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朴

1963 出生于北京
1988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获得学士学位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20 和谐或不合谐——丁军、孙朴双个展,798艺栈画廊,北京,中国
2018 表白——丁军、孙朴双个展,盛童童草木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01 吸引与排斥——丁军、孙朴画展,凡画廊,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20 写给明天的诗——城市艺见公益展,798XYZ画廊,北京,中国
2019 空,凹凸空间,北京,中国
2018 北京中国文物博览会,北京保利国际会展中心,北京,中国
2009 七位女艺术家作品展,多尚画廊,北京,中国
2009 ASIA-PRO北京德国中心邀请三位艺术家画展,北京德国中心,北京,中国
2005 香港-香港之夏,蓝亭画廊,香港,中国
2002 La Casa:下午的艺术,北京京西国际学校,北京,中国
2002 女艺术家当代油画展,红场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01 全国获奖艺术家作品博览会,北京军事博物馆,北京,中国
2001 新状态——当代艺术邀请展,北京市朝阳文化馆,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前言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前言>>

与丁军、孙朴二位老师相识于两年前的一封邮件。邮件寥寥数语,介绍了这对夫妻画家的艺术履历及他们的作品。参观二位老师工作室后得一本书——《这帮兄弟那些年》,书中介绍了包括丁军老师在内的一大批活跃于八九十年代优秀文化人的生活经历。刚好那个时间读到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也是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书中邀请了包括北岛、阿城、陈丹青、刘索拉在内的当年文化领域的风云人物深入对话。站在2018年,我们亲历着“国家梦想”的实践,时代的与时俱进。身边大多人的情绪标签都注满了压力、浮躁、世故、焦虑。在这个理想爱好与实际利益挂钩的年代,百废待兴的“八十年代”却成为了激情、浪漫、理想主义的代名词,也成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梦。亦是让我决定以此展览作为开始,重新阅读并观察活跃于那个年代,坚守于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及作品。

…《这帮兄弟那些年》中有提到丁军与孙朴夫妻在八九十年代的创作生活,“时常都会不请自来的到对方画室“发表高见”,直到二人将画室分开之后才算消停……”可知二人艺术观点、表达手法及语言的反差。孙朴的作品有在纸上的也有布面的,画面看似无形,却将定型的东西玄妙而丰富的表现出来。她追求画面天然的偶得,也关注中国画中的笔墨意趣,特别是这批展出的纸上作品,将笔墨技法运用在油画中,使画面产生更好的的节奏和速度。这就是她对生活、对艺术的“表白”。或许是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缘故,她的作品有叙事性、舞台感,同时又宛若一曲曲音符的律动跃然纸上……
 
二位老师的作品便是那个年代艺术家的缩影,在我看来,他们的作品也有着很多的共性——现世的、现实的。他们天然的没有伤感情调,真实、朴素、单纯。这亦是与青年一代艺术家作品很显著地区别。而且让我好奇的也是如此,经历了那么多繁华,留下的依然如初。
 
那些八十年代还年轻的艺术家、文化人,在当时人的眼里,性格不羁,衣着不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群人也从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了夕阳无限好的边缘。他们脸上没有了当年的顽皮和不屑,头发都花白了。可是,还是一帮活宝!回过头去看他们八十年代的生活,就像是一首嘹亮的乐曲,嵌在那段过去的日子里一样,苍劲,深沉。
 
杨小波
2018年4月于湖光山色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