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山水多侧重于重视认识和熟悉对象,审美情趣多侧重于客观对象的真实生动的再现,在探究自然地规律基础上来创造艺术形象,衡量作品价值和意义的标准——写其真,得其神。元代的山水对物象的认识方法不重在形迹的表象,在对待“心”与“物”的关系上强调个性和怡情,趋向盛情自我情思的表露,促进笔墨表情的发挥——写其意,求其韵。宋代画风写实以工整为主,重“自然”的造化,受到当时理学思想的影响,画风写实性较强“如真在此山中”。到了南宋之后山水画更加强调意境如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体现了士人对山水生活的向往。
山水画的学习过程引用了黄宾虹的说法:“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元以后的山水都没有了气,一切的物体都变得单薄了,这也许是因为元代的政治形势所引起的,还好在明代董其昌提出了复古之风,山水画才有了另外的审美要点。但是元后的山水画的一些笔法和章法更容易学习。
在山水画的学习时,审美上提高了,作画时才不能含糊,应当“当如做字法,皆笔笔宜分明”。初学者困惑在于:手持毛笔,不能尽意掌握,往往陷于描摹,无笔无墨,画面无气韵,一片混沌之态。绘画在用笔上有“四病”(即:僵、枯、浊、弱)的说法强调用笔要有力度。“气韵生于笔墨,未的其法,则气韵无由生动”。对于绘画的审美标准有:气韵和意境,更强调的如黄宾虹说的“内美”,现在就是这个“内美”的该怎么去取的,主要在笔墨的变化中得来,还有在人格的精神美,不断地修炼自己,逐步累积知识。
宋人的山水画那种至今无法到达的境界,“宋画多晦暝,荆关灿一灯,夜行山尽处,开朗最高层”。看到宋代人绘画笔墨攒簇,耐人寻味,近看只是笔,参差错杂,不辨所画何物,而矫健飞舞,姿趣横生,远观层次井然,阴阳虚实,不异一副极工细之作。对当代我们学画是一个指引和导向。话说学画要师古人,就如“庄子云:栩栩然之蝶,蝶之为蚁,继而化蛹,终而化蛾飞去,凡三时期。学画着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今人者食叶之时代;师古人者,化蝶之时代;师造化者,由三眠三起,成蝶飞去之时代也。”我们学习不仅要学习古人的画,还要去大自然中去体会。是师法造化,不图为技术之事,尤为修养人格之修身课业。
要学文,先做人,要学画,先敦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