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伟
1988  生于陕西
2013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综合材料专业
2014  加入“淡物质”艺术空间
现居西安,职业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18  宝龙艺术巡展,宝龙艺术中心/言午画廊, 上海、杭州、青岛、厦门,中国
2017 “留白”陕西省当代艺术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陕西,中国
2017 “叙事的比较级”中国新西兰国际交流展,西安美术馆,陕西,中国
2017 “Ctrl+惊蛰”周超伟 任钊双个展,西安六公里 Art.area,陕西,中国
2017  发现西安之美——“艺术西安”年度人物,西安威斯汀大酒店,陕西,中国
2017  PUZZLES“碎现实”OCAT春季展, OCAT西安馆,陕西,中国
2016  中国当代纸本绘画展,Waterfront画廊,伦敦,英国
2016  约翰莫尔奖(中国)展,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5  计划外计划艺术展,西安当代美术馆,陕西,中国
2015  力邦美术馆馆藏精品展,西安力邦美术馆,陕西,中国
2015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展•全球征集展铜奖,南京会展中心,江苏,中国
2015  未来大明星艺术展,罐子茶书馆798馆,北京,中国   
2015  37.5 Zoomart当代艺术展,Zoomart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5  ART OBM——保利“学院之星”当代艺术邀请展, 经典元素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5 “淡物质”当代艺术展,西安荟画廊,陕西,中国
2013 “穷变”西安当代艺术交流展,西安半坡艺术区一空间,陕西,中国
2013  全国优秀毕业生作品展,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
2013  “时空留痕”艺术展,西安西部美术馆,陕西,中国 
2011  种子计划作品展,西安西部美术馆,陕西,中国 
2011  家春秋第二届原创作品展“最佳收藏奖”,西安家春秋艺术机构,陕西,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难以分解的包装与被包装”—
相关评论 更多
·  以为的真实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难以分解的包装与被包装”——周超伟四年系列作品阐释>>
文/周超伟
 
    “塑料”是20世纪人类最成功、也最糟糕的发明。成功是指这种非常廉价的人造物如塑料纸、塑料袋、塑料包装等在全世界被大量使用,成为方便与经济的代名词;糟糕是指因为它所带来的污染已被称为“白色恐怖”——在自然环境中它永远无法自我降解。即使把它燃烧处理,他的分子结构也不会改变,仍然会是以一种固体的形式存在。亿万年之后,也许只有地下和海里的塑料沉积层是唯一能证明人类文明存在的痕迹。有时候这种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则又是制造环保污染的原件。事物,“一体两面”或“一刀两刃”的说法,在这里具体而又不容回避。它的存在却是看似必须,却连世界上最环保的国家也暂时无法取缔塑料制品的泛滥性使用。塑料已成为当代社会的精神指向性产物,甚至成为使人窒息的代名词。
    在现实生活中,塑料的使用几乎无处不在。特别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每当你消费商品的时候,这些塑料包装纸都是你首先看到的,我们也会很期待,在这些华丽的包装纸背后包装的物品是否真实可靠。其实这种东西都是在物品之外所渴望与焦虑的矛盾心态。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对未来充塞着各种迷茫和不安,理想也许就像那扇窗,光明但却模糊着,想要穿过但却无法穿透。就如同被这种廉价的塑料包装膜包裹着,让你压抑、迷茫、甚至窒息。当我看到包装着商品的塑料的时候,或者看到包装着垃圾的塑料袋的时候,就会想这些表象又有什么区别?这些模糊而封闭的包装也正好跟当时自己对未来的迷茫、焦虑和不自信相吻合。于是便有了我的第一系列创作《覆•装》。
第一系列《覆•装》 :
    在这一系列的作品里,总会隔着一层半透明的塑料布或者塑料气泡膜来绘画覆盖其背后的主体图像。有各国的钱币、有各种荣誉证书、有来自经典的名人字画、有所信仰的宗教神像、也有在穿过室内空间封闭的塑料布所看到的窗口以外的暖人景致……。这些作品是对财富、地位、荣誉、经典、信仰和自由的一种认识,这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然而感觉上,塑料布背后的所谓的理想和追求是那么的真实却又触不可及。愈想要保护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却也愈加彰显了社会加注的所谓功的成身就的背后,也会有消失殆尽之时和对真实的疑虑。疑虑终究也可能是镜花水月,甚或如同塑料难以消解,转而变成环污的罪魁祸首。
    这就是第一系列创作的环境和要表达的概念,快速消费的社会、急进的节奏、浮躁没有安全感的心态、对财富名利的磕死追求。这些无常似乎已经充斥着我们的心灵,充塞着满满的自私与虚伪,可悲的是我们却早已习惯了这种自我蒙蔽,就如同被这些不透明的,廉价的虚妄的塑料包装纸裹覆了心灵和双眼,无法捕捉到真实的自己。
第二系列《覆》 :
    经过对第一系列作品的思考之后,在接下来的创作中便多了对待这些事物的个人态度。我不再关注这些具体形象,至于被覆盖了什么样的主题,不再做刻意强调,并开始了对之前作品背后的具体形象的大量消减,转而关注这些让人很矛盾的塑料纸本质上的可思考空间。又或者说就连这些塑料纸也不应该叫关注,而是关注自己对待他们的态度。反而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拓展性,形成了这种极简又极密抽象又写实的作品。
    有时候,当我面对白墙,渐入宁静的时候,常常感觉,当画一个塑料泡泡, 就像是与一个人进行了一次沟通,那时是平静自在的状态。又想,也许又是和另外一个自己的一次和解。这种状态是真实的。有时候让绘画和修行一样,把纷杂的情绪转化为闲需行走,口中的念念有词和枯寂打坐,形成绘画的日常。记得郑乃铭先生曾告诉我,“你可以去感受一下当风穿过你的身体,穿过你的发尖,穿过你的皮肤和毛孔,轻轻掠过的感觉……”,我现在理解到的,就是一种平静自在的状态,一种自我感受的状态,也是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第三系列《装》和《装•覆》 :
    如果说绘画是一种修行,那么第三系列《装》和《装•覆》就像是一种出世之后的另一种入世。再一次回归到生活中所有可能性的微小议题。该系列是用颜料堆积而成的塑料泡泡,不是重现塑料泡泡,而是依然沿用最传统的绘画材料来进行艺术再创造。相比之前平面绘画的作品,立体材料泡泡,更多了几份视觉冲击和触觉感受。每一个泡泡是那么的雷同但又完全不同。感觉上似乎没有个人化的情绪,显得理性又冷静。就像一个旁观者的叙述,客观的表述着它的公共性和观念解读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事和物都需要包装,往往我们总会关注被包装的东西是否真实,而包装它们所用的陪衬物往往会被忽视,而这些包装,在这个社会中的定位是既客观存在又可有可无。而把它转化到艺术的方式上,对这种廉价的材质进行艺术再创造,它便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包装物了,有人研究它,展出并欣赏它,在这里他也是一个需要被包装的主体。折射到我们自己或整个社会,有些议题就被凸显出来。它似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廉价的,蒙蔽,不透明的,让人窒息,污染并可有可无的代名词,有时候我就是对这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多重身份的定位之间的矛盾心理表示出迷惑。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似乎是对立又和谐的,因为我们都想要占据被包装的位置。然而这种关系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种主角与配角,包装与被包装,使我迷惑和深思。而这些特性就像人性一样永远无法自然消解。这不就正是具有讽刺意义的现代版“卖珠还椟”吗?
材料观念的形成:
    通过对塑料等包装材料经过大体三个系列的研究和总结,基本形成了一种观念表达的途径,即:对材料做多方面系统化研究,并做为艺术观念的输出媒介,来指向公共性的特征。
    其实每一种材料的存在,对于某个特定时代的特点,总会有其特定的指向性。比如,石器对上古文明的代表;木器对夏商文明的代表;青铜器对先秦文化的代表;铁器文化对汉唐至今的代表等,这些材料和时代的相呼应。如果说现今依然处于铁器时代的话,倒不如说现在属于淡铁器时代或泛材料时代。如果说有一种材料代表这个时代的污染,廉价,蒙蔽,便捷,泛滥;虚荣,消费,物欲,蔑视,那就是塑料材质了。因为有一天当你我都变成化石的时候,唯有埋藏在每个城市四周的塑料垃圾层是依然存在的,它就是见证了我们人类文明存在过的有力证据。然而它们又是那么的不被重视,随处可见,泛滥成灾。却也正好 代表了这个文明阶段整个社会的特征和人们的心态。我以它作为载体,通过艺术再创造来表达自己对待社会乃至自己人生的态度,使其成为自己的观念输出媒介。
探索与实验:
    继续对塑料材料的探索,如《覆光》系列,对垃圾袋加LED灯光的使用,对极美与不安的封锁,像烈火与鲜血的凝结,让人窒息、燃烧、冲动、兴奋或许悲伤。还有《镜里境外》镜面不锈钢的立体泡泡,观者的内外互看,让彼此失真,来思考包装的存在意义,真我与假我的模糊关系。
    除了塑料材料之外,初步还在试验其它具有意义广泛性,指向性和可读性的材料。如线条的连接与捆绑。“工”的绘画表达和绘画真假相……。 
什么样的生活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艺术:
  什么样的生活必然成就了什么样的艺术。也许是因为有在寺庙生活过的经历,比较喜欢安静,常给人一种孤独的错觉;比较喜欢感悟,也常给人深沉的印象;习惯克制自己,也给人以严谨理性自控力奇强的感觉。
    201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综合材料工作室。从小也对手工制作特别感兴趣,每当在那种时候,自己就更加的沉溺在自己所谓的创造中。比较喜欢一个人安静的那种状态。喜欢一个人一个背包的游走。因为讨厌虚伪,讨厌自我迷失。喜欢真实,喜欢面对自己的真实,喜欢看到的世界的真实,虽然看似真实的色相并不真实;至少喜欢那一刻思考的感觉和状态。即使就连思考也并不真实,至少那个过程是通往真实的筏舟。
    我依然想做一个安静而有态度的人,我知其难,但会坚守。
 
 
                                                              2017年2月27日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