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代习

1994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湖南大学
2006 赴法国留学
2010 毕业于法国凡尔赛高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系
2012 作为易英的访问学者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
2019 为了艺术创作梦想调入西藏拉萨工作
现生活创作于西藏,油画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18 应哥伦比亚大学巴黎分校的邀请,在法国巴黎该校做个人画展并做学术讲座、学术交流
2017 应法国北加莱敦刻尔克-图尔宽高等美术学院的邀请,作为客座教师前往讲学交流
2015“和声·不异而同”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2014“中国梦 侗乡情”大型侗文化传播全球巡展
2013 杨代习个人艺术作品展,北京798国际艺术区
2012“筑梦·湖南首届聋人优秀艺术作品展”
2011“联盟 中国当代艺术家国际巡回展”,曼谷泰国国家美术馆 
2010 法国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展,卢浮宫当代艺术馆
2010 法国美术家协会沙龙艺术大展,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
2009 第7届意大利佛洛伦萨当代艺术国际双年展
2009 法国巴黎“秋季沙龙”艺术大展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画与梦——杨代习艺术之路
相关评论 更多
· 从侗乡到巴黎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画与梦——杨代习艺术之路>>
    我的童年被安排在中国的南部山区,就是湖南省西部靖州县的一个叫比洞的偏远小山村。

    每当阳光从家乡的山坡上掠过,雄鹰在蓝天上翱翔,我和小伙伴们上山砍柴、放羊,下河游泳、捉鱼。在这里成长,度过快乐的童年。

    养育我的,除了父母,就是山水。那里的草木,鸟兽,虫鱼,甚至雨露雪月,无不透入心魂,山水更具穿透力,酿就我今生的灵性与感动。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它,从小学开始,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走出大山。。。。。。

    那时起,绘画,一种神奇的艺术,我找到它,宠着它,并试图将今生的恩与缘、爱与欲等尽用它的魔力来表现,回望,和报偿。这份激情与冲动,何尝一刻稍停呢!

    多年后,远在法国巴黎的我,任然满怀对家乡的热爱。乡恋,已经是一种对侗寨有着挥之不去的乡愁。而这种情感是指引我前行的力量,它的释放,象点燃艺术激情迸发的焰火。

    2004年底,渴望在绘画上有所突破与成就的我决定去法国留学,与大师对话,追溯大师的足迹。这时从零基础法语学起,仅用8个月时间学习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前往世界艺术之都法国巴黎留学。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奋斗之旅。。。

    2006年9月22日夜,带着寻求艺术真谛的梦,我登上了由香港飞往巴黎的航班,开始了我的法兰西留学生涯。

    我以学生的身份签证来到法国巴黎,进入凡尔赛高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系学习。巴黎,艺术之都,世上最夺目的才华在这里营造出无尽的爱与美,这里永远是艺术学徒们朝拜的圣地。我默默地来到,我的澎湃激情只有塞纳河和卢浮宫们知晓。四年里,激情燃烧,苦中作乐:“我的未来不是梦!”

    2007年继续考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那儿是我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她像一个可以躲避风浪的港湾,可以让我静心思索,潜心研究;也像一个大的战场,云集各流各派学术的自由纷争。从这儿开始,我一步步地去实现自己的梦。因为我相信有梦想才会有动力和希望。

    巴黎的建筑、雕塑、绘画,红酒、香水、奢侈品以及时装把法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相融合所散发出自由的艺术气氛,让你无法抗拒;蒙娜丽莎的微笑,将你的思绪凝固在文艺复兴的辉煌;佛罗伦萨大街小巷的古建筑和雕塑透出浓烈的锈气,把你的心带回远古的时光;米开朗基罗的石刻对我的感动,有着穿透心底的力量。我尽情地呼吸那里的空气,陶醉在艺术的天堂,忘却了人生的艰辛和沧桑,忘却痛苦的别离和离乡的煎熬,仿佛在梦中熬游徜徉。

    在这变幻、繁杂的尘世中,不知需要花多大痛苦的代价才能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什么力量方能激活那世人麻木的心,只有每每经历最刻骨铭心、最真实的感动,才能流露出最真实、最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迸发就象脱缰骏马一样自由驰骋,象滔滔奔流一样激昂。

    在巴黎浓厚的艺术氛围里,我如鱼得水,在学习和创作的同时,我如饥似渴、如海绵般到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参观,观摩大师作品,参加各类艺术展览会、艺术活动和交流,关注欧洲及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动向,吸收新的创作思维和理念,努力寻求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思路。

    从2007年起我开始以侗乡为素材,以侗乡人的情感作为心灵之火花,以峒山的山峦、村寨、流水、阳光、树木、山花、飞鹰等元素作为灵感源泉,创作出一批批表现侗乡感情的油画。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对侗乡的眷念之情,象家乡的歌一样唱出,象清泉从石头上流过。

    雨水充沛的江南,绿树繁花,万物秉承造化而生生不息。水,生命的起源,它构成了我们内心最原始而又最宏大的精神象征,它无疑已是一种文化。于是来自湘西故乡的水,来自古老传说和象征世界的水,终于浩浩荡荡流入我的画中。水,是我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是一种文化,或者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和寄托,是一种灵感的源泉。水作为主要意象和灵思的提供者,我不能不合十感恩。

    油画作品《峒山》系列,是我对童年和故乡山水的眷念,是一种对理想家园的怀想和探求。那一方有情山水,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这期间我创作的油画作品《峒山 · 初春》2009年参加第七届意大利佛罗伦萨当代艺术国际双年展,并荣获组委会“大会主席特别奖”章。

    遥想中学时代,经过四年苦学,1990年我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经过系统学习,我的绘画技艺有了飞速提高,1993年开始陆续有作品入选全省油画展,2004年素描作品《青春少女》入选《中国中青年艺术家作品集》并获得“优秀作品奖”。

    。。。后来,我毕业了,留在湖南大学任教。但我没有停留,我扛着我的笔寻山问水,访道求真。然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美术界的程式化还是如发霉的空气呛人心怀。我逐日地感到虚空了。我躬身自问:你的技法扎实吗?你的意识崭新吗?你的方向清晰吗?你到底要什么?道道悬崖横亘内心,我的空虚在扩张,绝望在嚎叫。遥望西土,我想念莫奈、梵高,想念毕加索、马蒂斯。怀着对灵魂故乡的敬意和思念,我想走近他们,去了解,去探知,去追溯。而且,那里或许有我访求的答案。这是我西行的动因。

    1994年起,我执教于湖南大学,岳麓山的每一棵树,每片枫叶终日与我为伴;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古色书香和湖南大学的朗朗书声终日熏陶着我; 湖湘文化和三湘四水孕育着我的成长,渐渐成熟。。。。。。

    在我的画里,用西方的油画材料、技法和观念,来表现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的,有明确中国水墨韵味的且抽象的艺术样式。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和中国水墨结合起来,重新解读西方油画和中国水墨,不论是对于西方油画还是中国水墨在传统意义上来讲都是一种颠覆。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手中者,眼前无限生机。由于所画的是整个宇宙大自然,而大自然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和灵气。毎作画,既是一次与大自然融会体悟的过程,也是一次洗涤尘埃,净化心灵的过程。
我要表现原生态山水的宁静和纯粹,并在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逐日侵蚀人类生存领地的当下,当所有人都以末世消费者和施虐者的心态苟活时,我要倡导一种诗意而简朴的人生。
《心迹》系列作品是我多年来艺术经历的积累、沉淀和升华,是峒山系列作品的提炼和延伸。

    经过了多年的古典写实、表现、抽象及当代艺术各个阶段经历的竭斯底里之后,我想让心静下来,一切思绪都慢慢沉淀,回到原点、回到生命的本源。就像禅宗佛学的皈依一样。在生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我想,在艺术舞台上,应展示自己最美的作品。

    2011年泰国国家美术馆为期一个月的联展;2013年10月,北京798艺术节感叹号艺术空间和见心会馆画廊为我举办油画个展。

    三年间,我完成了关于盲聋哑等弱势群体系列活动。2012年5月我组织策划“筑梦·湖南首届聋人优秀艺术作品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2013年12月30日晚在长沙举行的《晨报周刊》城市大赏中,本人荣获“2013年度城市梦想家”称号。

    现在,家乡的苗疆侗寨故事的主题又激动着我,我将会花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去探寻和歌唱她。。。。。。

    侗族有三宝——鼓楼、花桥和大歌。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我希望用艺术形式来展现侗族建筑、侗族大歌、风俗文化及民族精神,使逐渐被同化和湮灭的侗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光大。

    我的梦想是做侗族文化传播使者,在北京做一个关于侗族文化的大型展示公益活动,并回巴黎及世界各地巡展。“中国梦 侗乡情”大型侗文化艺术传播全球巡展公益活动,经过3年的准备,第一站将在北京举行。

    今后准备或用更多的时间扎根侗乡,探寻侗族文化之精髓。以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表现其原汁原味的清泉之美,并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我的未来不是梦,而是把梦想一个个实现!”

    画画是我一辈子的事,为着永远的寻找和回归,在感恩和敬畏中,我愿默然前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