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晓天
1983 出生于甘肃陇西人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8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韦晓天个人作品展,轻艺术空间,重庆,中国
 
主要联展
2018 “艺术方舟”,1+1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8 “温暖”快买艺术新年展,798蔓空间,北京,中国
2018  798 E-PARTY“行走的时间”,798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7 “现实之下”青年艺术联展,红星美凯龙至尊Mall,北京,中国
2017 “微妙”小幅作品邀请展,诚品艺术,北京,中国
2017 “巨作展”宋庄大画十年回顾展,YUN空间,北京,中国
2017 “点线”五人作品展,芳草地画廊,上海,中国
2016 “年轻貌美;肆意妄为”新锐艺术家作品展,798杨国际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6 “光之回响“艺术展,红门画廊,北京,中国
2016 “点—线”群展,怡盛空间,北京,中国
2015 “嘭”青年艺术家群展,红门画廊,北京,中国
2015  保利“艺起来”青年艺术家特邀展,北京农展馆,北京,中国
2012 “首届学院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元典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 “内功”五人展,798景峰画廊,北京,中国
2011 “八零后艺术档案”,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第五届宋庄艺术节“精神仪式”专题展,尙堡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生活在宋庄”艺术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静者静动”抽象艺术展,虹湾艺术馆,北京,中国
2007 “生命的力量”80后艺术联展,原创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关于作品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关于作品>>

专业人士这样看:

 
韦晓天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几乎单调重复的过程,他用工具挤出粗细均称的线,进行其绘画本体示的几何图案构成,画面由单色重复到红黄蓝(三原色)的重叠相混,也是运用极规律的线体交织、叠加和重复,远观是简单的几何图形,近视会由平面一层一层慢慢地进入一种深邃的私密空间,无疑他在追求一种纯粹的初心,希求在精神与视觉上找到一种“时空”逆旅。
——策展人 长风
 
在目前中国抽象绘画作品尚不成熟的阶段,韦晓天作为中国抽象绘画的新兴艺术家,作品已经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他的作品远观会传达给观者以神秘,纯净的视觉感受;而近处的细节则充满力量,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HALFartist艺术推广人 WangWan
 
练内功讲究呼吸,运气,精神集中,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锻炼自然形成,这与艺术实践的过程,以及每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几乎一致。
五位参展艺术家中,鲁一凡和观一是一种“薄”的“自由形”和“线”性绘画;而韦晓天和王俊彪是一种相对“厚”的,呈现有体积的“线”与“时间”性绘画;黄筝正好在他们之间,有薄有厚,释放出传统写意的遗风。
无疑,这个展览总体看是符合“道”的,它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刚柔并进,纯朴自然。细心的观众会从每位艺术家的每件作品中,感受到这种阴阳互动,虚实动静,天人合一的境界。对于一个中国艺术家来说,只有进入“中国文化的核心”才有意义,否则,都将是过眼烟云。
——策展人画家 王俊标
 
 晓天近几年的创作,基本以抽象画为主,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层层叠叠的颜料组成色彩渐变的线条,线条又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画的组成具有令人惊叹的繁复,画面的表现却又明晰坚定。通常,这样一张60X80cm的画,需要20多天才能完成,因此画的背后,还有时间的累积以及艺术家的自律和耐心。就像修行,不断打磨心性,至善而稳定,简约又丰富,清清楚楚的秩序中包含着无限的自由。
——媒体人评论家 德虹
人的骨子里是对艺术持怀疑心态的,不理解后的恼羞是我们面对作品时最后的内心独白。艺术创作以材料和技法及其有可能形成的风格样式,作为艺术评判标准是片面的;视觉愉悦所承载的不可名状的感觉和知觉,又是清醒理智的观念艺术无法替代的。二者具有相互依存又互相推到的辩证关系。这种被艺术家思维量化控制有明确导向的创作,是艺术家韦晓天的拿手好戏。
——艺术推广人;快买艺术发起人 李贺(李员外)
 
非专业人士这样看:
“你应该看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画一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父亲韦正才(职业:教师,老共产党员)
“你的画很酷”
——一位英国籍美女
“欣赏你的画就像喝了杯咖啡一样愉悦”
——一位中国籍美女
“你的这张作品应该叫“否极泰来”。你看最下面可以打出一个“否卦”逐渐演变上来下面的“坤卦”变为“乾卦”上面的“乾卦”变为“坤卦”。所以画面最上面显示的是“泰卦”可不就是“否极泰来”嘛
——一位周易方面颇有造诣的张先生
“你的画好像方便面哦”
——一位可爱的小朋友
“你的画好像我家的地垫”“是挺像的,不过这个“地垫”可一平米好几万呢”
——到访工作室的朋友之间的趣谈
“你的作品呢?”“墙上挂的就是呀!”“哦对不起。。。”
——作品超出了这位到访朋友的经验,以至于“骑着驴找驴”
艺术家个人这样看:
你们的一切看法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存在任何一件“完全看不懂”的艺术作品,即使“好像一块蛋糕”,“这是一块红色”这样简单直观的描述都是对作品某个层面的解读。
2007年3月37号到的北京宋庄,我在门上贴了一行字——“一个幸福的人”,这点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不否认,依旧是“一个幸福的人”。
2007年8月以前我致力于把物像简化,用最后剩余的图式去表达某个故事情节,或者解释某个哲学命题,如《围观》系列的作品,就是表达人性的冷漠和“看热闹”“事不关己”的社会现象。又如《到你来的地方去》我是对高更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那里去?》思考后的回答。
2007年8月后的三个月,我潜心创作了一张2米X18米的巨幅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创作进入了另外一个层次。故事情节,哲学思考,人物(即使已经简化后的图式)这些统统都是多余的,把它们全部剔除。于是线系列作品孕育而生。新的作品更加强调对时间,过程的感悟。
线系列作品创作从2007年年底持续到今。个人觉得艺术是往内心寻求的一个过程,所有完成的作品都是自己对自己内心审视的一个过程产生的结果,观赏作品的人应该结合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知识结构,爱好喜乐等对作品“产生”属于自己特有的的看法。但作品的创作过程却是艺术家个人唯一能享受到的。
希望你是喜欢我的作品才购买她,而不是其它的原因。如果有幸看到这些啰嗦的文字,我们要是偶尔一天见面,也应该是可以聊得来的朋友。
愿阅者吉祥如意。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