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对19世纪这个巨变的时代,法国艺术家纷纷以敏锐的双眼来描绘他们所见的世界,在这些艺术家当中,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的艺术风格很难定位。他既继承了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也吸收了印象派对光色的表达。德加热衷于表现女性形象,特别是舞女形象,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古典主义的美女不相符,与印象派笔下的女性形象也不同。
关键词:德加,女性形象,舞女
一、十九世纪的风情——德加笔下的女性形象
(一)舞台上的女性形象
德加与舞蹈这项运动似乎一直以来都有一种无法舍弃的联系,他用极为准确的造型来描绘舞女形象,除了芭蕾舞者外,咖啡馆中正在唱歌的女歌手也是德加表现的对象,《戴手套的女歌手》是在一个仰视的角度下刻画女歌手的特写镜头,画中的女歌手张着嘴巴引吭高歌,背景用夸张的装饰性色彩来陪衬。而作品《狗之歌》,则是用一种嘲弄的方式来表现咖啡馆里的女歌手。
(二)日常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1880年是德加创作浴女题材的开端。这是继他对舞女题材探索之后又一迷恋的女性主题。
浴女题材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突破了古典主义中裸女的传统画法。他笔下的浴女所表现出来的动态一般是弯腰、弓背、蹲着。他打破了以女神的形象处理裸女的观念,客观而真实的记录模特的沐浴动作。这个时期创作的《盆浴》是一幅光与形的杰作,他的另外一幅作品《晨浴》虽然题材与前一幅画相同,可是此画在构图上却有相当大的差异:此处德加大胆地采取俯视角度来表现女性裸体,并用五斗橱将构图分割,使观者的视觉再度受到挑战。与德加浴女题材作品以及表现舞台上的女性题材的作品在画面的艺术效果和气氛上截然不同的是取材于下层社会女性生活题材的作品。
德加一向很冷静地观察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洗衣店里平凡臃肿的洗衣妇引起了他的兴趣。同样是画过洗衣妇题材的杜米埃,其与德加所画的形象相差甚远,德加感兴趣的是身处艰苦工作环境下的人物动态。他的作品《烫衣女工》中两位女性,一位手拿烙铁埋头工作,另一位则慵懒地打着哈欠。这幅画把洗衣妇的丑陋形态毫无保留的表现了出来。
三、德加舞女系列色粉画的风格
德加的作品最独特的就是色粉画的创新,他的色粉画大多取材于舞女。色粉笔对于德加来说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工具,它的某些特性正好符合德加的艺术探索。
(一)色粉笔带来的独特绘画效果
德加选择了用色粉笔来塑造画面,是因为这种绘画工具便于表现色彩,同时,还具备线性造型能力,便于大量的记录人物的形态,所以才呈现了舞女题材色粉画的最显著的风格特征。
首先,从《舞蹈课》《明星》及一些舞女画稿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加将线条运用的非常生动。线条的宽窄粗细应和着舞女的跳跃、旋转。为了表现芭蕾舞女纱裙的质感会运用一些抖动、松散的线条,再用简单、肯定的线条将裙摆的褶皱重点画出,画面中的线条就有了松紧结合的效果。其次,德加的色粉画画面色调绚丽多彩,他在进行色粉画的创作时会使用定画液来固定画面,然后便于多次重画,最后形成了色彩重叠的效果。
(二)从生活的细节体现美好形象
德加所画的舞女们具有独特性,他所描绘的舞女往往经过了无休无止的练习而疲惫不堪,她们系鞋带或是打哈欠,挠背,动作也没有舞台上那么优雅。德加在1882-1885年间创作的《疲倦的女舞者》,以多层、厚涂的粉彩及简化的舞者轮廓线,描绘了舞者的疲惫状态,德加描绘女性形象的作品卓越之处在于展示出藏在生活细节中的真实美好。
(三)浮世绘和摄影术影响其构图
德加的绘画作品往往采用了大胆地构图,这是由于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版画及摄影术的影响。作品中采用大的俯视,主体形象总是偏向一边而非中心位置。《休息室的舞者》这幅作品能够展现出德加对粉彩及炭笔等素描素材的掌握能力,他以轻松、流畅的笔触将这两种媒介结合起来,把舞者休息瞬间的感觉具体呈现出来。画面中最前方的舞女好像正要离开德加的视线,而在她身后面的人物正在整理舞裙。这样的一种构图特点与日本浮世绘版画的构图特点非常相似。在这幅画中,正在练习舞步的舞女有种要离开画面的感觉,德加就是运用了摄影术将这一瞬间记录了下来。
(四)、德加舞女系列作品分析
(一)舞女群像作品分析
德加在刚开始画芭蕾舞女时,研究了芭蕾舞者练习的每一步,从舞蹈教室、预演到正式的演出。
德加初期的舞女题材作品画面较为严密谨慎,构图也比较坚实,每个人物都做了细致的安排。《舞蹈教室》创作于1873-1875年间,这幅画在表现技法上显得非常的成熟。德加在整个画面中央画了一个大镜子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同时镜子所反映出的街景,仿佛使画面透了一口气,避免了画面的拥挤感,这幅作品中有舞女、舞蹈教师和站在远处的几位穿黑色衣服的女性,在一群年轻舞女中央站着一位拄拐杖的白发老人是舞蹈教师,年轻的舞女们正在他的指导下做着练习。德加擅于把握人物动态,所以当我们仔细看画时,我们会发现画中人物动态各不相同。
19世纪60年代日本版画及摄影技术的流行,让德加学会使用不同的视角构图,甚至是制造一些特写镜头,并且在画面上呈现不对称的效果。他的《舞台上的芭蕾舞排练》)中就有不对称的生动,右边高贵的舞者与左边打哈欠、伸懒腰、穿鞋子的舞者形成对比,全画采用俯视角度,打破了只表现舞台面的呆板形式。
中期以后,德加的芭蕾舞作品已看不到舞台、教室或者是预演的全景。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两个的舞者》是《舞台上的芭蕾舞排练》右边舞者的特写镜头,德加喜欢将自己作品的一个片断做特写处理。画面中占据一大部分的是舞台的地板,而主要的两个舞女却被安排在右边,这样的画面看起来就有了一种舞者可以自由的在舞台上移动的效果。
德加这一生的绘画作品大约2000多件,其中一半以上的是舞女题材作品。德加用一二十年的时间来研究舞女舞蹈的绘画主题,而这些表现舞者的作品也最能代表德加的艺术。
(二)德加对舞女题材不同材质的探索和表现
德加患有严重的眼疾,所以他除了大笔用油画、炭笔或粉彩画画之外,更努力地尝试雕塑这个强调触觉比视觉更重要的媒材。在1881年举办的第六届印象派画展中,德加将自己在1879-1881年间创作的雕塑作品《十四岁的小舞者》展览出来,这也是他在世时唯一展出的雕塑作品评。在这件作品中,德加为蜡制舞女穿上芭蕾舞衣,垂下的辫子上绑上缎带,脚上则穿上了芭蕾舞鞋,舞者的形态十分逼真,但正是由于过于逼真、小舞者的形象缺乏美化,这件作品成为受人异议的重点。
这样逼真的雕塑风格在他的眼疾恶化后已不多见,但是德加仍然喜欢表现舞者的形貌。雕塑作品《一个大阿拉伯式的动作》,表现的是舞者单脚支撑的动作,这个动作在现实中很难完成,在制作上也很有难度。但德加恰到好处的处理下,达到一种平衡状态。除了雕塑之外,质地粗放的粉彩画和版画也是视力恶化的德加突破困局的创作途径。
总结:德加的作品反映巴黎社会真实的生活情景。华丽的芭蕾舞衣下露出的疲惫姿态,洗衣妇为生活辛苦劳动的双手,戴手套的歌者唱歌时专注的神情,给予人们美的感受,更加凸显出重新认识德加作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光与色的奇迹: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美术 》 杨超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2]《世界名画家全集•德加 》 何政广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1
[3]《与德加共享花草茶》 吴梅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
[4]《世界名画与巨匠•德加》 吴运鸿 外文出版社 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