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鑫
1990 出生于江苏徐州
2011 就读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7 就读于济南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刘雷院长
现居济南,职业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17“春华”山东省首届大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展优秀奖
2015 山东省第二届“青未了”
2014 山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
2013“‘大地杯’全国大学生蒙山旅游区写生大赛”一等奖
2013 山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2013 第七届《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不确定现场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不确定现场>>

 

     当对促成绘画的重要原始因素之一——文化产生怀疑的时候,它就不再局限于表现语言、民族情感、地域特点等。相反,当人类离开客观的模特和再现的景物感到一种失落而哑然失意时,那只能意味着这种文化的载体已失去它的有效性,任何方式的维系和挽救只能是徒劳的非物质状态。在场与缺席、直接与中介、原创性与二手来源等传统观念之于当下信息时代的文化无界性都不再是固若金汤的对立。
 
     20世纪60年代末,雅克.德里达和包括吉勒.德勒兹在内的友人一起,坐在文学与哲学之间局促不安的边界上开始思索差异和重复。一方面是创新的生命呼声,一方面是取代和增补失踪起源的轨迹,他们提示了两者之间解除预期中立的联系。德里达追求创造中的书写和复制中的延异;德勒兹则证明雷同的永恒回归寓于生成的差异。就艺术这棵庞然大树而言,两者又何尝不是树上的一根枝条?
 
     架上绘画存在的价值在于面对现实或保持纯净或支离破碎或混杂平淡的物质性日常空间,经由主体或知识架构或审美诉求或精神导引的营造,对空间拓展和时间延续的感官即时性,这种即时性是亲临现场,此时此地的视觉顿悟与精神带入。
 
     马克.罗斯科说:“我把我的绘画当作戏剧,画面中的形状都作为表演者而存在,一组形状于画中出现是因为需要一群表演者。”绘画的重点从来就不是对客观物象的“解释”,而是这种形式能否承载内在观念,他们是否具有意义。艺术家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当代语境的审视下,绘画作为一种立场或者一种理想,继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艺术作品所营造的精神场域恰恰体现了对文化上的质疑和叩问,这种不确定性即是自我立场彰显过程中的液态呈现,形成一种有效的叙事补充。
 
     此次展览的艺术家吴鑫是一位勇敢的闯入者,他之于绘画现场的出现犹如媒介,选择永久的不在场,吸引观者成为下一位闯入者。   
  
 李甲2019.3.18济南大学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