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英

1963 生于吉林省
1989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1993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
现居广州,任广东轻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广东礼赞自然油画风景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展览
2018 2018首届亚太艺术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外艺术对话,南京,中国
2017“景•境”——杨鸿英油画风景品鉴会,广州,中国
2017“景•观”艺术展,广州,中国
2016“呼吸”杨鸿英等油画作品广州—佛山巡回展,广州,中国
2016 广东油画风景名家作品巡回展,广州•珠海等,中国
2016 第六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深圳,中国
2015“心灵的遨游”广东礼赞自然油画风景研究会油画精品展,广州,中国
2014 第五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广州,中国
2012 岭南当代风景油画巡展,广州,中国
2009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广州,中国
2008 全国当代高校名师作品展,北京,中国
2008 岭南当代名家艺术作品展,广州,中国
2008 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深圳,中国
2007 广东省“礼赞自然”第二回油画风景展,广州,中国
2006 庆祝广东省美术家协会50周年“广东美术大展”,广州,中国
2002 第十六次全国新人新作展,北京,中国
1999 庆祝建国50周年“河北美术作品精品展”,石家庄,中国
1994 第八届全国美展,北京,中国
1991 首届加拿大国际美术“枫叶奖”创作展,多伦多,加拿大
1990 杨鸿英画展,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思维改变绘画观念
相关评论 更多
· 执着与信念
·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 采访
· 阳光下的家园----读杨鸿英油
· 鸿英印象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思维改变绘画观念>>

我近期的这批绘画作品,从视觉和技法上基本还是延续了前期的绘画风格,但有一些思考,不想让作品带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标志,平常我们画风景是赞美大自然的,因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只是你能否发现,其实你发现的东西只是适合你的一个审美,美是天地之间产生的一种意境,给人产生自我一种过滤性的筛选,用我的眼睛来看,用我的思维来思考,用我的绘画语言来表达。风景画是赞美大自然的,不只是一种景物的再现。我用眼睛和以往的经验来观察,我自己能达到的审美的那种高度,画面尽量能接近我要表达的标准,就需要有一种主观处理,就不完全是再现大自然,我要达到跟我的审美均衡的标准,就会把不适合的东西去掉,这里就会产生主观和客观的对接,这种对接往往是寻求共性的生理标准,还要达到自己个性的张扬。

现在努力想把自己个性的东西放大,其实这个挺难的,需要把对美的理解、你的技法、思想以及眼光都要统一到一条线上。这是很多画家都在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过程伴随着艺术家一生,随着审美、经验的积累或通过大师的绘画,一种间接的学习及相互交流,或许过程中随着成长的经历会改变这个路线。

这一系列小幅写生作品,画面还是追求一种主观对大自然的理解,加上了一些东方的审美意识,东方文化更注重对意境的感受和表达,东方文化感性、西方绘画更理性,感性的东西更讲究体现画面的对比关系,有对比才能产生意境,从构图和色彩上去追求东方文化体现一种禅意的感觉,画面上追求这种贴近、体现自然的状态,试图在表达这种意境的同时把画面处理的灵动一些,灵动更能贴近自然,绘画语言表达的更轻松些,对色彩的理解运用也在不断摸索变化,它跟自身的文化结构、审美修养都有很大关系,有些东西是希望表达的,有些东西是回避的,这种阶段性的变化也是画家对审美对艺术思考的自然流露。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伴随艺术家的一生,像梵高、毕加索的绘画语言的不同时期,蓝色时期、玫瑰色时期等,也是分为几个阶段,随着审美的不断提高,艺术的思考、表达的境界有所提高,因此,他会感觉这段时期更适合这种色调来表达。

绘画语言和我们观察眼光不是一成不变的。技法上我想让画面找到一种更丰富的表达方式,不同时期,画家对色彩的材质要求也会变化,对材质性能的了解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完善画面效果。更好的表达绘画语言。

最近这批新作,画面加入了更多主观的因素,主观的东西也是来自大自然,不是凭空想象,运用的色调也非常丰富,绿、灰、紫、黄等色彩的大量尝试,通过色调把控,更多的依靠感性的认知,技法的运用成为自然的状态,技法成为了骨子里的东西,成为绘画语言的流露,画面的处理和把控及色彩关系,是长期的审美、色彩修养等因素,还有驾驭色彩的能力。我非常喜欢印象派早期的绘画风格,像巴比松画派中的柯罗、米勒等画家颜色的运用,色彩的变化,对画面处理的完整性等,都很值得我们去理解探讨。

地域性的风景是存在的,但应该弱化它,因为风景本身更为重要,不同时期的审美标准,不同阶段性的思维方式,都能改变绘画
状态。

我的画面中常常出现雪景,这跟我的经历有关,从小在东北长大,我对雪有特殊的情感,冬天是土地蛰伏修养生息的阶段,仿佛所有的希望都蕴藏在冬天里,等待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雪带给我快乐,雪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非常美的一个季节现象,雪的那种很干净的空气,很单纯的色彩,这是大自然的一种状态,这需要慢慢地体会。我把我对雪的那种情感蕴含在画面中,通过画面给欣赏的人以想象空间,雪的那种静,非常有意境,一种静寂的意境美感,美的东西都是有意境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土地,江河、山川,内心对故土的一种崇尚、敬仰、怀念等,仿佛一种仪式,自然而然地传达出一种情感。

在南方生活了许多年,岭南的美景已成为脑海中生命的印记,南方的景色更多的是生命的新鲜感,虽然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绿的微妙的变化,传达出生命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这种丰富感觉在画面上表达出来,就需要观察生活,有什么样的观察就有什么样的表现语言,观察可以改变思维方式。

                        2017.1杨鸿英于广州工作室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