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野

1967 出生于黑龙江
2008 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研究生班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7“自行自在”张鹏野作品展,梅地亚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6““茶”之三重境”张鹏野作品展,幸福社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3“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藏地摄影,仁寺艺术中心,首尔,韩国
2011“中国行者”张鹏野作品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中国
2010“行者”张鹏野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行者”张鹏野油画作品展,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在路上”油画作品个展,EM画廊,北京,中国
1999“中国当代版画佳作展”张鹏野版画个展,华莱画廊,北京,中国
1995 张鹏野绘画作品个展,北京九月画廊,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0  当代中国人物油画家十人展,歌华美术馆,北京
2010  《偶发》上上美术馆,宋庄,北京
2010  《落点》维诺里萨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10  《印·迹》当代艺术家联展,时代美术馆,北京
2009  2009北京国际当代艺术展,798展览中心,北京
2009  建国60周年黑龙江省版画作品展,卢禹舜美术馆,哈尔滨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视觉经验的回归——画家张鹏野近
· 超越——张鹏野《行者》系列油画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视觉经验的回归——画家张鹏野近作简评>>

                                 丁正耕

  艺术创作其实就仅仅是人类在现实世界中截取一种存在的符号来表达他本人个体的对世界看法的一种劳动过程。——也就是一种从视觉到知觉与呈现的途径再显。

  但是,艺术家们往往最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在技术与艺术的本质问题上混淆不清或者不甚明了。这种结果的实质即为:在技术与语言过程中寻找乐趣。而这种乐趣恰恰也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最能接受与乐此不彼的。当乐趣在一个规定或预想的尺寸空间中被无法继续的时候,画面就填的满满的了。因此,许多从艺者,都把它视为艺术杰作。而反过来,若一个从艺者是一个修炼很高、思想深透、眼光敏锐与学养淳厚但又在语言选择与运用上有局限的话,那么他的表达就毫无疑问地要受到因语言能力不够的限制,甚至无法叙说清楚他本人的世界观,即言不达意。

  以上二种,都是艺术创作中的大忌。这种大忌可以直接毁掉一个想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一生的梦想。

  然而,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由于中国艺术学院的门种繁多。故,现大凡从事绘画者大多都会基本的语言能力。同时受西方国际路线、金钱拉动的影响,大多绘画者仍处于绘制状态。以换取些局部的眼光与金钱效应。西方世界在华二十年的努力,直接摧毁了他们用了一百多年的坚船利炮想而没达到今天却达到了他们目的——逐步改造了中国人的人文思想观。

  由于所谓的世界文化格局的变定,中国的从艺者们也不无例外地溶入了多种制造中。因此,谁在这个时代的浑浊存境中越清晰谁就会越来越离艺术及其创作的本体更近。故而,也就使艺术创作的劳动显得更为珍贵和重要。正是因为这样的珍贵与重要,才会彰显出一个艺术家在这个时代中的作用。否则,仅仅只是上述的技术工人的行为而已。

  当然,视觉的经验对于一个熟悉表达手段的艺术家尤其是一个绘画艺术家而言是很关键的。在一种思想冲动直至创作实施过程中,视觉及其普适的经验是这个创作者必须严格重视的。否则,会因他在视觉设置上的不足或者雷同令人烦味,亦或会因他在视觉经历上与思想的悖离而使画面不清,言不达意,造成创作上的结果的不达。

  因此,视觉的直呈与知觉的再显就是每一个艺术家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检验的手段。

  张鹏野《行系列》类似的作品,在四年前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以为艺术家是在夸张了的手段上表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当初只是觉得他是在视觉设置上下功夫,尤其是他早期在版画技术上的运用与挚爱的原因。使他这一特征比较明显。也就是说,他那时的创作还没有深入到一种极为敏感的社会问题的思考上来。后来的《在路上系列》中开始关注人以及人在现世生活中的生存姿态使他逐步明显地感应到了他内心世界中想爆发出来的某种东西是那样亟不可待。于是,张鹏野在《在路上系列》中几乎完整地再现了中国人生存状态中的表情状态,由于他生存环境的地域原因,我们能准确地看到是北方人而非属南方人的生活状态表情。也就是说,从这时候起,画家张鹏野开始了他34岁定居美国纽约。6年后又回到中国所目睹的社会境况变化给中国人带来的诸如生存问题在人类心灵中的某种反射状态特征。从他儿时对交通工具自行车的记忆与那种时期中国人的特殊心态的反视与对在美国生活后对生活的判知经验的内心世界变化,并对中国人现状的存在姿态反映,迫使他把创作移动到了表达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精神状态的深刻思考上来。自行车、妇女、年轻人、中年人、买菜的人、送水的人、上班的人、下班的人、带孩子的人、载爱人的人等等,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场景被他一一收入画笔,使之成为他个人的对社会态度的宣泄方式与倾述对象。

  但对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物欲变化的巨大和人们对物质与外部世界以及电子网络时代给中国人带来的对时尚的崇尚的现实使偌大的中国大地上的人们在两种生活观、物质观、消费观观念上细微的冲突依然没有躲过张鹏野的目光。近期的《行系列》中,我们明显看到了张鹏野画面中使用生活与物质元素的升级,打高尔夫的时尚女人、天空中飞行的法拉利名车、振动翅膀的蝴蝶、向日葵、狗、面无血色却幻想着牡丹与蝴蝶的女人等等。张鹏野在画面中给我们建构了一个世界:中国人对物质的怀念与幻想并对富贵与爱情的渴望。

  事实上,从艺术本质而言,张鹏野仍属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积淀与西方文化消费双重的观点。一方面,我们看到画面中典型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姿态被他拨高了,这是他在使用艺术表达中夸张的手法以获取与他人不同的视觉构造;另一方面,时尚符号的注入非常明显地使他依然使用了艺术表达中拼贴与挪用的手段。一个是夸张了的现实世界,一个是碎拼了的时代符号。两者手段上的运用就非常明显准确地彰显了张鹏野个人自身的文化修养与世界观的双重思想。

  张鹏野在《行者系列》中,一面使我们因他设置的视觉图像,反观到我们来路时的影子;一面从他外来文化思考中符号材料的拼贴,拉挤了我们对过去原状生活的质问。从两种文化观的同一呈现中,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张鹏野为世人创造了一个企以自觉反观来达到对目前国人生活状态反思的动机。因而,他的这种表达是巧妙的、有效的、也是成功的。

  艺术的表达,除了听觉转为视觉空间的音乐艺术外,其余的都可以把它们归类的为视觉的艺术。但是,视觉的艺术到底要怎样才能给我们要想有一定思考力的人提供一种参照值呢?那就是通过视觉的呈现回到我们人类生活的本质。

  因而,张鹏野的近作《行系列》不是在视觉艺术创作上的超越,而是一次对人内心世界的回归,一种对本土人、本土事、本土文化、本土观观念的一次返回。

  这种回归,事实上是一种从艺术观视觉到艺术表达中人心世界的对艺术家本人对此身一切经验的返归。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