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这一画种源于西方,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虽然油画引入中国以及其发展只有区区的一百年,但是中国的油画已经向世界展现了其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一幅油画作品从宏观上讲无非就是由画框和画布组成,从微观上讲画面的表现形式以及绘画元素又是一幅作品所应必备的基本要素。作品的形式就像人的骨架一样,他是支撑起一幅画面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画面形式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而元素就像穿在身上的衣服,不同的衣服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有必要去继承及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去对传统文化及其美学做深入了解,我的油画作品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我的画面常常会有大片的绿色、青色以及棕黄色的色带出现,这些色块起初是受到铜铁锈的启发,铜铁经过时间岁月的积淀,会产生似古代青绿山水一般的锈迹,这一具有历史感的状态吸引了我,也成为了我的作品主要的表现形式,这种不断积累不断沉淀所产生的魅力也恰恰是我所想表现的。在基本样式上我并没有简单复制古代经典之作,而是在承袭古人精髓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自己对形式以及构图样式的认知,在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不同中求同存异。在绘画技法上我沿袭了油画中多层画法的概念,底层我吸收了中国画中常用的勾、皴、擦、染的表现手法,表层则是运用了古典油画中传统的半透明罩染的技法。在透视法则上也是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底层运用了中国绘画中常用的散点透视的方法,而表层则是西方绘画常用的焦点透视。在不断地矛盾中去找到一个平衡点。
近期一直在创作山外山这一系列的作品。这一系列的绘画我更强调于秩序性的体现,通过运用盆景摆设的手法,在看似平静的环境中,加入秩序的概念,使得画面产生强烈的内部活动。通过对物与物之间关系的梳理,借以来寄喻于人,托情于物。
在绘画元素上我汲取了大量中国传统的形象,来完善表达的形式,比如在厚积薄发系列作品里出现的蝴蝶,马还有蜗牛等形象,在山外山系列作品里出现的假山石。通过内外兼修实现自己对于作品的态度,向内寻求意趣,向外寻求共鸣;以意见心,以小见大,从而使之达到表达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的话这些元素能够突出表达的主体,只是我在古人的观察方式的基础上注入了我对于自己,对于这个时代的一点感悟,并且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完成一件事,我想这是很难统一的,但是总要在矛盾中找到答案,这是我们现在作为艺术家应该去做的事情。
中西方绘画的交汇,在表达的形式与元素之间必定会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即是在实验探索的过程,这也是我为之努力的方向。我试图将中国传统青绿山水中的散点透视和传统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相互碰撞,其实把两种透视法则混合在一起,那是不可能的,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我恰恰在这个基础之上将两者叠加,其实也是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通过对于画面疏密以及露、盖、染的控制,将两者融合,从而达到矛盾中的统一。
之前的厚积薄发系列更强调个体的状态以及观念性的尝试。通过对个体存在的表现来实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特点当然延续了中国风,并且描绘的主体都是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事物,但是往往不起眼的事物会给你惊喜,我想这并不是偶然,这里有你不知道的努力,有你不知道的汗水,也许有时换来的只有昙花一现,但这是你经过沉淀和积累的结果。"众少成多,积小致钜”小事物给你带来的影响有时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