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骋

1963 生于北京
1983 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染织系
2002 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居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协会油画艺委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边锋画院常务理事,北京筑泉艺术创始人,北京西山画会理事

主要展览
2016 败家娘们儿之生活~张骋、郭立黄当代艺术双个展,北京万国艺术馆
2016 天鹤奖国际创新设计大展,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
2016 第二届全国陶瓷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
2016 “浅唱英华”  当代艺术邀请展 ,美国旧金山   
2015 北京油画学术展,北京大象画廊
2015 “在或不在”当代艺术展 ,北京万国艺术馆     
2013 第16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北京农业展览馆
2012 北京798艺术展
2010 天青烟雨瓷画展
2009 京西油画写生展
2004 全国工艺美术设计新品展
2002 北京的秋天风景画展
2001 日本文部省艺术展
1999 广州艺术双年展
1998 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
1995 全国工笔画展,中国美术馆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评张骋系
· 一树花开
· 罗家宽•郭立黄•张骋当代艺术展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一树花开>>

    在共同的朋友圈子里,张骋更多地被称为“姐”,这样称呼她的人,20岁有之,30岁有之,40岁有之,甚至50岁有之。这个称谓透着亲,更透着服。

    姐在我的眼中,首先是个生活家,然后才是一位艺术家、精工匠。

    姐爱花。她家的院子收拾得很美,姹紫嫣红中有一棵生命力超旺盛的桃树,每到春天就披上绯红的盛装,花和蕾挨着、挤着、争着、抢着,不要命地绽放着,挡住了枝杈,遮掩了绿芽。树下从早到晚都有人在拍照留影,成了社区一景。姐曾请我去欣赏她的油画,二楼上整面墙靠着一幅巨大的桃花,一扭头又恰好能看到窗外满满的粉色烟云扑面而来。谁是天工之手?谁是再造佳作?着实让人有些恍惚。

    在几次组织写生的过程中,都曾见姐用油彩浓烈地去表现花。桃花、鸡冠花……在北京郊区的农家乐里,她笔下的活泼泼的生命,吸引着主人家和游客们围观。在别人挥墨完成了一幅又一幅的整个下午,姐一直精雕细作那低垂着脑袋的一朵,丝毫不为孩子们的打闹和游人的评论所动。

    姐精通厨艺。鸡鸭鱼肉、煎炒烹炸,任何原料和佐料,在她的手中,都能迅速变成一桌美味佳肴,且做法、吃法都是雅俗搭配,总透着让你想不到的新意。

    姐有着满满的生活智慧,经常蹦出些只言片语,但不相熟的人她可懒得告诉你。休完产假的一段时间,我曾经倦怠工作,她跟我说,必须去上班,哪怕只领800块工资。咬着牙坚持,让我终于在职场上找回自己。有时候回味那句话,真心明白:女人活着,是先活自己,再及家庭。传统意义上那种不顾一切的奉献,很大程度上是唆使女性放弃自己的社会价值,不应该是今天的女人还在念的旧经。

    2014年,听说姐“陷入”了景德镇,乍听有点意外,细想又是意料之中的事。像姐那么折腾的人,一旦喜爱上纸笔颜料之外的东西,必然是无法自拔的。

    我们一家子兴冲冲地去景德镇找她夫妻俩,头天一直是姐夫陪着我们,问姐在哪儿?才知道人在浮梁的工厂里忙得不可开交。

    说那是工厂,更像是一个荒村。三面透风的厂房挨着这个时代中国最伟大的工程——在建高铁的未接好的一段铁轨。初见厂房地上大大小小的素坯,颇有些不知所措,但看到姐,就明白了这是她的园地,她此时抑或永久安身的所在。姐利落地挽着纂儿,系着皮质的围裙,两只耳朵上各夹着一支工人敬的烟。她是那么专注,以至于我们为自己的旅行目的抱有一丝愧疚。

    第一次看到直径近一米的瓷质桃花,我还是很吃惊的,从没想过“乱红如雨坠窗纱”般娇弱的桃花可以这样表现。听姐说,形是一个方面,色也是个大难题。她跑了景德镇无数家制釉工厂,试遍了所有与桃色相关的釉料。在一次次失败里寻找、感受那个只属于桃花的形与色。八月的热浪叠加着窑火的闷烤,像是要把人的每滴水份都蒸发掉,但只要回到那个空旷的大厂房,她又能立即静下心来,慢慢捕捉那簇最终希望的亮光。

    姐说:“很久以来,我一直想做一件与生命和自然有关的东西,描绘娇艳春花与明媚暖阳相互呼应、融合的情景,那是对生命孕育的感悟”,“如果桃花能在所有的季节如此绽放,而我长生不老地活在世上,那么,这样的相遇就不会让我如此感动吧”。听到这番话时,我忽然意识到这个叫浮梁的村子,就是《琵琶行》里“前月浮梁买茶去”的那个浮梁。人生的有限和宇宙的无穷、速朽与不朽,是一切文学和艺术从业者的终极题目,千年前江州司马曾泪湿青衫,今天和无尽的以后,仍会有这样黄肤黑发的人,在不同的时空对话,留下一首诗或者一株桃花,令江河不废万古流。

    即使忙,姐还是陪我们逛遍了景德镇。逛逛,才知道书中得来的印象终归是肤浅的,融进去才会被这座唯一主题的城市所撼动。厂里的工人不用说了,这里的每个人,即使是出租车司机、大排档摊主,没有谁是瓷的旁观者,好像都是瓷的主人又是瓷的拥趸。

    姐带我们去了一家相熟朋友家的饭馆。点一盘鱼,小小的湖水鱼被收拾得晶莹剔透,加几个清炒的蔬菜,大家就这么围坐着,品味着佳肴与夜色。店外的树上挂着果子,沿街是卖鲜榨莲子汁的招牌和朴实的小炒摊儿,优雅的瓷器小店点缀其间。姐夸赞这个慢条斯理的小城,“人是讲究的,人们的心态那样精细和安宁,‘客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地忙活着。几百年不变的生活方式才有那样品质稳定的好瓷”。

    在景德镇安营扎寨之后,姐的花儿又多了一种绽放的形式——向火而生。姐告诉我,开窑的那天,为了迎接新生命,她特意描眉、画眼,一面是欣喜,一面是“好吧,长成啥样都是自己孩子”地忐忑着。桃花前前后后做了很多次,最后成功了七朵。而她总是说,今后没有了荒村,自己再也做不出这样的桃花了。

    姐焦虑着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在逐步挤出地域文化的个性,担忧着若干年后在没有田园美景的景德镇,很难再做出个性化的东西。西汉贾谊曾经说过,“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一日生活在世间,就要一日遭受炉火的淬炼。我终归还是相信成事在人,拥有天赋、勤奋辛劳如姐者,能将艺术形式、生活与哲学的智慧尽情融合,充分接受工艺与艺术的考验,成一位卓尔不群的大工匠。

    败家娘们之生活•张骋&郭立黄双个展于2016.5.28-6.26在北京万国艺术馆展出

生活家•精工匠      时事画刊  主编  梁玲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