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水墨人物画在创作语言方面上画家们获得了极大的空间和自由,在画法上画家们往往更加注重个性化语言与个人面貌的确立,因此当代水墨人物画在画法与形式上呈现出空前绝后的个性化和丰富程度。笔者身处的当下水墨画坛在信息大爆炸的语境下水墨人物画较之前审美标准单一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如今选择水墨人物画这门学科的学生可以选择的发展起点已然是丰富且多元的,古今中外乃至各个艺术门类中可供吸收学习的养分更是琳琅满目。笔者近些年来通过对于水墨人物画的学习与探索实践,在基于当下的现实情况与时代特性,关于“画法的时段性 ”产生了以下思考。
作为水墨人物画创作者的一员,在专业上的学习成长过程笔者于本科阶段所学习掌握的是通用画法,即通过接触学院本科的基础教学范本教材并进行学习一些通用的技法、造型法以及构图法。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恰恰与此相反,自研究生入学以来导师给我制定了研究方向为主题性人物画创作,同时要求一年级起便开始进行探索研究个性技法、个性造型以及个人题材。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本的画法因无法表现当下中国社会人性的复杂性与表达笔者作为创作本体的真实生活体验而面临失效,于是笔者在“画什么”与“怎么画”上遵循三个有效性的原则即“题材的有效性”“技法的有效性”“造型的有效性”之下展开水墨人物画创作的学习和探索与实践。
题材的有效性也就是“画什么”,表达什么概念。笔者自入学便开始尝试画大量的草图,并且从草图中找出有意义的一个或者两个人物形象来组合画面,形象和概念在形成的过程中有先有后,二者相互促进,同时在题材上紧扣笔者现实生活与自身内心真实感触并与时代产生关系,重点在于体现对当下社会生活和人们生存状态的关注,这就是题材的有效性。这便要求笔者需对当代社会生活有深刻体验和深入观察,发挥感知能力同时激发创作激情。
在确定作品题材之后,接下来便是面临“怎么画”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技法的有效性和造型的有效性两个问题。在一年级前期笔者很快就直面到技法和造型的失效所带来的问题,本科期间学习到的公共技法与公共造型在笔者以当代年轻人为题材系列的创作上结果呈现始终带着一股“老气”,尽管费尽功夫使尽浑身解数处理好笔墨的变化与造型严谨的把控,结果往往还是不尽人意,画画的状态也变得愈发紧张,画面整体气质始终达不到期望的感觉。于此开始笔者便很快的转向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家们进行研究学习,通过大量收集并参考各个画家们不同的笔墨语言,以此了解并找到各种题材下最有效的图像以及表现方法,从而在自身探索实践中力求形成带有个人面貌的水墨艺术语言,同时契合自身的艺术感受与表达题材。
通过对水墨人物画建立了新的意识与理解之后,“画什么”与“怎么画”这两点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想要有很好的突破就具有很大的难度。想要达到理想的创作状态,在水墨本身材料语言的探索上画家必须反反复复进行大量的实验尝试,通过对不同的画法之间所产生的效果相互进行比对,从而找到并掌握最契合个人的水墨表现语言;同时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审美格调与激活个人感受力,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在学习和掌握原本学科内艺术知识的同时,大胆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与图像以此拓宽水墨语言的可能性,如古今中外的经典图像,包括油版雕水彩等绘画作品以及广告、摄影、电影等等。
研究生一年级时笔者没有给自己立刻设限具体题材,一方面原因是笔者认为本身对水墨工具材料的理解掌握与可能性了解甚少,因此几乎一整学年都在纯粹的不断进行水墨语言探索和实验,同时所描绘的对象也多为日常生活中身边各式各样的形象和现实的场景,试图通过大量的探索实验从而对水、墨、生宣等材料能够建立更深的心得体会,过程中也会加入胶水和洗洁精等其他水性材料与水墨融合进行大胆尝试。
进入研究生二年级笔者尝试以学院里身边的老师、画家和学者为题材进行肖像系列创作,以此也为求在探索实践中提升对写实肖像上的水墨语言表现力,并尝试在突破中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符合个人气质的画法。如何拓宽自身对水墨语言表现手段的同时能够使其成为表达自我情感的载体,并创作出符合当下审美语境的水墨人物画,是笔者在绘画的学习道路上时时刻刻在思考的问题。在《肖像系列》的水墨画法探索后随即同样以《老师们》作为题材内容延续进入单人全身像的创作实践。
以笔者个人的角度出发,在面对当下水墨人物画学科中已形成有各种水墨样式的语境下,笔者非常希望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画法,于是大量读图读画以使脑子里储存大量视觉数据、建立自己的视觉教养、提升视觉敏感度,同时研读各类相关的书籍,注重图式、造型,试图创作出与自身成长环境、个性、审美形成紧密联系的作品。相继头像与单人的水墨实践后笔者接着完成了一些主题性比较突出的作品如《田野间》、《伸展》、《摄影棚》、《锦瑟年华》系列等。其中《锦瑟年华》系列描绘的是在摄影棚内的女模特们,画面试图能够通过前两年探索掌握的笔墨语言去传达当下年轻人们的活力和朝气。
研究学习以及创作成果都会有阶段性,“画法具有时段性”本身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作为实践者在过程中应保持对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敏感并且时刻提醒自己。但是为了“有效”而“有效”,却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其创作的力度,同样是不可取的。对于笔者这一阶段来说,深知这短短几年只是对水墨人物画形式语言探索的一个开始,并非最终面貌,至于何时在笔者的画面中生效,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以及将来笔者的水墨创作会呈现怎么样的画法样式,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样保有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