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被喻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包含了人们对四季转换规律的总结,是人与自然与天地万物的感应共鸣,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不违天时、顺应自然。
中国书法从仓颉造字、甲骨文、金文等一直发展沿续到现在与人、自然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精灵”。清代大儒翁方纲说“天下无物非草书”也是认为书法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中国书法和世界绘画一样,都是在经历一个从具象到抽象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它们当中找到非常有趣的关系。但书法毕竟不是绘画,它们要通过转化才可以成为彼此可以互通的元素。你如果把一幅书法作品上涂抹油彩或者把把书法强加在一幅画里说这是一种创新,我认为都是很愚蠢的想法。我理解的融合应该是一种化学融合,应该是于无形处方为高妙。
我这次用24节气为题材创作的24件水墨作品,在创作中有三个想法:一是利用书法的时空元素,时空是中西艺术的一个重要区别。书法的创作从开始第一笔到结尾最后一笔都基本上不能重复,有明显的时间性。而油画可以反复重叠,甚至可以刮掉重来,结果一点也不会影响这张作品的好坏,而书法如果是这样就是废纸一张了。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涂改反复很多,美国怀斯画中也有很多气韵生动笔法。南朝谢赫认为中国书画美学最高的境界就是“气韵生动”,并把它列为六法之首。二是把水墨感性与理性、意识与潜意识、具相与抽象、人与自然相互渗透,但同时又让它们保持一定的合理性,让画面产生一种神秘的东方韵味。在创作中书法是骨、水、墨、色是血肉。三是把水墨与色的内容扩大。我们对传统水墨的运用往往趋向于保守,我认为水墨空间有无限的可能性,这次创作我也尝试了一些新办法,让自己也感到意外。我不太喜欢用太艳颜色的画水墨,始终让颜色只是水与墨的陪衬。当然如果能用一些环保的颜色如矿物、咖啡、茶水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不是想在我的作品中把二十四节气做更多的文学阐释,也不是完全把它们图像化,作品标签只是我辨识作品的一部分而己。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
感谢纽约州美协主席Linda教授为我展览作的精彩序言,感谢所有支持我的朋友们!
鹏程
2019年10月于北京溢青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