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赫

1972 出生于河南
1995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8 毕业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自由绘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9 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自由绘画专业,大师班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柏林


主要展览
2020  玉盘,G+画廊,武夷山,中国
2019  万物静默如迷之双城展,桥舍画廊,北京,中国
2018  季大纯、马轲、徐赫、盛天鸿四人联展,谷仓空间,深圳,中国
2017 艺术青岛-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万象城实验美学空间,青岛,中国
2017 涉险的快感,N3Gallery,北京,中国
2017 希娜的图卷,圣之空间,北京,中国
2017 共在——艺术青岛中国名家邀请展,万象美学实验室,青岛,中国
2017 “When Y23 meets Jspace”,Jspace,深圳,中国
2017 天天向上,筑中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出身,兰空间,北京,中国
2016 三人,杜塞尔多夫Philine Gallery,德国
2016 不要主义,红鼎画廊,北京,中国
2016 Cross Thinking,798艺凯旋画廊,北京,中国
2016 献一束鲜花,红鼎画廊,北京,中国
2016 已就风流,上海三未Art中心,中国
2016 十二正魔,上海三KeFang 画廊,中国
2016 另一种视野—绘画语言研究展,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镜子,三远艺术中心,天津,中国
2015 徐赫个展,季节画廊,新加坡
2015 出新,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南京国际美术展-后金融时代的中国新艺术,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中国
2015 绘画的性,凤凰艺都画廊,北京,中国
2015 音乐与绘画相遇,Zarah空间,北京,中国
2015 艺术北京博览会
2015 保利艺术博览会,北京,中国
2014 艺术反对艺术,Off空间,北京,中国
2013 新视野,山东海阳艺术博物馆
2012 Sosabeol,韩国首尔
2011 中韩艺术家的目光,A﹢3画廊,北京,中国
2011 艺术在世界的尽头,北京颖空间
2011 生命与和平,yuan treatment museum of Art,韩国
2011 取境,艺雅空间,北京
2011 记忆与现实,中央民族大学美术馆, 北京
2010 宽度—纯度,当代艺术邀请展,北京当代艺术馆
2010 谷雨,亦安画廊,北京
2009 “多的,更多的”,德国路德维希堡Kunstbetrieb 7 Kunst in der CP Medien AG
2009 漫步,德国卡塞尔弗里德里希美术馆
2009 过火,北京小铺驿站美术馆
2008 检查, 德国卡塞尔文献馆
2007 隔岸观火,  卡塞尔,德国
2006 徐赫个展,德国卡塞尔Citycaffe
2004 60-70后年轻艺术家联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3 今日中国美术大展,Chinacentury Museum Beijing
2003 “疯雅”个展,炎黄美术馆
2002 艺术夏至, 炎黄美术馆
2002 绘画的力量,北京古玩城美术馆
2001 过桥,上海亦安画廊
2001 复制品,国际翰墨画廊,北京
1999 新锐的目光,北京国际艺苑,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1992 广州油画双年展,广州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评论2
· 评论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评论2>>

在西方艺术中有一种绘画是在画面上运用薄薄的、流动的颜色,画面底子更像是身体,被带入到素描和绘画的本身过程中去。透明的形式抑或色调关系对徐赫而言,是为了在画面及底层的相互关系中引入更多的冥想空间。因此,这些绘画作品有时并非关注绘画性,有时在看第二眼的时候才能得以辨认,或者仅仅在印象中对主题进行阐述,却同时获得了一种与中国水墨画传统异曲同工的特别张力。这些绘画涂抹充满形状的高贵,同时带有无形、偶然、赤裸裸、担忧却短暂敏感的瞬间性。

文/德国艺术史论家乌苏拉?潘汉斯?比勒

我们在徐赫作品里看到了什麽呢?线条与色彩交织的区域,奔走爆发的色彩,以及停留在绘画中心的空灵:气韵.

关于“气”,在西方的语言里,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来抓住领会它.情绪、力、或者呼吸、势、自然、甚至风,全可以在文化和艺术作品中细微感受到它的存在.〈

在观看的过程中,在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还可以转化出更多的气感:所以,哪怕是在迥异的洲际文化背景下,由于有近似气感的共性特征存在,艺术,便可以成为一种超越文化国界不断蔓延地语言. 〈

凡作画者必先以气胜,这意味着,线条和用笔与艺术家合二为一,艺术家的灵肉、力量瞬间在画面上爆发.由此形成艺术家个人的不能被重复复制的气质语言.当然,气息并非一蹴而就形成的,需要酝酿积累,在创作的前期,对周遭世界的洞察并吞,个体融入自然情境的通感体验,犹如在虚空的容器里接纳抓紧空间里游荡飘浮的精神,倾卸迸发在作品上。〈

我们不能单从形式表面来理解徐赫的作品,它仅仅在语言上为形式提供了一个强烈的有效注脚.更重要的是,动荡的情感性色彩与色彩层次在画面里的强烈转换交融变化无一不在背后悄然暗示:这其实是在书写对社会政治因素准确的观察。一方面,有力的色彩与笔触如影随形相互作用、映照,自性雕凿,几乎浑然天成的与权力、政治、信仰末梢相互影射勾连;另一方面---爆发,单个线条在它自体的中心,急速肆意奔逃,与线条本身对立,与中心背后的群体遁失对立---喻示着演变,一个社会时局的演变.艺术家借此不断咋问:什麽是权力?谁在置肘权力?画面里被撕裂的公共暴力与未来之国自然对话:中国在迅速变迁,人也在动态的变迁中快速变异,丧失一切.〈

在艺术家更早一些时期的作品里,艺术家试图于中国文化中捕捉某种方位:民族图腾的断裂、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例如一个拳头击打一只鸟的面部(一个传统中国文化符号的象征)的图式,涂抹在一个人为作旧古意的背景里。而在另外一些作品里,具体的某个人物的面部性格特征被消解:每一个,你可以在他人中发现共性.〈

在这里艺术家越过了与传统的链接,指向在被摧毁的旧有传统上尝试重新建立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企图.仿佛他的当代艺术沿袭了中国一贯的传统艺术风格细节,而同时又在展示西式的表现语言.东西方文化通过徐赫作品显现惊人的一致性,没有刻意的寻找,但在这里却被发现;没有文化的生硬嫁接,但以一种相似性,使两种文化贯穿艺术形式抵达相互认知的彼岸.〈

于是,人们悟到了中国式艺术的妙不可言之处.〈

艺术,作为一种语言,令不同文化气质和历史的隔阂消除成为可能了吗?

或许,这便是艺术中的“气”,它承载转化了这些信息?

------------Germany,Daniela Riess 德国艺术史论家达尼拉? 丽丝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