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作者:陶世祥(重庆)
初识俊穆兄,是去年底他的《激情非洲》油画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的巡回展出。尽管于艺术我是门外汉,但京城的邂逅,才晓已知天命的他,却有近不惑年头的油画创作底蕴。记忆中飘逸的长发已经齐耳,依然独特的眼神、充满激情的谈吐、笔下写实的生活,自然坦诚,自信怡人,自创天成。
走进俊穆兄画室,我被他在2008年写实创作的巨幅油画(316×287cm)——《天问》深深吸引,伫立画前,久久不能动步。到了知天命年,《天问》终于呈现。
10年前,一个全世界白衣天使们都在纪念”不畏艰辛、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精神的日子,四川大地却被突如其来的灾魔恣意蹂躏。汶川,一个不曾被世人关注的县城,因此而被全球担忧、牵挂和祈福。
是时,正值不惑之年的俊穆兄走近震中,走进灾区,走心自己。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视角与情怀,记录地震灾害、感受黄天厚土、挂念灾区父老。
所见所闻所思太多太多,面对血泪、悲恸、绝望,体味坚毅、执著、顽强,祝福生命、希望、未来。
他没有无病呻吟,更没有悲天悯人,却更多了一份家国情怀。他没有一气呵成,也没有纸上得来,而是沉心静气,用了半年多时间、180个昼夜、2300多个小时,伴着心血、真情和牵绊,集大成于今之《天问》。
因为《天问》,所以又在问天、问地、问自己,也在问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要说大自然的地震,因有其地理规律,可以说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或轻描淡写,或地动山摇,或惊天动地;而对人内心的震撼,却是因其浸润的力量,或繁漪涟涟,或波涛汹涌,或撕心裂肺。
透过《天问》,似乎能够感应感受感念10年前的震与撼——那是我们都不愿面对不愿提及却又无法回避的——关于生命的苦难与希望,关于人生的不测与多变,关于人类的灾患与未来。
透过《天问》,仿佛体味俊穆兄,源自灾害出自悲情来自伤痕,但丝毫没有气馁没有娇柔更没有心殇。惊天动地的灾害面前,却有感天动地的真情,蕴含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透过《天问》,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个艺术家胸中升腾的大义,心中牵挂的灾区人民,肩头担当的时代责任,否则,哪来笔下朗朗乾坤?表露的友情、亲情和人世间的大爱之情,没有丝毫地隐饰、犹豫和过度的张扬,却有更多的自然、矜持和勇敢。
在他看来,人民的信心、国家的力量才是我们这个曾经多灾多难中华民族真正的希望和未来。
时值10周年之祭,期待《天问》给我们更多的吸引、引导和启迪。
——写于2018年4月19日凌晨
|