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涛

1973 生于山东淄博  

2001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主要个展
2013 “唐文涛”,翠亨美术馆,中山,中国
2012 “对景”,瀚墨空间,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20“向阳而生 万事可期”,祥云小镇,北京,中国
2019“艺术的力量”,三联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9 海峡两岸名家翠亨展,李奇茂美术馆,中山,中国
2018 翠亨艺术基地精品展,翠亨美术馆,中山,中国
2017 第13届深圳文博会,深圳会展中心,深圳,中国
2017 中、韩、俄艺术家交流展,翠亨美术馆,中山,中国
2016“艺术未来”,中山博览中心,中山,中国
2016“际会与误读”,宋庄当代文献馆,北京,中国
2016“惊艳未来”,荆浩美术馆,山西晋城,中国
2016“惊艳未来”首届山西当代青年油画展,太原美术馆,中国    
2016 第12届深圳文博会,深圳会展中心,深圳,中国
2015“艺术未来”,中山博览中心,中山,中国
2015“剥离呈象”当代名家作品邀请展,798圣之空间,北京,中国     
2015 圳文博会,深圳会展中心,深圳,中国
2015“大放艺彩”,中国大涌红博城,广东,中国     
2015“话国际巡展”,纽约 Vorak Art Gaillry,纽约,美国
2014“未来”,中山博览中心,中山,中国   
2014“艺术广东”,广州保利艺术区,广州,中国   
2014 中国新野性绘画展,罗丹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 第四届基地艺术家作品展,翠亨美术馆,中山,中国  
2013 第二届名家绘画邀请展,哈密博物馆,新疆,中国   
2013 海峡两岸展,国父纪念馆,台北,台湾   
2013 海峡两岸展,上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突袭——最后的防线”,国中美术馆,北京 ,中国 
2013“忽略的标题”,力波村画廊,北京,中国    
2013 职业画家陈列展,中国职业画家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芒种之境”,生命树•艺空间,北京,中国
2013“文化江山万里行”,梁静北京现在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3 唐山文化创意博览会,唐山国际会展中心,唐山,中国   
2013“心象•物象”,结草空间,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相关评论 更多
· 无相之象----唐文涛创作思想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弘一去世前给一个弟子写道“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飓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君子贵乎神交,如水之澹澹,清冷甘澈。如同求道,形而上者谓之道。若执着于形而下的象去求道,差之毫厘矢之千里。你问我的来去之踪,象维摩诘那样晋入本体而不知还有言语能表达我的心。你问我春在哪里,春在繁花满枝的时候出现;你问我天心所在,天心在月圆时分,春满花开,皓月当空,宁静安祥。
 
    毫无疑问面对类似于像文化、 文脉、 精华、 传统、 传承等等这样一些大的字眼,正常一个人的感受见解是明确亦晦涩的,当内心深处处于一种意义或感受的认知或潜移默化的梳理,像个性、 真知、 文化属性这类词汇又会跃上心头。
 
    一个艺术工作者的创作过程和阶段性当有迹可循。“画为心声”在很大范围内代表着一个人心路历程的外化。我常想画是画者和其作品间的“内向交流”,在它外化出来的这个过程,即是其基本轨迹的呈现过程。站在所谓文化或笃实于某种精神属性的凝固中所呈现的过程,往往又是一个艺术从业者的幸运的脉络或传承。“创新”这个词汇大家都欣赏,没有根的实践没有体验的过程,往往也是无渊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一个有体验的外化为愉悦的过程往往离所谓有理想的“文化属性”更近一些,也许就身在其中。
 
绘画,我崇尚的还是“绘画性”,我关注的是语言的锤炼和作品本身的沉淀。客观说我不是理论家,也非传统文化学者,但像本体,本源,流传有序的精神,光,爱,温润的痕迹等等亦亲近伴随流淌于心田。大凡事物的过程都是要具体,具象,经由实践的过程,遵循自己内心的流露而显现为痕迹,“痕迹”是有温度的,“痕迹”是具体、具象的,在具体的痕迹的抹去重来的变化中,这一定是从内心的具象到固化为物象的展演,经由内心的光的牵引,在往复循环的“千折百回”“一马平川”“白驹过隙”中从物象走向心象。我尊重、崇尚历史长河中灿烂的文明和浩渺的大自然。传承中的文明、文化、名作、大师,都是渊源和代表性的典范,一个大家的历程往往也就是历史阶段中文化的缩影,甚至超越时代改变文化史,那就是大师了。浩渺的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是视觉、心理的生机和抚慰,唤起的是有心人的共鸣。
 
    画画这些年来,藉着内心深处残存的那点所谓含蓄、优雅,支撑起我面对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在热望展现的绘画,却不再单纯追求赏心悦目的画面或对所谓美的状态的诉求。客观、直觉、梳理、呈现是日常面对的基本常态,行进的路上,顺境障碍并存。画,其实都是在画自己的状态,而且只有在状态特别好时才有可能会接近,因为那是一种完整真实的固化状态,当然从真实角度衡量你越无所适从时,可能状态却恰恰最好。
 
    这几年在绘画的面貌上通常是通过形色的造型、堆砌而体现表达,却并非强调面貌上的堆积或肌理效果,若说是堆砌或肌理效果,思绪倒时常会在不易间把我引领到可意会亦不好言传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事实上作画的过程不受外在和规则的条条框框,体验绘画的过程才是始终看重的,周而复始。这暂且被我称为物象的形态过程的事物存在,其存在特征即是一种整体的严密逻辑状态,捷径并不存在,只有持续不断的由内而外的累积,诸如想法、看法、思维及行动等等才有可能带来一步一步的形象的固化,当思维通过有序无序的固态的行为痕迹表达出来,这形态的存在又在形成,显然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自问探讨的经历,作品的面貌是实实在在存在,整体的物象跟写实的现实却始终保持着明确的距离,画者的实践过程是表现这一完整过程的见证。它所反映出的亦是现实和所谓的文化诉求所进行的个体化对应。个体化的精神性及气质,气息,即在这个语言形成的过程中所建构成形。真实亦是一种状态,逻辑的秩序及入微及对于形色的物化和固化,也并非抽象或具象,因为这个状态往往又是一个残酷又明确的知黑守黑。当事物的过程表现为了整体化的属性状态,实践绘画和明确思维语言的统一决定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步。
 
   近期画过几张中国古代书画的变体画,起因在很偶然的观展过程中,在我对经典范式的膜拜和感动之余触动了内心深处的那一缕心弦,就是这沉淀于心底的感动和莫名的生机在促使着我的步伐,接下来的课题则演化为了愉悦的体验,我唯有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想这感受里有唐诗宋词也有恶之花。有时也联想为什么好的作品可以穿越呢,朱良志在南画十六观中说“人的生命不过百年,但在这短暂的栖居中,真正的生命觉醒者,要做千年之调,艺术家的画是在做生命永恒的思考,觉人所谓觉者,启人所觉着…”可见作品的属性可以根植于文化史的穿插之中,什么唐什么宋很可能某一刻某一念就会穿越幻化,甚至固化为某一状某一形。
 
   在我看来作者与作品之间又是相互滋养和生发的一种关系,而在大多的体验和实践过程中,往往相对多的却是它带给我的比我带给它的要多,这个基点亦表明了这个状态的态度和观点,徜徉其间种种设定,种种美好的心念、大美、大理也已被其同化发酵,出口往往就在眼前。        
 
   旧联曰:“一口将先天祖气吞进肚中,咀来嚼去,放出光明。两手把大地山河捏扁搓圆,撒向空中,全无色相。”
 
                                          唐文涛2018年3月12日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