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征 ; 现实观念与本能; 自我思考
作为一名高校油画教师,在油画创作教学中除了强调学生重视绘画基础、继承中西方绘画传统外,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毕业创作和今后的艺术发展之路。绘画基础就像一个人写文章之前要会拼音,要学会书写汉字并了解字义语法,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文学渊源一样,还要熟读中外历史名著、要做文学积累、要做大量的基础功课,这些是毋庸置疑的,绘画也一样,在这里我不加以累述。在这里我要强调和声明的是我的教学创作之理念——就是要有时代性;要重现实观念和本能;要不停的进行自我思考。
在辅导学生进行创作时,我会把“心灵力量”“个人特性”“关注点“作为我的辅导学生进行创作的理念,甚至要求学生可以在创作时摆脱时间、空间、透视及所谓真实的束缚做各种构图训练,并不要求学生在创作中一定要还原客观事物的客观面目,强调的是追求画者个人精神内涵的展露,并尽量把真实的自己融到绘画作品里,做到画人合一,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与观者互动。
通过绘画作品的创造,我希望创作出的作品不仅具有技术含量,而且作品能更代表当下的时代,也能代表你自己的艺术视觉情境,表达出艺术创作的真实本质。通过健全有序的引导学生,使学生进入到一个健康的艺术创作循环里,创作的作品要展现画者的深刻自我思考,连接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摒弃那些虚假和媚俗的创作模式,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心灵对接。
我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注重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理念,突出时代特性,融合表现性艺术的精神内涵,用自己个人的艺术视角来观察客观物象,把自己的关注点用具有当代气息的表现技法与时代的精神精密的结合在一起,所进行的绘画创作,不仅能反映客观现实中我们所关注的物象,更能启发人的潜意识心理,挖掘深层内涵,突出观念和本能。甚至通过客观物象表达紧张、困惑、焦虑和遐想,表现出象征性和精神内涵,反思现代社会的各种现实。
这种超越技术技法的创作对现实的诠释往往更多地体现在画面物象与心灵、精神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如何经营画面当中,这就要求画者敏锐的捕捉到现实生活中感动你、激发你、甚至伤害你的鲜活的情境体验,融入对当下对新时代特性的关注,发自内心真诚的抒发自己的一书见解,让自己的真实艺术个性在自己的绘画中得到充分发挥。并且敢大声地说、肯定的说、按着自己的胸口说,这就是我要抒发意愿,这就是我、这就是我要说的话、要画出的画,它不仅是我自己的作品,它还是这个时代的载体,它能代表我,能代表这个时代。而且这种作品更能轻易剥离艺术家与观者的屏障,从而让观者同画者一起在真实与幻想之间飞翔。
由此反思,油画家的创作落笔不仅在于一种技艺的诠释,更是画家自我在一个紧闭的情境下的情感释放的过程,当今的社会已经上升到了一个超前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年代,人们被眼花缭乱的现代科技与极度现代生活蒙蔽了双眼,不愿再面对过去,不愿再思考危机,以至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物链在消亡、温室效应等等。面对这样的生存现状,我要借助于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涵,绘制时代的寓言,以自我的视角反思社会现实,并以此期待共同的觉醒。
在涉及人类环境发展的主题时,不仅着力于视觉表现样式的提炼与创新,更彰显出艺术家的内心思考,用心发出对大自然的呐喊,通过艺术表达,引起人们对冷漠的社会现象惊醒。
《空间物语系列》是我的近几年的创作主题。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生态平衡是我长期探索实践的方向,在作品中我选用具象性手法表现人性对大自然的冷淡和漠视,重视思想性和观念性,强调自己的艺术语言和画面张力,用拙朴、滞重的笔调和完全自我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大自然的禽鸟在无助以及人类的欺凌与漠视,画面中虽然没有出现“自我”,却是将“自我”放在一个引导者的位置,阐述着、传达着、引导着观者感受大自然的精灵无语述说的命运。更多的表现画者的内心思考。传达出人性、生命与自然的暗喻目标与引导,透露出一种神秘暗喻或是悲壮的美,同时也是对于期待大自然的纯净、安宁和艺术家责任的向往,也是在都市化的生存环境中,画家对现代的生存状态的忧虑。关注当下,是艺术家的责任。
在创作“空间物语”这一系列作品的时候,我把鸟儿作为画面的载体,是具有隐喻意义的。把在自然界里像精灵一样的小鸟画得特别巨大甚至特别突出,让鸟儿的身体和翅膀充斥和占据了近两米画面的绝大部分,在视觉上具有超常的冲击性,一下子将观者吸引到画面中来,让观者一边为画面中坠落的鸟儿所吸引,一起为之深思感伤。
画面中似乎仅仅在反映平凡而普通的东西, 却让人感觉到那里不对劲儿,让人进入新的思考,很简单却又很深刻。画面载体的设定也不是正常的叙述,而是采取打破正常空间,写实与表意,将观者进引入“真实”与“非真实”的交战中,留下可供想象的线索,让观众自发产生无限联想。一幅好的作品,能给观者以心灵的启示,让观者在见到作品时内心突然感受到一种奇妙的触动;更要抛弃逻辑和理性,这样艺术家才能真正接近心灵和潜意识。“一件真正不朽的艺术品只能从启示中诞生” “要有创新的、非凡的、甚至不朽的意念,唯有与世界隔离开一段时间,如此最寻常的事物才能显现出新奇和特殊,才能显示他们真正的本质。”⑴ 所以形成自己独特视觉风格是每一个真正艺术家所应该追求的。创作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表现语言,既要保持自身的价值和艺术传统,同时又包含新的视觉形式和精神内容,这是所有艺术家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艺术家的思考和呼喊决不是空洞的言辞,当你以一个当代艺术家敏锐的视角对关注的主题进行反复剖析和描述,更在表明当代艺术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文化立场和艺术担当。
⑴见《我们向何处去?——欧美现代艺术理论》作者:(美)契普 著,余珊珊 译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