现头部,画面唯马首是瞻。色彩强烈而浓重,其构图之突兀,往往产生出令人惊异的视觉效果。和许多青年画家耽于娱乐愉快的图式化创作不同,邱光平始终生活在为现实文化问题所激发的情绪反应之中,他执着于现场体验的表现主义创造,连接着西南八五时期新具象的艺术倾向。在中国泛波普四处横流之时,他是一位具有独立取向的优秀青年画家。
——王  林(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批评家王林)

邱光平最有价值的是为中国的当代艺术贡献了一种想象力,邱光平的油画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在于他的想象力。比如秃鹫的眼神就是充满想象力的。邱光平的油画也体现了一种格局、一种场面,这种场面也是中国油画所缺乏的。
  ——孙振华(博士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邱光平艺术的主题是悲剧、苦难、毁灭的预感以及现代性批判。自2006年“马的寓言”系列作品诞生以来,邱光平一直执着地持续图绘着险象环生之境中突兀的、惊恐万状的奔马。借助“绝望奔跑的马匹”、“着火燃烧的稻草人”等一系列相关的视觉语汇,邱光平将我们带到了生存之苦痛、毁灭之必然的生命悲剧真相的揭示,以及人类工业文明的现代性批判面前。毁灭与悲剧,这个85美术新潮时期曾反复回响的主导旋律,很长一段时间已经成为1990年代许多当代艺术家所抛弃了的“宏大叙事”。作为一个思想与精神高度独立的艺术家,邱光平忠诚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并不紧追时尚人云亦云。将这当作一个艺术史背景,我们也许更容易找到解读邱光平艺术的路径。
生物命运的关注显然并未固化或者关闭邱光平艺术的意义空间,这是值得庆幸的,否则,邱光平将被称为反现代性的生态主义画家。邱光平的优秀在于,他还能从动物权利与工业文明批判这一显在层次出发,向更深的意义之域迈进,人类的命运与历史的悲剧逐步丰富着邱光平艺术的深层次内涵。
——彭 肜(批评家、哲学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因为“马图”,邱光平近年来倍受美术界瞩目。在他笔下,这些马大多形态狰狞,面目夸张,或彷徨、惊恐,或挣扎、嚎叫,时而跳跃奔腾,时而四处逃窜。不管是驰骋狂奔,还是劫后逃生,其画面的基调都显得凄美而悲壮,充斥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就个人图式的建构而言,邱光平为何选择“马”而不是其它的图像呢?批评家段炼曾将邱光平比喻为“当代的骑士”。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就酷爱马,这种酷爱得益于马所秉承的豪迈气度与艺术家自身豪放、洒脱的气质内在的契合;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契合,艺术家开始将‘马’作为视觉的表象,使其衍生为‘当代骑士的自画像’”。然而,在笔者看来,除了艺术家的个性使然外,这些“马图”背后还承载着邱光平对历史、文化、现实的反思与考量。
——何桂彦(美术学博士、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批评家、策展人)

关于情感和理性,我们阅读画中马的图像,首先看到的就是经过夸张和变形处理的巨大马头,像是广角镜里的图像。同时,这些马都在嘶鸣,不管是在火车还是在火光的语境中,或是在稻草士兵的语境中,这些马都在昂首嘶鸣。无论是驻足或狂奔的独马,还是两匹耳鬓厮磨的马,甚或是群马,无一不在仰天长啸。按照西方原型批评的理论,一个反复出现的图像,会暗含象征意义,并转化为原型。邱光平绘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昂首嘶鸣、仰天长啸的马,便是一个具有感性和理性两个层次的原型,它们不仅不是一个动物形象,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绘画图像,而是一种感性和理性互动的双重图式,一种理想化了的图式。
——段 炼( 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美术教育学硕士博士,著名批评家、策展人)

邱光平是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艺术家,在他近几年的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带有强烈悲剧性的宿命感。而且,马又成为他的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主题,特别是那些肢体扭曲的身躯和惊恐沮丧的眼神,让我们感受到似乎徘徊在世纪末的绝望中。这种重大的变化,是艺术家自觉的将个体生命置入整个社会环境中,观察、体验并思考这个时代的种种问题。所以,马的视觉形象已经被艺术家赋予一种带有人文精神的特质,并且具有明显的悲剧意识。
——刘  淳(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黄河杂志编辑)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