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与不变
在从事水墨人物画的创作和实践过程中,我们会经常思考笔墨、造型、时代性等因素,围绕的还是关于水墨人物画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变则通,通则达”,无疑变是需要的。当下,实时在变、周围的环境在变、我们的心境也在变。那么,笔墨要表达时代,我们也要变。变什么,怎么变,这个需要思考。这就需要我们发现问题,找到主攻的方向和靶心,不断地精进。时代的问题、绘画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有些问题是无解的,时代就是时代。其实,可怕的不是问题,可怕的是认识不到问题,而陷入一种无限的自嗨当中。
不变的是什么,我想不变不是为了保守,而是留住有价值的东西。不变的是对美的追求,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是对自我心灵的表达等等。
2、多方位提升自己的内力
目前,水墨人物画呈现着多种面貌和风格并存,从“徐蒋体系”、“新浙派 ”、“新金陵”、“新水墨”等还有关于其它旁系生出的面貌风格,我们都能看出不管那种体系下都有好的作品和不好的作品。那么,不管什么风格,但作为画者具备什么样的水平很重要。作为中国画的水墨人物画,无疑传统的笔墨、造型法则以及书法的用笔等都是画水墨人物画最好的营养,所以,要向古求。当代的水墨人物画也要借鉴和吸收西方优秀的艺术和绘画经典,尽可能的拓展水墨人物画的边界和限度。在学习上,不要给自己设限,学习古今、中外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修炼自己的品格和对生活的阅历,多方位提升自己的内在功力。当这些都内化于心的时候就会有个爆发的点,那时出现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
3、对“心性”的表达
好的“心性”需要蒙养,石涛在《话语录》中谈到“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可见,石涛对“蒙养”、“笔墨”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近日,在中国美术馆观童中焘老先生的画展,他在视频中谈到,学习中国国画需要“才、力、胆、识、学”,不管是美,美术还是文学都要有诗意,要有意境,讲究的是内外合一的境界。其实,我觉得童老谈的“内外合一”落实在绘画上就是“心手合一”。要做到这些就要有个很好的“心性”,有了“心性”才有童老说的“意境”、“诗意”的传达,这样你的“才、力、胆、识、学”才能融会贯通。所以,关于对“心性”的表达,是我要努力追求的。当该如何做呢!也许老子能给出方向,“涤除玄鉴”要有虚静纯洁的心境。
以上几点是我这十多年画中国画的感触,当作随笔记录一下,不成文,方家见笑。
——闫畅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