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峰

1962  生于安徽
1985—2003  就读于蚌埠联合大学美术系、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现生活于北京,安徽,安徽蚌埠学院现代艺术中心主任,副教授
主要展览
2014  中坚状态当代艺术邀请展,宋庄99美术馆,北京
2014  “无限叙说——当代艺术邀请展”,798红鼎画廊,北京
2014  2014国际具象,抽象展,117艺术中心,宁波
2014  宋庄2014新年快乐,上上艺术展,北京
2013  WE我们1994---2013宋庄艺术家集群二十周年特展,宋庄美术馆,北京
2013  自由的呼吸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展,东京
2012  河南林州国际友好和平艺术展,林州
2012  无同绘画展,宋庄,北京
2011  黑白现实主义第二回展,当代美术馆,北京
2010  语意当代艺术展,空阁画廊,北京
2010  中国宋庄偶发艺术节,上上美术馆,北京
2009  “交融”当代艺术展,青和当代美术馆,南京 
2009  “状态” 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网络展
2007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北京画家村画廊,北京
2007  2007合肥快跑安徽当代艺术双年展,合肥
2006  第二届安徽油画展,合肥
2006  亚洲八方艺术邀请展,印度新德里、班加罗尔
2006  “重复”观念摄影展,大山子798艺术工厂,北京
2005  法国巴黎国际《纸》艺术邀请展,巴黎
2005  非常空间双年展,合肥
2005  十六届国际美术大展邀请展,合肥
2004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鹿特丹
2004  首届安徽美术大展,合肥
2004  中国当代水墨“梦”艺术展,韩国桄州
2003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1  第32届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艺术大展,德国杜塞尔多夫
2001  幻觉—自由的中国,江苏连云港
2001  海岸线—2001观念影像交流展,厦门欧洲当代艺术中心,厦门
2000  陈亚峰作品展,中国科技大学现代艺术中心,合肥
1999  百年、百人、百家姓展,南京
1998 “新自然”现代作品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北京
1998  徽式语境十人展,安徽画廊,合肥
1997  中国青年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7  安徽油艺术画展,安徽省博物馆,合肥
1995  江苏画刊20年展,南京博物院,南京
1994  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3  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2  中国油画艺术展,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黑白灰绘画不仅面对记忆,也面对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黑白灰绘画不仅面对记忆,也面对现实>>

——评陈亚峰的艺术创作特点
 高  岭
                               
 黑白灰的绘画和影像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实践的重要视觉特征已是不争的事实1。许多艺术家运用这种冷静、沉稳的极色来表现自己面对当下现实世界的心理感受,试图剥离五光十色的物质化和感官化的现实世界的外表,深入到其内部的本质。这是一种保持着距离的凝视和观望,其人文主义的立场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现实世界的存在并非简单是当下此刻的物理世界,而是艺术家视觉感知和心理感受中介过的外界一切事物,也包括过去的历史记忆和未来的预设憧憬。因此,我们从当代艺术家黑白灰色调的艺术作品中看到,题材对象不仅包括当下的自然与社会的人类活动场景,而且包括了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作为记忆留存下来的事件和活动。黑白照片便是记录曾经的历史活动和事件的一种手段,而以照片为摹本来进行再创作,也就成为黑白灰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于是,今天当我们看到许多艺术家的黑白灰绘画时,马上就会自动联想到那些曾经的历史影像,而其实,在绘画作品中,那些黑白色调的人与景,并非是过去陈年形象的直接再现,而是今天的艺术家对过去记忆的片段式撷取和印象式捕捉,是对脑海中糅合了许多今天心理感受和情愫的意象再现,在优秀的艺术家那里,黑白灰绘画绝不仅仅是对照片的复制和摹写,而是借助于黑白照片的历史感,来表达自己对中国人曾经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追忆、反思并以此讽喻当下的现实。
 陈亚峰就属于这种回望过去以讽喻今朝的艺术家,他的黑白灰绘画主要以人物众多的集体合影老照片为题材对象。既然是合影,那么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如何在非常有限的画面上表现,是采用精雕细刻的写实手法,还是采取印象式的写意手法,这要视艺术家着重在人物的面部表情还是画面的整体气氛。最近十几年来,我们看到的是绝大部分艺术家在使用黑白灰色调创作时,都把画面描绘的重点放在了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上,尤其是眼睛这个“阿睹”(东晋顾恺之语)上。陈亚峰的绘画则关注整个画面的历史气氛,无论是人物还是作为背景的建筑环境都采取平涂轻扫的画法,阴阳向背也只是用黑白灰色调的浓与淡简单的关系来表现,所有不必要的细节包括人物的面部具体神态都被忽略不计。的确,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无法辨别出具体的某人某物,从构图上看,也难以将这些画看成是传神写照的肖像绘画,但画中之人连同他(她)们的衣饰纹样等装扮,让我们不得不与曾经经历和刚刚过去不久的那段历史联系起来。没有具体的人物神态和历史事件的细节,有的只是那个年代每个个人、每个家庭和每个单位都曾发生过的合影这种形式。这是当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其实是简单、透明和无邪的,没有什么物质利益的瓜葛和交换,有的只是一种共同的理想主义。应该说,毛泽东时代人与人的关系本身没有今天的商业化社会那么多中介、曲折和利益交换,尽管那个时代在整体上被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意识形态所控制和支配。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在艺术家陈亚峰看来,正是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所缺少或者应该追忆的。关心毛泽东时代普通人的生活留影,而不是那些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的影像;注重人与人之间普通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具体人物的个人悲欢离合等精神特质,使陈亚峰与这些年流行的脸谱化和符号化的人物绘画拉开了距离,具有了自己的画面特点。
 不仅如此,从最新的创作成果看,陈亚峰还属于那种对现实相当敏感的艺术家,因为他的最新创作中出现了摩登、艳丽的当代都市美女形象。这些赤裸着曼妙身体的时尚女郎,是作为肖像人物的形式而突兀于画面前景中央的,她们那高挑、性感的身姿,与背景低沉的天安门等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公共建筑,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对比和反差关系。这种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景象出现在了艺术家的作品中,这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一种震惊,意味着一种视觉震惊之后的思考和追问: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反差,不是艺术家,是今天的中国社会现实,即一切向钱看,一切皆有可能的一味追求物质利益和盲目的进取,带来的自负、自大和过于自信,促使艺术家在视觉上做出了这样惊世诱人的作品。艺术家在这些新作中,依然使用着黑白灰的冷色,从其画面语言的完整性分析,黑白灰不仅是再现历史记忆片段的有效手段,也是再现当代现实生活的有利武器,只不过这种再现同样不是照相式的简单反射,而是有意识地主观选择和大胆组合——美女与象征性建筑或者公共符号,这些在许多作品中被表现得色彩明亮的题材,到了陈亚峰这里却被削减为冷色的黑白灰这么几种简单的色彩,色彩关系被减弱到极点。毫无疑问,艺术家是在有意识地剥离今天充斥、笼罩和包围着我们的物质化和商品化五光十色的迷惑,试图还原这种表面浮华背后的真实。
 一方面是对历史记忆的重写,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经验的再现,单纯地从其中任何一方面来评价陈亚峰的艺术创作,似乎都无法准确把握住他的内心真实想法。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反复比较和思考,我们才能够体会到,陈亚峰并非在逃避现实,也并非泥古不化,而是试图在现实的具体和直接与历史的抽象和间接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既是指价值观上的,也是指视觉艺术语言上的。也就是说,他希望今天的人与人的关系能够吸收当年那种关系的合理的部分,尽管这种平淡和透明的关系,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都不可能完全摆脱时代环境的左右和影响;同样的,他也希望他能够找到一种既思古又抚今的视觉语言表现方式,既黑白灰的冷色调语言方式,它能够面对历史和过去,也能够质疑当下现实,介入当代的社会生活,建立自己的客观、独立和不断还原事物本来面目的立场和观点。陈亚峰在这两种时空语境中穿梭,我期待他有更多的作品出现。
1 对此本人已策划并主编了大型专题展览和图录,见《黑白灰——一种主动的文化选择》,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