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冀湘

1968 出生于湖南长沙
1991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现居长沙,任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硕士导师,湖南省美术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展览
2016“2016亚洲漆计划交流展”,越南国家美术馆,河内 
2016 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福建
2016“2016亚洲漆计划交流展”,泰国清迈大学,清迈
2015“首届亚洲漆艺展”,拓福美术馆,福建
2014“2014海峡漆艺大展”,福建美术馆;中国美术馆
2013“艺脉相承----鄂湘赣皖当代漆艺,陶艺展”
2013“2013湖北国际漆藝三年展”,湖北美术馆,武汉
2013“2013韩中现代漆画交流展”,世宗文化会馆,首尔
2013“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中国当代漆艺展”,江苏南通
2013 第二十四回东洋艺术展,日本东京
2006“溢彩流光”当代7人漆画艺术展, 广东美术馆
2002“首届全国漆画展”,厦门
2002 湖南省第二届漆画展,湖南
1991 1991日本石川国际漆艺展,日本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访谈纲要
· 漆可载道 心法手传
相关评论 更多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漆可载道 心法手传>>
    关于漆较完整的人文描叙,最早可追溯到七百多年前的元代。著名书画家、诗人,王冕(字元章1287-1359,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曾有诗赞:


    漆树行

东园漆树三丈长,绿叶花润枝昂藏。

虫蚁不食鸟不啄,皮肤破碎成痍疮。

野人摩抚重太息,受辱匪因临道旁。

九天降气疏涩液,大家小家来取将。

陶盆纸笼攒待满,手中白刃磨秋霜。

况兼时令值肃杀,苟无正性安敢当?

所愿天下尽光泽,岂辞一身多损伤?

君不见西郊樗栎百尺强,

薜荔裹缚蝼蚁房,

此物安可升庙廊?

    其中所言“所愿天下尽光泽,岂辞一身多损伤?”几乎完全是对漆材料人性化的描写。作者以漆抒怀,俨然已将传统人为精神与漆的特性完美融合一体。值得思考的是,自然界万千事物,漆凭借何等资质而被选择,成为东方文化的载体。历经几千年文脉生生不息,无数漆家沉溺其间,如痴如癫,乐而忘返。如果没有精神层面的交流与互补;没有依付我们体内传统人文精神内在支撑;没有漆之秉性与漆家心性之间的共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是难以对漆家们宿命般将时空与命运投入其中作出解释的。

    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属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七千多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河姆渡地区独特的气候和雨水的影响条件,使包括朱漆碗在内的大量新石器时代木质器具得以保存。也使得其成为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漆艺源头。最新的资讯是2014年12月为杭州跨湖桥博物馆举行的“中国漆艺术精品展”,其中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的“漆弓”,据推测其起源有8000多年,把漆艺起源提前了1000多年,但有待进一步详细的科学认证。

    商周时代中国已有专门的皇家漆园,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诸侯贵族的私家漆园,赋税高达1/4,远高于其它所有生产项目的税收比例,这可以看出当时漆器生产的红火。有名的道家哲人庄子曾作过宋国的漆园吏,秦律中有专门管理漆园的条款,这些都说明漆器生产在上层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楚汉漆器,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关于漆器物的发现,是漆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个高峰,其创意想象之丰富,造型种类之完整,形态品质之完美,工艺技法之多样,放之世界,无出其右。2180年前先人所呈现的丰富的想象,精妙的用漆技法,雍雅细腻的生存状态,为世人所惊叹。是中华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之一。

    鉴于天然漆的独特属性,在农耕文明为主导的7000年漫长历史中,漆一直在建筑保护,装饰,家具领域,日用物件保护装饰,纺织物,金属和木结构等领域运用,并逐步建立了具有完善,独立的漆文化体系,从种植,采割,提炼,加工,分类,到髹饰工艺的一整套漆表现语言,形成了不同的工艺种类和技术工人的工种类别,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完整的漆艺术审美价值体系和漆产业体系,这其中,诞生了不同的具有影响世界的,代表中华文明的艺术表现高峰,其波及面不但改变了日,韩,台,朝,蒙,越,泰,缅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生活与审美,并作为东方独有的文化代表,通过贸易交流的商业渠道,流传至欧洲,中亚,非洲,北美世界各地,使漆与陶瓷,水墨共同构成了东方文化的符号。至今为止,西方对中国的认知语境为“陶瓷”,而JAPAN的意思为“中国大漆,表面光滑”的含义。

    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特别是信息化,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对漆的认知视界已大为拓展。站在自然科学的立场来看,漆的语系则完全不同,它已跳出了纯审美的范畴,借助技术与商业的推动,通过建筑,涂料,服装,医药等渠道,形成以漆为文脉母体,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通过产业化,商业化模式,进入市场,普及到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之中,构成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庞大的产业体系。

    漆作为手工文明为主要形态的文化语系,在近现代工业化文明的冲击下,溃不成军,破败凋零,奄奄一息。传统漆文脉几近断裂,气若游丝。究其原因,除了政权更替,时局动荡之外,以手工方式的漆工坊模式是无法抵抗机器的规模效益的。虽然传统手工工艺品形式的漆器,家具等凭借其桌尔不凡的传统文化魅力,得以硕果仅存,但也在无视品牌与知识产权,批量复制,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恶劣竞争的境况下,苦苦挣扎。

    值得高兴的是,现代漆画的脱胎之变,以及随后出现的漆装置艺术,使漆的生命力焕发出勃勃生机,漆语系一下从原来的手工工艺范畴进入了艺术的殿堂,漆得以成为人文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再停留在传统价值审美范畴中,供人把玩,消遣,阁藏的价值指向上,可以与其他门类学科一样,获得了影响和改变社会的资质。

    中国漆艺在上世纪下半叶走过了史无前例的两大历史进程:一是使漆艺从民间转移至高校成为一门学科;二是让漆艺从工艺美术转换成当代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前一个进程是传统工艺和文化资源如何建构成一种语言和价值体系,它关注的是漆语言形式的现代性;后一个进程是如何使漆艺从唯美和固步自封的圈子中走向思想和自由的批判,它强调的是用媒材演绎的思想者的素质,关注的是漆语言观念的现代性。

    中国漆画从漆器中独立出来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史,它承传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漆艺技法,也负载了厚重的中国文化。在现代教育的培育(包括邻邦越南的影响)下,在文化复兴、艺术观念介入的综合作用下,中国漆画便很快地找到了符合时代的新的艺术语言。以独立画面出现的中国现代漆画萌创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期间有三个人可谓中国现代漆画的启蒙者和奠基者。他们是:李芝卿、沈福文和雷圭元。三人对中国现代漆画的诞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沈福文和雷圭元,他们除自己进行漆画创作外,还在教育领域中埋下了中国现代漆画的种子。
     
      越南漆画起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1925年法国人维克托尔•塔尔丢(Victor Taraieu)在当时的法属殖民地越南创办了“印度支那美术学院”。学院在整体上采用西方的教学体系,但是法国人并没有把西方的一套完全强加于越南学生,而是鼓励学生挖掘本民族的东西,发展自己的民族艺术,把民间艺人请进课堂。他们的教师和学生皆开始尝试把传统的漆艺技法融入绘画中,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有了越南漆画的开始。在之后的不断探索和成长中,越南漆画(后称磨漆画)逐渐发展成为越南的“国画”,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0年代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巡回展览,受到广泛赞誉)。

    1962年,“越南磨漆画展”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展出,对我国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看到了用漆作画可以有如此的表现力和特殊的美感。越南的漆艺史远没有中国久远,其漆艺技法和水平也远远比不了中国,然而他们创作的漆画却取得了如此的成绩,这大大刺激了作为漆艺故乡的中国人、中国漆艺家和画家。特别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参观越南磨漆画展时说:“东方漆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人家为什么可以发展反映现实生活的漆画?我们应当派人去研究学习,将我们自己的传统发扬光大。” 于是,便在中国美术界普遍地产生了对漆画的认同,也加强了中国美术家创造中国新漆画的自觉意识。“从此,中国漆艺家、画家也有了漆画是绘画的自觉意识,开始了中国现代漆画的艰苦探索。” 可以说越南漆画对中国现代漆画的诞生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漆需要维护与延续其悠久的文脉;需要有共鸣与当代艺术的创作思想与行动;需要有勇于面向未来的前沿艺术的探索与尝试;需要有庞大的产业化基础的渗入与支撑;需要有国家文化形象的承担;需要有源于漆母语属性的具有普世价值的人文思想的贡献。

    就漆实用性而言,漆在航空、航天、海洋、道路、交通、武器装备、机械、电子、核能、化工等多个方面都有了实用性的突破。漆皮:我们常见到的一种服装面料,运用于上衣、高跟鞋、拎包等。漆医药:《本草经疏》:干漆,能杀虫消散,逐肠胃一切有形之积滞。《本经逢原》:消肿杀虫通月闭。《本经》治绝伤,取其破宿生新力。其他《本经》:续筋骨,五缓六急,风寒湿痹。《别录》疗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药性论》:能杀三虫。《本草原始》:产后血运,干漆火烧熏鼻。《日华子本草》:漆毒发,饮铁浆并黄栌汁及甘豆汤,吃蟹,并可制。《医学正传》:性畏漆者,入鸡子清和药(干漆)内。漆器行业中曾经有一句话叫“滴漆入土千年不腐”。我国数以千万计的古建筑群落,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利用天然生漆功能性维修保护古建筑,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漆学科建设对接市场,既承担文化的继承,保护,延续,挖掘,探索的职责,也要有对产业系统脉络科学的分析,判断,通过学科之间的横向联合,挖掘产业经济增长点。这就如同鸟的两个翅膀,一个翅膀就是艺术,另一个翅膀就是科学。理解科学需要艺术,而理解艺术也需要科学。艺术与科学追求真善美,但也揭露和鞭笞假丑恶 。人类的精神追求,总是要求物质给予相应的支持和体现。而科学又总是以自身的进步,不断地响应着这种挑战,不断地支持和体现美的艺术(FINE ARTS)。

    我们正处于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急剧变化的转型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几大浪潮,同时扑面而来。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等领域都在不断改变,我们在高速前行,不能停滞,更是不能回头。就漆艺而言,也将不可避免地迎来当代艺术的“洗礼”。漆艺术应该有所担当,现代人文精神领域应该是其价值追求指向。

    漆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恩赐,隐藏着具有典型性东方人文普世价值的密码,期待着我们以智慧去开启。感怀先人高贵的人文情怀,结合当代艺术与科学观点,随付和此短歌行,敬请指正。
 
咏漆

漆本无语,以艺言之。割采如乳,母性包容。

髹器饰物,漆界恒雍。漆可載道,心法手傳。
 
木碗朱饰,河姆渡始。丹墨诡逸,楚汉巅煌。

册典明代,黄大成錄。脱胎再变,漆画流光。
 
释智科学,普惠民生。添彩人间,萤裳飙型。

入药医体,阻隔腐脔。国安尖端,隐身护形。
 
天造之物,教化众生。漆道人道,恰似吾民。

缠绵有性,黏长有情。天地轮回,承载基因。
 
今赋歌咏,慨当试声。问漆千年,髹远未央。
                            
                                               
 

 湖南师范大学  陈冀湘    2015.8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