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顾名思义就是画面的中心思想,也就是“画眼”每个有追求的画家都有自己的思想,画家思想是靠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慢慢形成的,画家的修养是决定思想高低的关键因素,“一介书生思过天下事、一届画者绘胸中之风景”,画家的主题可以是诗歌,可以是形而上,也可以是主旋律,就怕没有主题的自我陶醉!
我认为贴近生活的艺术更能和观者交流沟通,但也不能照抄生活,从画家笔下出来的生活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审美取向,任何一幅好的作品都有作者的生活经历!再现一个生活场景,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我一直再考虑“抒物”的问题!所谓“抒物”就是把生活中的物体以艺术的形式再现出来!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当今前沿美学也是尊敬生活的,但这种美学思想是把生活当成一个物体来理解,一•个碗、一本书、一个人、甚至一群人都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物体!把这个物体用艺术的形式再现到画布上也是艺术家的生活态度!怎么再现这个生活中的“物”是我们要考虑的!是宗教,是唯美,是现实,还是别的什么?……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油画进入中国落地生根,已经在中国美术百花园中成长盛开,油画家自身血液自然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就是张晓刚说的DNA,油画只是文化表达的形式,不同于国画的只是材料不同,思想审美情怀内容都只能是中国的味道,借鉴西方工具材料,抒发东方情怀,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提升画家自身的文化修养,当然还有技法能力,游刃有余的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同时也成就画家自己的风格,但也不能盲目的夸大油画的运用。油画本身就不是大众的。百余年的历史不足以赋予它太多的责任。国画几千年的历史,都没能解决全民审美素质的提高,反而越来越弱化了。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变迁,政治的导向都对绘画的发现和走向有影响。作为个体的我们还是需要从学术上提高,增强自身修养,作品有力量了自然就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关于油画一定是我们共同的话题。油画自传教士传入我国已有百多年,后经徐悲鸿等留法油画家的影响,油画才真正被国人认识并初步掌握。建国后,由于苏联油画特别是马训班的强力介入以及政治宣传的需要,油画在我国一度被尊为“油老大”,美术学院有才华的学生基本上都已学习油画专业为荣。此现象一直延续到文革后,特别是以川美伤痕美术为代表的一代。文化审美的习惯和障碍特别是上层的需求和资本的推波助澜,国画渐渐强势乃至暴发户和江湖骗子不可一世称霸画坛。面临如此现状,一些依然热爱油画的艺术家经常会感到迷惘,失落。即便少数已经功成名就的油画家也常常感叹不公与无奈。
现在纵观中国油画!中国油画家基本上把世界美术史画了一个遍,每个画家后面是多是少都有某个大师的影子,缺乏独创性是中国画家的硬伤!这个有时也很尴尬!我个人认为画好油画需要长期沉淀的,个人的修养和对油画的理解是需要时间的,不忘初心画自己真实的情感,再传承油画的基本语言上再挖掘自己的个性,创新是每个画家需要考虑的,不随波逐流,不赶流行和时髦!多学习中国文化的传统,表达画家的精神内涵,用油画这种材料表达中国精神的世界语言!回归一个朴素的心讲好自己的故事!
张永军2019年1月随笔保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