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认识事物的时候,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想象,任何一个没有见过的新事物都会在小脑瓜里细细的琢磨一番,然后天马行空的加之以各种幻想,所以常常能感受到物外的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慢慢的我们对新奇视而不见,变得理所应当,甚至忘记了幻想。但我相信还是有一群人,他们坚持像孩子一样,希望生活可以变得简单,希望能抵触不美好的东西,留给生活一片闲逸的空间。
艺术家比较幸福的一点是可以让作品带有自己的气息,或者是说把自己的归属感物化的体现出来。这次接到哥本哈根的邀请来做作品,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新的尝试。之前的创作我多数会选用天然的棉麻材料,皮草对我来说有些陌生,是我不太会主动接触的材料,一直认为皮草固有的“贵族气息”是改变不了的,这次做完两件作品,却让我对这种材料有了新的认识。
非常幸运,我首先接触的是丹麦总公司的皮草工艺小样。不同于以前的感觉,皮草摸上去暖暖的,皮草和欧根纱的工艺结合看上去特别可爱,皮草和革面相结合时它又变的很冷峻,剪毛后的皮草有着丝绸般的触感,我突然觉得这种材料很有魅力,它存在着很多种可能性。
雕塑系的训练让我们在创作时本能的会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从材料出发,思考这种材料最适合做什么,第二:作品最终在空间怎样的呈现方式,才更贴合你想表达的“场域感”。
我对自然界中微观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这两年的创作也一直延续着这个主题。作品经过草图、小样、很快定了下来。毛绒绒的蘑菇头贴合皮草的柔软而亲切的特性,我也给它们起了可爱的名字叫“绒绒”。总体来说,我是一个较迷恋技术的人,蘑菇底部连接的褶皱工艺在一针一线的缝制中既有困难又有乐趣,填充后的饱满感让我兴奋,我喜欢这种富有肌理感并且“满满”的感觉。最后在一丛小蘑菇的底部装入一个小马达,人们靠近,小蘑菇就会自动产生摇摆的状态,观者与艺术品产生互动,随风摇摆的小蘑菇,让我们像回到大自然一般。
背景的作品源于每年的春天新芽冒出,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大自然的生命力竟如此新鲜的呈现在眼前。石缝里的小草、突破墙皮的苔藓仿佛在被压制后显得更加有力量,是一种想要突破框架的束缚向往自由的力量,它们冲出屏障,然后大口的、舒服的呼吸着“自由”的新鲜空气。大自然如此,我们其实也是如此吧。
康悦
2014年12月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