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琹
1976 出生于忠州
2008 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9 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   
现居重庆,现工作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展览
2019  重庆市中国画年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9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作品展,重庆文联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9  第三届重庆美术双青展,罗中立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9  贵州省工笔画学会小品展暨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贵州美术馆,贵阳,中国
2019  重庆工笔画学会2019年度学术邀请展,重庆市工笔画学会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8  重庆市文联新文艺美术书法作品展,重庆市文联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8  重庆市首届工笔画展,重庆市工笔画学会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8  纪念“五一口号”发布七十周年暨民革70周年画展,王琦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7  重庆市文艺骨干研修班成果汇报展,重庆文联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7  重庆市文联新文艺组织美术书法作品展,重庆文联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7  重庆市女子书画大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6  重庆市第四届青年美展,罗中立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6  首届中国工笔画省际联盟优秀作品提名展巡展,四川省美术馆,成都,中国
2016  2016年首届湖南小幅工笔画展,高地美术馆,长沙,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画境三说——小议当代花鸟画创作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画境三说——小议当代花鸟画创作中大意境之营造>>

陈小琹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重庆北碚 400715
 
 
一.实境与神境
 
画境分两种:一曰 “实境”,一曰“神境”。这与王国维所主张之“写境”、“造境”相通,前者为自然之重现,乃一种理想化了的自然,可使人从视觉层面上获得愉悦与刺激;而后者更倚重于作者对其所幻想的精神境界的营造,它能使人在创作和鉴赏过程中超越现实,获得超验之感。若“实境”之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那么“神境”则是浪漫主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之神境正是我一直所要追寻的。
 
我好读中国神异志怪类的书,愈读愈觉得古人有趣得很:他们造神、敬神,他们就生活在一个他们自己创造的充满神仙鬼怪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人、神、兽、鸟、虫、鱼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甚至是可以转换的。这实际上是古人基于摆脱现世困境的,自我心理慰藉的“出世”途径。“入世”与“出世”之纠结是历史以来中国文人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矛盾,他们以积极的人生行动做着入世的事业,却以老庄、禅宗的途径做着出世的梦。我想只有中国人,在这样一片古老文化、哲学思想背景下,才有如此放达的情怀与浪漫的心性。
 
因此我有强烈愿望想要在创作中融进中国人这种情怀。我选择以《山海经》为创作母题,采用“实境”之手法来营造“神境”。这是一个看似荒诞不经却又十分真实的境界:画面中山水、树木、花草、鸟虫等图像是真实可见的,意境却是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超现实境界。我并非想用图像直译文献,只想假《山海经》中所叙述的幻魅之境来表达我所认为的隐藏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那种渴望道、释相融的出世思想。
 
二.仙境与禅境
 
我认为意境是包含有仙境与禅境的。仙境观念早于道教产生,上古奇书《山海经》屡屡提及。它是众神居住之地,万物永生不死,极乐永恒,它是中国人集体愿望与终极理想归宿。仙境就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心中的另一片桃花源,同时也是中国人“出世”思想的一种体现。禅境讲究直觉理性、追求“顿悟”,它平淡天真而又精妙至极,是中国人妙超自然、追求永恒的思想映射。禅宗敢于追求精神的自由解放而不为万物所累,敢于戏弄揶揄人生、敢于放任自然的游戏精神与中国人的“出世”精神是相契合的。因此仙境、禅境二者之哲学理论基础一脉相承。
 
中国古典文学、绘画中对于仙境与禅境的描绘中,云是天地化生、仙人神兽夭矫升腾之物。龙、凤以之为升腾之物;西王母以之为出行之辇;百姓以之为成仙后升天之道。中唐以降,云在中国文学与绘画中又被融合进了禅意。《山海无涯》系列的创作中云图像的大量运用,其理念就源于此。我画面中所造之境更接近于无人之境,力求它既有仙气,又有禅意。因为我心中都有一个亦仙亦禅的桃花源,即人人都想往的神游八荒、极乐永恒的自由王国。
 
三.小境与大境
 
“小”,见而分之,本意细微。“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与“人”形同。“小”关照微观与局部,更具细节与个体属性;“大”着眼整体,更具整体与宏观属性。画境亦有小大之分。画者气象、格局之大小决定其画境品格的高低。所谓小河捞小鱼,大河捞大鱼。胸有丘壑者,所造之境必深远大气,作品更能生摄人心魄的力量。
 
当下多数创作者关注画面的视觉审美而忽视营造寄寓深远的画境,此种长于技而疏于道之现象屡见不鲜,这亦是当代花鸟画发展之惑。我认为,当代艺术之所以“当代”,当是从传统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契合于当下人的生活状态、现实问题、族群记忆与意识形态的。此外,“当代”还应有文化层面之属性。这可分纵、横两方面:“纵”为立足大传统,“横”为放眼大世界。很多人意识到传统的重要性,但局限于“小传统”。所谓“小传统”,即可考证的、古人留下来的一招一式的笔墨技法或相关文字;而“大传统”则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脉络,其甚至可以上溯到文字前时代。从横向来说,放眼大世界,以包容之心待中外文化与艺术之交流碰撞。汉唐艺术之所以大气辉煌,其原因除了经济的强大,还在于这两个时期对待外来文化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我辈若拘囿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传统文化,无异于夜郎自大自说自话,又或是盲人摸象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此,无论是“实境”与“神境”、“仙境”与“禅境”还是“小境”与“大境”之营造,其背后之文化精神,皆为当代花鸟画立足之道。我们如若有着推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担当精神,有着大传统、大视野之格局,那么,必然会产生大境界的花鸟画作品。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