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刚

2008 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院长冯民生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民族化

现居西安,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油画漫谈
相关评论 更多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油画漫谈 >>

油画属于舶来品,在我国的发展有百余年历史,尽管时间不算长,但它作为国人了解西方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更是作为了解西方人精神世界的一扇窗口,油画越来越被国人所认识、接受、研习。

 

一、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上世纪初,西方古典主义油画已衰退,现代艺术大行其道,绝少有国人真正较为系统掌握古典主义画法,多数人赶上后印象派,立体派、纳比派、表现派、野兽派呈蓬勃发展之时,而后又流行波普艺术。除留学前苏联画家多受到较为严格的写实训练外,留学欧洲的艺术家们大多数既有一定的写实能力,同时又受到浓厚的西方现代艺术观念洗礼。新中国成立后,油画以写实主义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超写实,新古典,照相写实,装饰风格,民族风格层出不穷,油画艺术百花齐放。
 
二、目前中国油画的特点
 
    20世纪末,中西方交流亦趋频繁、深入。中国油画更加多元化,而不在少数的画家老觉得得自己的油画不正宗、不地道,把心思用在西化上,更注重模仿西方油画技巧方法。毫无疑问,模仿是学习的一部分,然终因文化、社会、信仰、思想观念的土壤差异而得之皮毛,失之精神。当下,地震、洪水,干旱、土地沙化,食品安全危机,雾霾常态化,国人不经意间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工业文明的副作用露出它狰狞的面目。艺术家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他们开始焦虑不安、认真反思,深切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生活的本源,于是乎开始大胆表现,其情真意切,技艺互动,中国元素自觉不自觉蕴含其中,中国油画作品开始有了自己逐渐清晰的模样。
 
三、中国油画的未来
 
我国当代油画家王克举曾说过,他一直追求能够把所看到的景象画出的不是照片,而是一幅真正的“画”儿。法国现代艺术大师杜布菲特的油画作品另辟蹊径,他认为艺术家最重要的任务是去想象,想象那些令人惊讶的世界,这样的作品才更能表达我们的真实世界。而著名美学家丹纳把决定容精神物质于一体的艺术作品的要素归结为三点:种族,环境,时代。以此来看,中国精神同样是中国油画的灵魂所在。这是理还乱,剪不断的文化艺术基因,无人能够背离,近百年来曾经留学、游学西方,作为中国油画的代表人物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刘海粟、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艺术大家,不管他们身在何方,他们的油画作品始终离不开东方文明的精神气质。
 
四、 油画之我见
 
油画是一个画家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和视觉物象外化。画家自身的性格、情感、生活、学习、工作、经历等是油画创作的源泉。多数画家往往从初学时的注重外在视觉效果到随后的表现内心感受,然作品中所传达的“真、善、美”始终是油画作品的“魅力”所在。
 
我国著名美学家陈传席曾说“在艺术作品中,一个特点大过一百个优点”,特别强调作品中不同于他人风格、气质的重要性。凡大家、巨匠无一不是感情丰富,饱受质疑,坚持自我,谙熟艺术之道,却游离于其外,终生悦于其中之人,最终,他们作品风格迥异,大放异彩。
 
我以为,艺术无国界,画种亦无国界。艺术家—民族文化¬—油画,只有三者处于一个契合状态,将会迎来中国油画的更大发展。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