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步辉

1956  生于安徽蚌埠
1985  进修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
现居云南省瑞丽市,现为河北美术学院教授(工艺美术教研窒主任、专业带头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玉雕高研班导师组成员云南省瑞丽市宝玉石协会名誉会长

主要个展
2017 “越•玉”钱步辉造型艺术展,云南瑞丽
2015 “玩物•尚志”钱步辉作品汇报展,安徽蚌埠
2012  石语——钱步辉“手上把玩雕塑”微型展,宋庄古玩城,北京
2008 “正变”——钱步辉雕塑作品展,光辉岁月画廊,798艺术区,北京
 
主要联展
2020  “中国•万荣黄河文化国际雕塑”并放大落成
2019 “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中国美术馆展)
2019 “2019“创意工美——中国工艺美术创新作品大赛””
2019  2018福州滨海新城雕塑作品征集获优秀奖
2018  获2018中国翡翠“神工奖”最佳创意奖
2018  获2018中国翡翠“神工奖”铜奖
2018  凤阳雕塑方案大赛铜奖
2017  中国瑞丽“神工奖”银奖;
2017  中国翡翠“神工奖”最佳创意奖
2017  首届“戏韵•中国”主题雕塑大赛,南京
2017  2017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
2017  2017第十届中国“子冈杯”玉石雕作品展
2017  “玉见未来”•首届中国当代学院玉雕邀请展
2017  “汉文化与中国梦”—— 兴汉城市百组雕塑方案国际征集活动,汉中
2016  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2016  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2016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6   大美凤阳•天工开物奖凤阳国际雕塑设计大赛,凤阳
2015  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2015  中国玉•石雕刻艺术 ”百花奖”最具文化创意奖
2015  第二届中国玉石雕“玉英奖”最佳工艺奖
2015  第二届中国玉石雕“玉英奖”最佳创意奖
2014  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银奖
2014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4  首届中国玉石雕“玉英奖”最佳工艺奖
2014  首届中国玉石雕“玉英奖”金奖
2013  中央电视台雕塑大赛(并被收藏),北京
2013  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最佳创意奖
2013  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最佳创意奖
2013  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2013  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银奖
2013  河南《艺术之声》雕塑双年展,郑州
2012  中国•廊坊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创作营,廊坊
2012  首届牡丹江镜泊湖国际公共艺术节,牡丹江
2012  国际体育雕塑大赛,南京
2011  中国•芜湖首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芜湖
2010  行走太湖Meandering Tai-Lake•2010中国(无锡T-PARK)国际城市公共艺术(雕塑)展,无锡
2009  中国蓉城国际美术作品双年展,成都
2008  “探索•创新”——中国中青年雕塑家邀请展,郑州
2007  第八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汉玉杯”国际石雕大奖赛一等奖,深圳
2007  “北京奥林匹克艺术之梦”——2007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北京
2006  中韩(厦门)雕塑交流展,厦门
2006  第四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暨“惠安杯”国际石木雕刻大赛二等奖,惠安
2005 “黄天厚土雕塑大展”,北京
2005  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北京
2004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长春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钱步辉
相关评论 更多
· 孤而不孤——散谈钱步辉的雕塑艺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孤而不孤——散谈钱步辉的雕塑艺术>>

    挚友钱步辉生长在淮河之滨的鱼米之乡——安徽省蚌埠市。他从家乡闯入了省城合肥,后来走向了全国,最后又在北京安营扎寨,成为了“北漂族”的新兵老队员。刚来京伊始,就得到一个画廊的注重,在著名的798艺术区为他举办了他人生的第一次个人展览,着实可喜可贺!

    步辉兄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走向了辉煌。

    步辉兄治艺几十年,取得的成绩可谓骄人。但在光环和辉煌的背后是两个字:一个是“勤”,一个是“孤”。这两个字又意味着什么,毋须多言。沉得下心,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不甘寂寞者众,耐得住寂寞者寡。在合肥,在北京,步辉兄基本上都是整天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妻儿老小不在身边,生活蔬食淡饭,聊以果腹充饥而已。他凭借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硬是“磨”出了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的、鲜明的个性特征的“皮影”系列作品和“花鼓女”系列作品。

    在当代艺术界,回归中国文化,回归民族传统成为艺术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也好,从传统文化中获取灵感也好,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素材也好,或者是对传统文化予以否定式的继承也罢,每个艺术家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施展各自的才华,去寻找自己的路径。在前行之旅中,步辉兄可谓“不孤”。

    步辉兄从当代回归到了民族传统,又直接深深地潜入到了民间,再从民间寻求当代艺术的表现与创作,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子,创造出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样式。他的皮影系列作品,从民间剪纸和皮影戏中化出,将平面的剪影转化成了立体的圆雕,将一维空间转换成了三维空间,纸张、皮张等材料置换成了金属、木石或玻璃钢。他保留了剪纸和皮影戏艺术概括、夸张、单纯、简洁的特点,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在民族文化中移步换影,来去自如,用灵活多变的手法,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创造出了诸如《回娘家》、《三岔口》、《蹴鞠》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果说“皮影”系列是钱步辉的精神、心灵的回归,那么花鼓女“系列”则是他对母体的回归。安徽凤阳是朱明王朝的故乡。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曾有在家乡建都立国的想法,因此在凤阳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皇宫和陵寢。连年不断的战争,使朱元璋的子弟兵丧失殆尽,凤阳失去了大量的劳动生产力;大兴土木,又劳民伤财,耗尽了凤阳的物力和财力。朱元璋当了皇帝,并未造福桑梓,而是使凤阳处于“十年倒有九年荒”的贫困境地。五六百年来,凤阳花鼓随着四处逃难、沿街乞讨的凤阳百姓而流传四方。这其中,充满了辛酸与无奈,又饱含了痛苦与哀伤。凤阳与蚌埠只有二三十公里之距,步辉兄自幼耳濡目染,可谓在花鼓声中长大,自与花鼓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难解情缘。近年来,通过长期的思考,他开始了“花鼓女”系列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人们看到的不再是过去的形象和印象中的形象,再也看不到一丝哀怨,读不到一点悲苦,而是看到了一系列洋溢着青春活力和气息的健美年轻女性形象,身材婀娜多姿,表情扬眉吐气,似乎在欢天喜地的歌颂社会与生活,在迎接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由悲剧骤然变成了喜剧,反差如此之大,变化得又如此合情合理,没有丝毫勉强与乖张之处。其中可见步辉兄用心之苦,用情之专。“花鼓女”系列依然有皮影系列的影子,“皮影”系列的动态、造型主要是对木偶、皮影戏动态程式的突出与强化,但“花鼓女”则完全摆脱了这种程式,在自由、舒展之中突出表现了舞蹈的动态之美,更富有节奏和韵律。

    步辉兄对当代艺术的探索,除此之外,也还有其他不同的路径。他对一些现成物品,如奇石、鱼骨、渔船等的巧妙使用,体现了他创作思维的活跃,创作手法上的不落俗套,更富有当代性。他的所有路径,我以为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持守传统,观照时代,融入社会。透过解读他的作品,观众的心灵与步辉兄的心灵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洞悉步辉兄的心灵深处,了解步辉兄的感情所归,也大致了解了他的创作方向。

    《守望江湖》是他的一件新作,也是一件力作,一个年轻的孕妇裸体面色忧郁地坐在一条久经风吹浪打、破败不堪的渔船之上。这件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坚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卫道士当前的心迹,也体现了一个艺术家应持有的社会责任和应承担的道义。我们不妨对这件作品进行解读:

    自从盘古开天地,历经三皇五帝到如今,人类就是逐水草而居,江河湖海就是人类赖以栖居的家园,是人类获取食物、汲取养料、陶冶情操的生存之本原。然而,现在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人类由于自身的罪恶行径而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江河湖海,曾经养育了人类数千万年,它——属于过去的古人,也属于现代的今人;那么,它是否也应属于未来的后人?

    一条千疮百孔的破烂木船,象征着沧海桑田的古老与悠久;船下的鹅卵石和沙石,象征着江河干涸,预示了严重的生存危机;那个身怀六甲的、满目抑郁的年轻孕妇,象征着生生不息的人类之生命本质的脆弱与无助。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年轻的母亲不再忧心忡忡,不再为即将出世的宝宝的生存发愁,我们应该从脚下做起——守望我们的江湖。

    年过知天命的钱步辉,沉迷于孤独,执着于孤独,并享受这份上天恩赐的孤独,在孤独中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与朋友们共赏,并不断有新奇的想法让他的朋友们耳目一新。七十多年前,一个失去了自由的安徽安庆藉的革命家陈独秀,曾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囚室为安徽凤阳藉的艺术大师刘海粟绘制的《古松图》写下了这样的题跋:

    黄山孤松,不孤而孤,孤而不顾。

    孤与不孤,各有其境,各有其图。

    短短的二十余字,难道不是黄山精神的写照,难道不是安徽精神的最好写照吗?这就是钱步辉赖以守望的精神本原。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