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的情结
广西美术作品多以秀丽风光、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只因和谐安宁的生存生态环境,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而致。悠久的民族历史熔铸成巨大的凝聚力,使这些民风民俗能传承至今,成了艺术作品的形式的主题追求。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只有面向本民族的现实生活,从中获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了解本民族的传统,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族精神和风采的作品,才具有世界性。
从80年代开始,我就致力于少数民族古典人物画创作。作品包括1982年的《京族渔妇女》和《新娘》 ,1994年《山妹子》 《姐妹俩》 《家》; 2001年《瑶妹》 ,到2016年的《黑衣壮婚礼》等作品。身为广西本土画家,我的绝大多数题材与灵感都是来自广西少数民族。用古典的油画的精神和技法,表现广西少数民族的服饰、传统习俗、生活场景。既有远古的风貌,又有现代人对生存的感悟、民族情感的抒发、对唯美的追求和乡土情结的表露
我的作品选取少数民族作为我主要的创作题材,是与我所受艺术教育和我在广西的生活环境有关的。我生长在特定的多民族的环境里,除了一腔乡土情结之外,还一直受到了“创作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艺术理论的熏陶和引导。而表现广西少数民族,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使命。作为一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画家,体现地方特色、民俗风情,画少数民族题材,是很自然的。80年代,大学毕业不久,我的处女作《新娘》和《修船的京族渔妇》都是表现我身边熟悉的少数民族题材。《新娘》被选入了中国文联出版社的《中国新文艺大系》 。《修船的京族渔妇》在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获了奖。这是对我艺术追求的认可和肯定。这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少数民族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艺术创作路子和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艺术追求,多了一份责任感。
当然,除此之外,少数民族也有着很多吸引人的艺术创作元素,如华丽的服装,能构成丰富多彩的画面,单从服饰的描绘来说,我是非常欣赏和迷恋过。特别是耀眼精美的银器饰品和服装,这是姑娘为出嫁前从十五六岁时就开始缝制和镶绣的,这一针一线寄托着多少美好的遐想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服饰,珍藏她们的一生难忘的幸福和快乐。我所画的肖像作品,她们的服饰都是节日、婚嫁、或赶圩才穿戴的装束,穿在她们身上尤为显得惬意和自豪。在众人面前,毫无掩饰地展示着美好青春,同时也在炫耀着心灵手巧和美的追求;他们的生活是唯美的,表现她们的艺术作品自然也是唯美的。他们的友情、爱情、婚姻都是真诚和甜美的,蕴藏在一件件精美的服饰里,不用刻意去营造,感受就行,欣赏就行。
但作品只专注服饰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于表现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形象才是最有说服力创作元素。他们生活在边远的山区,远离现代文明,可他们有着自己的礼教,文化和艺术,有着远古传承下来的最人性最珍贵的文明,构成了他们原生态的民风民俗。每个含蓄天真纯朴内敛的形象,让你读出积极向上生活态度和顽强的生存能力,读出人类永恒的主题。
无论是哪个民族,真善美才是他们的本性,才是这个世界最真贵的东西。能刻画出一个部落群体最原始、最本真的生存状态,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广西的黑衣壮,生活这样不寻常的环境里,还有着如此怡然自得的生存姿态,让人肃然起敬。她们简单、粗朴的服饰里透出来的民族气质,让你忘掉贫困和烦恼。看到了淳朴的美,还感受到族群的凝聚力。我曾参加了过一场黑衣壮的婚礼。他们能喝能唱,三天三夜,载歌载舞,乐观随和。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着这样的生活氛围,民族的也好,风俗的也好,都让你产生敬畏之心。我体会到了让我最感动东西, 2016年,我创作了《黑衣壮婚礼》,作品里表现的就是这个族群的生活状态,不是优雅和甜美,而是一种本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所赋予的原生态。每个形象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震撼。
大多数画少数民族的画家,只关注民族特色,关注华丽服饰和奇异的民族风俗,而很少关注人本身,关注民族的精神性。忽略了天人合一的特定的生存方式,和那些能让人倾注全身心去刻画表现的形象。这才是少数民族的精华。我的作品里,这些形象是我真切体念,有感而发创作的形象。没有刻画具体的某个人。既体现纯真的美的个性特征,又有我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化的形象。这些形象强化的特征仍然保留着一种真实感和存在感,这是肖像画艺术的真谛。一幅作品得到认可不仅要画出人的个性,更要表现民族的共性。要想强调少数民族题材的特殊性,就要更多的关注这个民族的共性,即民族风俗约束下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和传统文化。才能准确地传达出健康向上的少数民族的形象和精神。他们一成不变生活习惯、爱情观、婚俗等,能被一代代地继承下来的,一定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宝贵的财富。所以我觉得,一个画少数民族的画家,应该更多的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历史,文化,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个本土画家,表现少数民族题材中的真善美,是艺术创作永恒话题,除了注重真实感受外,对生活体验、入微的体察,内心对理想美、民族精神的独特理解,作品才具有民族的精神与内在力量。
二、历史的再现
作为一个写实的人物画家,应该肩负起社会的责任。为建设社会文明而做出贡献。从2009年开始,我创作了《右江苏维埃政府》 、《漓江晨曦,桂林八路军办事处》 ;三联画《湘江战役》等大型历史画。
《右江苏维埃政府》(280cmx400cm)是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历时三年,经过精心创作、严格评审后完成的优秀作品,作品凝聚了众多广西美术专家的心血,是当前广西美术创作的最佳水平。是自治区政府定制收藏的艺术品,大题材、大画面、大制作、再现近现代广西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历史人物韦拔群等历史人物, 展现历史风貌、表达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最终取得了突出成果,作品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历史场景,
以饱蕴对广西革命历史题材的满腔热情而制作的历史画,将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以视觉艺术的方式进行了整体性的呈现,以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形象,昭示了广西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历史画的创作,意味着广西除了美丽的风光和绚丽的民族风情,还有厚重的广西革命历史需要我们去表现、讴歌。用厚重的革命历史震撼世人,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
历史画的创作,需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做出忠实地表达。搜集素材,深入考证、研究历史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将历史人物的素材用绘画语言表达,使之成为有鲜明个性和历史真实感的作品。这个过程从构思,描绘的角度,主题的提炼,画面的构成,和人物、场景的设计等,直接体现了我的能力。包括艺术修养、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和艺术品格等。首先,要强调特定历史事件营造的画面气氛,人物造型的准确性,动态的生动性、情节丰富性和画面的整体性,都要全盘考虑成熟才开始制作。一气呵成,使画面具有现场感和历史感,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真实感,画面氛围的真实感,人物形体动态的真实感。
201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示,要在今年举办的“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中组织创作反映红军过广西的《湘江战役》主题性历史画。为此,受广西美协特别邀请和委托,承担此项创作任务,从今年4月份起,历时5个月,创作完成了《湘江战役》三联组画(作品尺寸: 600cmx250cm )。《湘江战役》精心构思和深入描绘了红军过湘江时经历的全州、兴安和灌阳三个主要战役,以宏大的战争场面和激烈的战斗场景,再现了红军过湘江时的恢弘悲壮的历史时刻,讴歌了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湘江战役是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发生在广西境内兴安、全州、灌阳三地,红军长征中最悲壮、惨烈、牺牲人数最多的战役,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这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同时,湘江战役的惨败导致了"遵义会议"的召开,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使红军长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湘江战役》集中体现红军长征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进行的奋斗!
为缅怀长征英烈,以及对《湘江战役》主题美术作品的创作成果进行观摩和研讨,广西文联和广西美协为此召开此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湘江战役》主题美术作品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湘江战役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湘江战役》主题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对《湘江战役》作品的创作给予了一致的肯定,认为这是广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大文艺创作活动,展示了作者的实力和创作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