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邻山野的成长环境,让我对自然题材格外钟爱。观察花朵和叶片的细节,研究动物的形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是我众多的爱好之一。
2014年一次机缘巧合,我接触到了「科学生物绘画」这一小众的画种。「科学生物绘画」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在科学层面也有非常严苛的要求。
2014年起,我从植物和昆虫入手,开始了科学生物绘画的学习和创作。2017年,我有幸成为「中国生物绘画泰斗」曾孝濂先生的学生,并开始绘制《蝶影-中国珍稀蝴蝶手绘观察笔记》一书,该书于2022年出版上市。
“对我来说,一幅画从来都不是一个终点或一个结果,而是一个快乐的意外与一种体验。”「科学生物绘画」在《蝶影》出版后告一段落,不满足于写实风格的创作,我开始研究和思考新的创作方向。
当代绘画的风格是多元的,我尝试结合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和更偏向于女性视角的表达方式,来延续传统的博物绘画题材。通过描绘物种之间对立、共生的关系,展现自然中生存的智慧、动态的平衡和生命的力量。
在当代绘画的语境中,传统的博物绘画被注入了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从单纯的描绘自然,到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相互融合,是对自然科学的另一种诠释,同时表达原始的生命观和对自然的崇尚与敬畏,思考人类在宇宙运行链条上的责任与处境。
通过动物的行为去映射人类,借助人类的思维来表现动物。在我所营造的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空间中,人与动物是平等的。我现在的创作系列「朝夕池」以动物和人为主题,通过对不同物种和人体的描绘,表达生命一体化的概念,以及对世间万物、自然母体的歌颂和赞美
每一幅画中都会出现或具象,或抽象的女性身体形象。这些女性躯体在我的画中亦可以指代自然母体,同时也是我在把自己带入到自然里,带入到我的每一幅画里。在创作时我时常会感到和世间万物的连通感,我们有共同的悲喜与追求,在宇宙亘古隽永的运行轨迹中不断向上和向内,找寻自己的位置。
徒步登山,户外背包旅行的经历让我有机会去更多的走进自然,去感受自然中原始的美带给人的冲击感。我结合博物学的知识,将物种本身的特性和希腊、罗马、阿兹特克和古老的东方神话故事中的隐喻结合在一起,描绘我对于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思考和理解。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自然的缺失也愈发严重。行走于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匆忙的脚步无法停止。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自然中清新而富有生命力的美感传递给观者,从我的画中感到愉悦和安宁,重新获得与世界串联的能量。
纵观整个世界的艺术史,自然带给人的力量无一例外是人们探索和追求的初心。无论是写实,表现,抽象,艺术家们都需要对周围的自然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比常人更敏锐的洞察力。在艺术的领域里没有必须,它的表达方式千变万化,但不变的是对自然万物恒久的好奇心和探索问题的新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